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律师法》颁布实施已4年有余,《律师法》与现行《刑事诉讼法》曾经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问题,这些问题在2013年1月1日即将实行的新的《刑事诉讼法》中并没有完全解决。关于侦查阶段律师介入的问题,《律师法》和新《刑事诉讼法》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讨论,新《刑事诉讼法》将  相似文献   

2.
李静 《公安研究》2013,(1):29-35,50
新《刑事诉讼法》完善了律师介入侦查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扩大了律师会见权、阅卷权内容,增强了律师在刑事诉讼中对侦查机关的制衡力,对侦查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侦查机关应认真学习新《刑事讼诉法》的内容,通过更新侦查理念、提升法律素养、优化侦查模式、提高讯问水平等措施,应对律师介入规定对侦查工作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话律师法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以下简称《律师法》)已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修改实施,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进步,公检法司及社会各界对此都十分关注,该法的实施将对我国相关的立法、司法活动以及律师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如何迎接新《律师法》的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也是我省相关部门尤其是各级公安和检察机关高度关注的问题.为了帮助大家正确理解和执行新《律师法》,近日,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高级律师、硕士导师任永强。任所长分别从法学理论和法律实务等角度解读了新《律师法》。  相似文献   

4.
会见难、阅卷难、调查取证难等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律师业的发展。2008年6月1日,新《律师法》正式实施。律师界普遍对这部法律寄予厚望,希望这部法律能一举改变当前律师恶劣的执业生态。然而,希冀于一部律师法来解决律师执业中的所有问题的想法很快被律师界嘲笑为很傻很天真。直到新《律师法》实施两年半后,从司法改革背景下《律师法》实施问题研讨会上显示的信息依然不容乐观。律师会见权、阅卷权等执业权利普遍难以落实,新《律师法》因为和刑诉法打架,被束之高阁。就在全国律师对律师权益常年得不到保障陷入悲观的时候,律师会见难这一痼疾在中国南方小城珠海悄然破冰。在这里,律师不但会见当事人畅通无阻,而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北京检察机关更是将律师会见延伸到了审讯场合,开始试点律师旁听讯问犯罪嫌疑人制度,给律师发挥作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这些做法不仅让律师们感觉到春天的气息,同时也让本社作为一家法制传媒积极关注律师执业环境改善的努力,得到了稍许的欣慰。据悉,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已经建议,将修改刑事诉讼法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1年立法工作计划。有了珠海经验和北京律师旁听讯问制度的先行铺垫,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新《律师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衔接...  相似文献   

5.
会见难、阅卷难、调查取证难等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律师业的发展。 2008年6月1日,新《律师法》正式实施。 律师界普遍对这部法律寄予厚望,希望这部法律能一举改变当前律师恶劣的执业生态。然而。希冀于一部律师法来解决律师执业中的所有问题的想法很快被律师界嘲笑为“很傻很天真”。直到新《律师法》实施两年半后,从“司法改革背景下《律师法》实施问题研讨会”上显示的信息依然不容乐观。律师会见权、阅卷权等执业权利普遍难以落实,新《律师法》因为和刑诉法“打架”,被束之高阁。  相似文献   

6.
新《刑事诉讼法》有关律师辩护制度的重大修订,直接提升了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地位与作用,拓宽了律师参与刑事诉讼的权利范围,为律师执业提供了法律保障与救济途径,使律师参与刑事诉讼活动更为便捷。律师辩护权保障水平的提升实质上加深了辩护权与控诉权之间的对抗性,从而有利于刑事诉讼在平等对抗中实现人权保障与惩治犯罪的目标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于第十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在2007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2008年6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律师法对刑事诉讼基本程序的新规定颇具前瞻,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现行刑诉法。公安机关在修订后的律师法生效后,如何执行其中关于侦查阶段律师会见权的规定,处理好律师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8.
公安机关要从尊重和保护人权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实施新《刑事诉讼法》的重要意义,克服不良诉讼习惯,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把人权尊重与保护作为实施新《刑事诉讼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好用好新《刑事诉讼法》,建立健全刑侦办案制度,强化内外刑侦执法监督,使新《刑事诉讼法》真正成为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坚盾。  相似文献   

9.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大决策。时隔半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1979年7月1日通过了七部重要法律。其中《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外,还可以委托律师辩护。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律师事务所的设立,加强对律师事务所的监督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以下简称《律师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1.
新《刑事诉讼法》颁布后,引发了一些关于侦查阶段律师介入侦查的相关问题。主要有律师介入诉讼的时间问题,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问题,律师的调查取证权问题等等。侦查机关应该本着尊重法律的精神,同时结合中国国情应对侦查工作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程书兵 《公安研究》2012,(7):48-52,75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公安刑事执法工作密切相关,对公安侦查工作产生显而易见的影响。其中既有"有利"影响,如证据种类增加条款、证人作证机制的完善、强制措施的完善等;也有"不利影响",如应对律师挑战、"沉默权"、证据排除规则、警察出庭作证等;还有一些中性的影响,即有影响但无所谓"有利"或"无利"。公安侦查机关应该认真学习新《刑事诉讼法》,全面分析《刑事诉讼法》修改对公安刑事执法工作的影响并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3.
萧仁武 《公民导刊》2005,(11):45-46
短短十年时间,两次修订一部法律,而且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刑事诉讼法》!有人问,朝令夕改,岂不是视法律为儿戏?在法学专家们看来,正是因为《刑事诉讼法》直接事关犯罪嫌疑人的生死与自由,才不得不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14.
永梅 《前沿》2013,(7):73-74
徒法不足以自行。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已经通过并将要生效之际,公安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及作为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律师队伍,应认真学习研究新刑事诉讼法,转变刑事诉讼观念,树立和强化人权保障、程序公正、科学证据观念,适应新刑事诉讼法价值取向。同时转变律师辩护观念,在侦查阶段回归辩护人诉讼地位,促进新刑事诉讼法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5.
张彬 《人民公安》2007,(18):10-12
《刑事诉讼法》的修订被列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2007年的立法规划,而法学界关于将“无罪推定”、“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录音、录像、律师在场”纳入《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内容,更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可以预计,《刑事诉讼法》将再次有一个比较大的修改和完善。 法学界的不少修改意见建议直接触及了刑事诉讼中的重要阶段——侦查。那么,公安机关作为侦查阶段的主要刑事司法机关,对此怎么看?对《刑事诉讼法》修改有何建议?本刊记者最近走访了公安法制专家和刑事侦查专家。  相似文献   

16.
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将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规定为侦查阶段 ,但是并未明确律师在该阶段的地位 ,律师在该阶段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会见权也未在实践中获得保障。为了切实贯彻《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基本精神 ,有必要在法律中明确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地位 ,在实践中保障律师为实现辩护权而拥有的基本权利之一———会见权。  相似文献   

17.
在律师执业环境寒冷,律师业被会见难、阅卷难、调查取证难困扰的今天,珠海的律师无障碍会见制度让律师感受到了春天的一丝暖风(《民主与法制》2011年第7期《律师会见无障碍》)。然而,虽然保障律师会见权的新《律师法》实施已有两年半之久,“会见难”问题却仍未得到根本性改观,暖风尚未融化冰雪。究其原因,某些侦查机关和看守所的阻碍不可不提。  相似文献   

18.
翁文 《公安教育》2013,(12):25-27
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新《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修改内容涉及证据制度、辩护制度、强制措施、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程序等,并增加规定特别程序。  相似文献   

19.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减刑、假释法律监督工作,确保刑罚变更执行合法、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新《刑事诉讼法》与《监察法》两法衔接的若干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的衔接问题,是此次新修《刑事诉讼法》的重要内容。对于此问题的认识,应当首先肯定其中两法衔接内容在及时性、实用性以及未来修法的指导性等方面的进步意义。但与此同时也不应忽视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即两法衔接在立法理念上可能稍显配合有余、制约不足;在立法技术上稍显构建框架性有余、面向精细化不足。具体而言,存在立法的不协调、不一致及立法中的相对缺失等问题。因此,在今后的立法中,应该更加强调双向衔接,重新构建强制措施衔接机制,更加强调检察机关的制约作用,明确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内容以及逐步建立律师在调查问题中的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