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名农村问题专家何开荫曾深有感触地说,要透析“三农”问题,再难找到比安徽更具说服力的“活标本”了。从发轫于凤阳县小岗村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到肇始于安徽、成熟于安徽的农村税费改革,农村改革的“安徽模式”一次次走向全国,造福于中国农村。如今,安徽又超前一步,站在了被称为改革“第三波”——农村综合改革的潮头,使安徽农村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第三波”改革的矛头直指农村的上层建筑:重塑乡镇的布局与功能,以“效能革命”探索农村工作和县乡运行新机制,以转换政府功能创新乡村管理体制,努力打造“农民想要的政府”。作为“第三波…  相似文献   

2.
张国栋 《创造》2008,(12):53-53
如果说,安徽小岗村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那么四川步云乡推动了中国基层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正如她自己所说的,“这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我们要在民主的实践中学会民主,党的民主才能带动整个国家的民主。”  相似文献   

3.
胡振栋 《世纪行》2008,(10):47-48
原上海市川沙县江镇公社“赤脚医生”王桂珍,历来被称作“赤脚医生”第一人。近日,在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发祥地——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一位74岁的老人拿出有力证据否定了这种说法。他说,农村合作医疗创始人覃祥官,1961年就开始学医并为农民防病治病,比王桂珍从医早3年,他才是中国最早的“赤脚医生”。是真正的“赤脚医生”第一人。尽管如此,但两位风云人物的人生轨迹却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4.
三十年前,安徽小岗村十八户村民的“冒险”举动—“大包干”,正式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三十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体上进入了小康发展阶段。然而,我国农村居民的绝对收入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城市居民相比,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还扩大了。  相似文献   

5.
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华 《人权》2002,(3):30-35
对于许多外国人来说,中国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它的神秘除源于传统的东方神秘感外,还在于它不断发生的令人眼花镣乱的变化。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占中国人口绝对多数的农民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引发了影响深远的改革运动。先是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了“生死手印”,掀起了农村改革的序幕,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  相似文献   

6.
1980年1月8日,在刘三姐的故乡——广西宜州屏南乡合寨村,经过村民自发的投票选举,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村民委员会,村民自治的序幕就此拉开。广西合寨由此与安徽小岗村一起,成为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最关键的两个地理标记:后者的一纸契约引爆了经济改革,前者的惊天创举则激发了政治改革,它们共同构成了农村改革的两条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小岗村:改革路上不歇脚白礼华,王青提到小岗村,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会心生感激和敬佩之情。因为这里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而改革使得亿万中国人获益。小岗村位于安徽省历史名城凤阳县以东40公里处。走进这个村庄,迎面是一道高大壮观的牌楼,上书“凤阳县小岗村”6个大...  相似文献   

8.
关于加强农村政权建设的思考陈前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政权体制进行了改革。原政企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被一分为二,公社建立了乡镇人民政府,公社下属的大队、生产队分别建立了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根据宪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为政权机构,是一级人民政府...  相似文献   

9.
太平村,按行政区划来讲,它很小,仅仅是一个“村”。但是,太平村里发生的事,并不简单。中国农村,历来孕育神奇。1978年的一个深夜,安徽小岗村的18个农民按下了鲜红手印,引发出一场深刻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80年2月,  相似文献   

10.
读罢《民主与法制》2009年第24期《小岗村再现红手印》一文,感慨颇多。遥望30年前,一场滥觞于小岗村的“壮举”,孕育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袤的中国农村大地上响起了第一声改革春雷,农业发展从此开始步入“黄金时期”。然而,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三农问题日益突出,一条深深的沟壑横亘在城乡之间。  相似文献   

1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着这一观念的确立,中国恢复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敢于解放思想,打破各种不利于改革的禁锢。包产到户:小岗村18双长满老茧的大手举起了挑战人民公社僵化体制的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了整整20年的历程。20年来,中国农村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今,在面向新世纪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我们总结20年的改革经验,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一、20年来中国农村改革的历程与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土地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等若干历史时期。到70年代末,由于矛盾不断积累,致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最终引发了改革。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率先突破的。1978年安徽省小岗村…  相似文献   

13.
程毅 《求索》2012,(8):60-62
人民公社时期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演变脉络大体可分为肇始、曲进、兴盛和衰落四个阶段。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具有四个特征: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集体所有制是是其体制保障和经济后盾;运行成本较低;基本医疗需求的一致性。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在短时期内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与发展农业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矛盾;促进了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在人民公社制度和集体经济体制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大起大落"背后潜伏着极其深刻的冲突和矛盾,其历史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14.
1978年,18位安徽农民在大包干契约书上摁下自己手印的举动,把小岗村推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最前列。  相似文献   

15.
冯岩 《群众》2008,(11):32-33
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是闻名全国的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该村地处被称为江苏“青藏高原”的泗洪西南岗地区,区位闭塞,水源匮乏,土地贫瘠,是江苏省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集中、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1978年,该地区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旱灾,加之多年积弱,80%的生产队无力进行简单的再生产,群众生活靠政府救济维持。  相似文献   

16.
30年前,安徽小岗村18户村民冒着风险按下红手印的土地改革掀起了新中国改革的风潮。30年后,又一场与土地制度有关的探索正悄然起步。“十一”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小岗村考察时指出,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7.
“小岗村”这个名字,在中国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1978年,小岗村的18户农民冒着被打成“反革命”的风险,在一纸包干到产的契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小岗村在国内率先把土地经营权承包到户,实行大包干。后来在全国广泛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由此揭开。  相似文献   

18.
《今日上海》2014,(7):11-11
新中国成立后的建筑——金山枫泾镇的人民公社旧址进入了新的保护名单。专家认为,“人民公社”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较早的、时间跨度最长的基层管理机构,其旧址虽然年代近,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读者表达     
第4期封面故事《突破,始于1978》,颇具匠心,无论是选题策划,还是文章采写和版面编辑,可圈可点之处颇多。在角度选取上,从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之一“小岗村”入手,陆续解剖了华西村、大寨、大邱庄等各个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典型,  相似文献   

20.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1978年,最先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目前,正在安徽等省试点的农村税费改革,是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农村继土地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第三次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