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年前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实现社会伟大变革的先声。这场大讨论,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一)真理标准的讨论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伟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前夕,正值“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不久,国家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四人帮”所造成的严重的思想理论混乱还没有清除,整个国家问题成堆,百废待兴;特别是在思想战线,思想僵化,个人迷信盛行,各种“左”的东百还严重地禁锢着人们的头脑。这些事实表明,不进行思想理论上的拨乱反正,改…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时期人生观的构建任爱玲一、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生价值标准新时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必须首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坐标上,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生的价值标准。马克思主义人生观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贡献越大,社会价值越高。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黄国秋 《湖湘论坛》2001,14(3):8-10
作为深刻体现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把解放全人类、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崇高的奋斗目标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它的核心和基本要求必然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区别于任何其它关于人生问题的理论和观点的最显著的特征。所有非无产阶级的人生观,都是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利益的带有剥削阶级或小生产者偏见的腐朽、落后的人生观,唯有确立以解放全人类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才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科学的人生观。 我们党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  相似文献   

4.
仲海涛 《长白学刊》2008,(5):159-159
建国前夕,毛泽东关于未来中国社会曾经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并且强调新民主主义的政策将要实行一个很长的时期。但是,执政以后不到四年,毛就开始酝酿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从而提前结束了原来的新民主主义的制度设想。这是为什么呢?笔者不揣浅陋,尝试从毛泽东主观认识的角度探寻其原因。  相似文献   

5.
关于组织小生产走向人市场的几点思考孟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几年,我盟同全国、全区一样,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城乡风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应当说,无论从经济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都是历史的最好时期。但这只是纵向比...  相似文献   

6.
20年前.一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席卷神州大地,其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我党的历史上.在共和国的发展史上,都留下了非同寻常的一页。一场从哲学领域开始的讨论何以能如此地牵动亿万人民的心魄.其社会价值为什么会如此地经久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这场大讨论是在历史转折时期,全党全国人民的一次新的思想启蒙运动。这场大讨论改写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形成了一部系统的科学理论。至于它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及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怎么估价都不算过份。20年后,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出现的新…  相似文献   

7.
《上海支部生活》2014,(3):54-54
中国有“中国梦”,印度也有“印度梦”。近日,中国改革开放论坛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马加力在(《环球》杂志上发表文章,阐述“印度梦”。文章指出,印度独立前夕,后来成为开国总理的尼赫鲁曾说:“印度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如今,印度战略界关于国家定位的讨论更为热烈——至少要“成为世界六大力量中心之一”,力争“加入国际社会的管理层”、“坐进国际社会的贵宾席”。  相似文献   

8.
议题四改革方向:向左、向右还是向中全国"两会"开幕前夕,世界银行发布了一份《2030年的中国》专题报告,建议中国继续推进市场化建设,降低垄断企业对市场负面影响的建议,引起广泛关注与讨论。甚至有论者指出,此举是给中国经济"下毒",私有化国有资产的建议,只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到底朝哪个方向进行改革,网友、学界讨论激烈,尤其是网络上,甚至形成了左、右派的对垒与骂战,这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关于改革方向讨论的激烈。实际上,关于改革的左右派之争,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新鲜事。改革开放以来,就发生了三次重大的思想争论。历次争论都并非空泛的非理性争论,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略述民国政府对西沙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民国政府对西沙群岛的开发建设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抗日战争前夕;第二个时期是抗战胜利后到全国前放前夕。其对西沙群岛的开发建设,由于历史原因,没有最终完成开发西沙的使命,但对我们今天开发建设西沙、维护西沙主权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现据民国时期的档案史料将其开发西沙的经过略述如下。第一个时期,由民国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广东省分会视察专员梁有成拉开了西沙开发建设的序幕。1937年元月,梁有成在对东、西沙群岛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向全国经济委员会提交关于开发东沙、西沙群岛建议书,即《梁有成致全国经…  相似文献   

10.
十五年前(1981年4月),22岁的苏州姑娘杜芸芸将10万元遗产献给国家时,就有人说她“傻”:“有这么多钱,放在银行里吃利息都抵得上几个人的工资,有清福不享,偏要靠自己劳动生活,这不‘傻’吗?”为此,当时还展开过关于人的价值观的讨论,其结果是全国亿万青年受到一场革命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金钱观的教育,杜安美亦成了全国人民所瞩目、所敬佩的先进典型。1996年10月间日记者采访了杜芸芸,说她现在日子过得“紧巴巴”,女儿节假日要上街逛逛,杜芸芸都不肯:“一上街就要花钱,一花钱就会影响好几天的生活,不去了吧。”记者说…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人文精神对科学精神的孕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围绕着我国近代科技为什么落后这一问题,学者们曾进行过长期的研究和讨论,并先后形成三次大的高潮,即五四运动前后关于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科学的讨论、20世纪40年代关于近代科学为什么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发生的讨论(亦即为国人所熟知的“李约瑟难题”),以及20世纪80年代关于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讨论。在这些讨论中,很多学者,包括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不约而同地  相似文献   

12.
28年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张华为抢救落入粪池的农民献出宝贵的生命曾经引发一场全国范围内关于人生观的大讨论,而今湖北长江大学3名年仅19岁的大学生因抢救两名落水儿童英勇牺牲再度引起人们关于人生价值的争鸣。其实,面对现实,人们争论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无论结果如何都已经不再重要,为了抢救人的生命从来就不存在什么值与不值的问题,精神上的超越永远比价值可贵。为缅怀逝去的生命,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精神,我们特别推出此专题。  相似文献   

13.
兰溪 《民主与法制》2014,(25):54-56
每年寒暑假前夕,家长们或多或少都会收到几张关于夏令营的宣传单,各种各样的名头,让人眼花缭乱。主办方都宣称是量身定制的训练课程,会让孩子终身受益,甚至可以改变孩子一生的情商、德商。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亲自发动和指导的“真理标准讨论”已经过了20年。这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转折意义的伟大讨论将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在这场讨论20周年的前夕,中国共产党在“十五大”上郑重竖起了“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邓小平理论之所以伟大,因为它是植根于实践,经过实践检验并取得巨大成功的理论。今天.在我们纪念“真理标准讨论”20周年之际,充分认识邓小平理论与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关系,对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一般规律,准确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实质.以及正确运用邓小平理论指导今天的实践,都有深远的历…  相似文献   

15.
50年代后期,我国史学界曾开展过一场关于“厚个薄古”大讨论,这场讨论直接影响中国史学在其后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走向.并给后人以殷鉴。“厚今薄古”的提出及其背景据1958年3月11日《人民日报》报道.3月10日,中宣部因u部长陈伯达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就?..  相似文献   

16.
在纪念何香凝逝世十周年前夕,曾经在她身边工作过的胡兰畦、陆晶清、刘天素三位老人分别从四川、上海、山东来到北京参加纪念活动。在北伐战争时期,她们都在武汉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工作;国共分裂以后,她们分别去德国、英国、法国留学,在国外又与何香凝相遇,过从甚密。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具有爱国意识和现代意识的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对现代家庭观念进行了探索和建构,从而形成一种颇具时代色彩且产生广泛影响的家庭变革思潮。关于五四时期新式知识分子的家庭变革思潮①,一些社会史、妇女史、家庭史方面的论著曾有过涉及性的论...  相似文献   

18.
声音     
孩子,你是否想过,你今天有自由和幸福,是因为在你之前,有人抗议过、奋斗过、争取过、牺牲过。如果你觉得别人的不幸与你无关,那么有一天不幸发生在你身上时,也没有人会在意。我相信,唯一安全的社会,是一个人人都愿意承担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行将步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都在发生重大变化,面临的挑战不仅有深化改革问题,有急迫的经济转型问题,更有社会结构调整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十二五”规划时期领导的使命,记者采访了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东华大学教授严诚忠。已过耳顺之年的严诚忠,仍十分关注国计民生问题,参政议政的热情一如既往……  相似文献   

20.
王忠义 《前进》2000,(10):36-37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干群矛盾尤为突出。引发干群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干部整体素质偏低是影响干群关系的直接原因。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一部分农村干部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党性观念,组织观念,政策观念,法制观念,群众观念淡漠,导致了行为上的变化。不少农村干部仍在沿用计划经济时期那一套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比较习惯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去推动工作,有时甚至强迫命令,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