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案情: 据有关新闻报道:2000年9月15日,女患者张萍(化名)去新疆石河子某医院做人流手术,进检查室后,张萍脱好衣服躺在床上接受检查时,检查室一下子被医生叫进20多名男女见习生,因张萍当时下身一丝不挂,一下面对众多陌生男女,她马上提出让这些人都出去,但医生说,他们都是见习生,没有关系,并对张萍说:“你躺好,不躺好怎么看病。” 接下来医生开始给见习生讲解这是什么部位、早孕的症状等,时间持续了五六分钟,据张萍回忆说,其间还听到了两名女生的偷笑声,张萍说:“当时我感到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  相似文献   

2.
春雨绵绵,乡情浓浓。2006年2月19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原秘书长林丰正伉俪一行18人.到漳浦县省亲谒祖。他们前往祖地石榴镇攀龙村与宗亲会面交谈,到祖祠龙山堂祭拜.为林丰正亲笔题写的“源远流长”横匾揭彩,还到村后草埔山祖墓扫墓。林丰正对记者说:“我回到了真正的家乡,感到很亲切.很激动。故乡山青水秀.宗亲们非常热情.大家相见恨晚啊!”他指着横匾说:“我的感慨都在这四个字里面!”  相似文献   

3.
有一天.我终于对母亲把我的愧悔说了出来。我说:“那时候我实在不应该一个人吃鸡蛋,过后啥时候想起来都让人心里难受。”我想,母亲也许会对我解释一下让我吃鸡蛋的原由.不料母亲却说:”都是过去的事了.你这孩子,还提它干什么!”  相似文献   

4.
“公司从起步、发展到壮大,一直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让我在琼山投资感到很踏实。”海南三厨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总激动地说。  相似文献   

5.
一位去国多年的老华侨回到北京,看到眼前的巨大变化,感慨万千:“北京,我都认不得了。” 不认识北京的何止这位老华侨,许多曾在北京工作过的国际友人,回国几年后再重返北京时,也感到变化太大了。当然,感受最深的恐怕是那些“老北京”了,他们说,要是几个月不出门,你再  相似文献   

6.
我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为了让我们兄妹四人上学.在地里辛勤劳作了一辈子。小时候我就问父母:“你们最想去哪儿?等我长大了.一定带你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们总是笑着说:“别的哪儿都不稀罕.就想去看看天安门!”  相似文献   

7.
心怀感激     
进出单位大门,有时会被威武端庄的保安喊住。他们用洪亮的声音说:“有你信。”或说:“有你汇款单。”我满怀喜悦地从他们手中接过寄来的样报或稿费。从我提笔创作开始,直到打开样报,保安成了我的写作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最后一环。所以,每次都心怀感激。一次偶然引发的小事更让我心潮汹涌。一次,我从外省邮购一批图书资料,款寄出去很长时间也不见书到。时间一长,心中不免忐忑不安,莫非自己落入了报上说的“邮购陷阱”。直到一天,上班时,保安喊住我递上一张催领通知单。我恍然悟到:原来包裹单早已送到单位,显然由于接件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农夫汤姆养了一群羊,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有件事总让他感到有点遗憾——他的羊群里还有一只黑羊。汤姆盘算着要卖掉黑羊:“这样我的羊群里就都是可爱的白羊了”。  相似文献   

9.
幽默六则     
年轻 在公共汽车上,我给一位大娘让了座。大娘高兴地和我攀谈起来,问道:“孩子今年多大了?”我说:“26岁了。”大娘羡慕地说:“那你长得可真年轻。看起来也就30岁出头.想不到孩子都26岁了。”  相似文献   

10.
没有哪个人天生就是自信的,许多伟大人物起初也是很自卑的。英国前首相狄斯瑞攀说他以前特别怕在国会演说,“开始时,我宁愿带领一队骑兵去冲锋战死也不愿在国会发表演说。”古罗马演说鼻祖之一西塞罗讲:“演说一开始,我就感到面色苍白。四肢和整个心灵都在颤抖。”所不同的是,通过学习和锻炼。他们不但战胜了自卑,而且成了世人称羡的成功者!  相似文献   

11.
文章的灵魂     
诗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罢杜甫的一首首精美诗篇确实感到他的文字似有神助,落笔不凡。当我们欣赏司马迁“项羽本纪”的生动流畅,王勃“藤王阁赋”的明亮生丽,苏轼“大江东去”的豪迈奔放之时不能不对他们的文字功夫表示钦佩。寥寥数语,可以让山川激荡,让万物生辉,让心灵震憾。许地山先生的著名散文《落花生》文字平稳,语气平和,没有居高临下的文豪霸气,更没有处心积虑的飞来之笔。但是,在平淡的还说中所表达的朴素思想和深刻哲理,却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由此我想到,为什么有的文章可以不朽,几百年来人们还…  相似文献   

12.
漫画与幽默     
救错对象三个年轻人从水里救起一个美国政客,他很感激他们,问他们需要他帮什么忙,以回报救命之恩。第一个说:“我希望进入西点军校,但是,我的成绩不理想。”政客说:“不要担心,这个问题好办。”第二个说:“我申请进入安那波利大学,但是被拒绝了。”政客说:“没问题,你会进去的。”第三个说:“我希望被埋在阿灵顿国家烈士公墓。”政客说:“公墓?为什么?”他回答:“如果我父亲知道我救了你,他会毫不犹豫地把我杀掉。”谈名气三个美国商人在俱乐部谈论什么是名气?一个说:“名气就是应邀到白宫去和总统会谈。”第二个说:“…  相似文献   

13.
五年的铁窗生活1968年3月17日傍晚,几个造反派把我叫到会议室,开批斗会。他们杀气腾腾,给我无限上纲,由“顽固的走资派”上升到“反革命”,那个造反派头子怪声怪气地斥责我说:“你已不仅仅是个顽固的走资派,而是犯有资敌通敌的反革命,还不好好交代!”我意识到他们要进一步迫害我,坚定有力地对他们说:“我既不是走资派,也不是资敌通敌的反革命。”那个造反派头子,瞪着他的三角眼睛,如狼似虎,兽性发作,忽地站了起来,把桌子一拍恶狠狠地对着我说:“你没有好下场!”我没有屈服,对他们说:“你们这些做法是违反毛泽东…  相似文献   

14.
2012年4月23日大清早,张林来到人大代表龚明亮家。 刚落座,张林就说:“龚代表,今天的‘下午茶’我想包场。” 个人包场喝“下午茶”还是第一次,龚明亮感到稀奇,便问:“有啥重要事?” 张林说:“‘五一’我儿子结婚,我想请邻居们喝场茶,打声招呼。”  相似文献   

15.
“一中三宪”:“一国两制”的新认识 《同舟共进》:您对马英九的两岸政策如何评价?台湾民众支持这种政策吗? 张亚中:台湾民众基本支持马英九的“维持现状”。但是,“维持现状”只是一种讨好式的政策。马英九主张“不统、不独”,是对统派说“不独”,对独派说“不统”,大家都满意;而不是对统派说“不统”、对独派说“不独”,让大家都不高兴。  相似文献   

16.
客见周公     
周公,姓姬,名旦,是西周初年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为周朝制礼作乐,制订了许多制度,还提出国家以民为本的思想。周公是孔子十分推崇的圣人。有一天,一位客人来拜见周公,周公从门内喊出来:“你有什么要跟我说的?”那客人说:“在门外就说外交的话,在门内就说内心的话。让不让我进门呢?”周公赶紧说:“请进!”客人又说:“站着说义,坐着说仁。坐着讲还是站着讲呢?”周公又说:“请坐!”客人又说:“大声说,大家都知道;小声说,又怕你听不见。说不说呢?”周公点点头说:“不用说,我知道了。”第二天,周公就带兵去诛杀管叔…  相似文献   

17.
丹风(八)     
妻伏在船头淘了米,蹲在船后煮起饭来。火在炉里熊熊地烧着,太阳光斜照着她脸上很红,她有着乡村少妇的典型美。阿三望着远远的山,心头不再是那样沉重,他有着美丽的希望,像太阳那样地红。妻把锅上都端正好了,望着阿三最近才凹下去的面孔,感到一阵母亲似的爱:“你来歇歇罢,我来替你。”阿三说:“水大,还是让我来,肚子倒觉得有点饿了。”  相似文献   

18.
寻问:给两代人带来启示金国华(特约撰稿人)近几年,我一直想着要写一本关于当代中学生的书。因为这些被称为“花季”的年轻人总令人感到有些“不得安宁”。这倒不是说他们出了什么乱子,或是有什么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迹象,确切地说,这代中学生的生活比起我们这代人的...  相似文献   

19.
吃事     
一次请人吃烤鸭,吃完时桌子上还剩下许多。多么可惜啊,都是好东西。于是我还吃。这时,有人说:“瞧瞧莫言吧,非把他那点钱吃回去不可。”我感到脸上火辣辣的。  相似文献   

20.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07,(4X):35-37
在两会期间采访云南省检察院检察长李春林竟会出奇地顺利,让我有些意外。从我手中接过最近一期的《民主与法制》杂志,他说:“这期我还没看。“”您期期都看吗?”“差不多吧,从1979年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