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主与法制》2008,(22):63-63
据《东方早报》报道,《国家赔偿法》在我国已经实施十多年。由于“门槛高、标准低、范围窄”,老百姓往往很难进入国家赔偿的司法程序,被法学界专家称为是实施效果最差的法律之一。  相似文献   

2.
——1995年 1月 1日起施行的《国家赔偿法》在公民、法人追究国家责任方面可以说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实施六年来,国家赔偿案件之少,赔偿金额之低,甚至有的地方的赔偿金至今无人动用的情况,致使该法成为口惠而实不至,可望而不可及的摆设和花瓶,甚至被人称为“国家不赔法”。《国家赔偿法》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相似文献   

3.
“国家赔偿是以国家为赔偿主体的侵权损害赔偿。或者说,凡是以国库收入或国家财产所进行的赔偿均称为国家赔偿。”国家赔偿制度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制度。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又是《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赔偿义务机关,理应有所作为。目前,我国国家赔偿立法还不够完善,检察机关在赔偿理念、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规定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获得国家赔偿的权利。该法结束了国家侵权完全免责的历史,成为我国国家赔偿制度上的一座丰碑。但十年来的国家赔偿实践,使我们对国家赔偿有了一个全新审视的基础,其中关于国家赔偿的范围是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国家应该将间接损害纳入赔偿范围。并从立法目的、赔偿性质和主权在民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推动我国国家赔偿范围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我国宪法第41条第3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这是国家赔偿法的基本原则。《民法通则》第121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是对国家侵权行为中职务侵权引起的国家赔偿责任作出的规定。而国家赔偿法正是以宪法和民法通则为依据制定的。  相似文献   

6.
《国家赔偿法》至今已经颁布整整10年。但从不同的渠道获得的信息显示:公检法司部门的侵权索赔(司法赔偿)依然离老百姓“有点远”。  相似文献   

7.
《国家赔偿法》大幅修改后于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在“新法”背景下,审查逮捕刑事赔偿风险加大,因此,改变赔偿观念,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刑事执法,不断提高审查逮捕案件质量,是审查逮捕工作面临的新的更高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警察行政不作为损害国家赔偿有其法律依据和构成条件、归责原则。《行政诉讼法》与《国家赔偿法》之间的法律冲突适用后法优于先法规则。管辖权不能作为必要的构成条件 ,如何确定赔偿金额及采用的赔偿程序  相似文献   

9.
金钱赔偿作为精神损害国家赔偿法律关系的内容之一,有着“抚慰、教育、惩罚”的三重社会功能。在国家赔偿法中进一步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确立非财产救济为主,金钱救济为辅的实施原则。其金钱赔偿的具体数额由法官自由裁量确定。  相似文献   

10.
警坛吹风     
警坛吹风认真贯彻实施《国家赔偿法》最近公安部发出“关于公安机关贯彻实施《国家赔偿法》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各级公安机关要加强对本机关及所属部门实施《国家赔偿法》工作的领导,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赔偿工作应根据国务院...  相似文献   

11.
国家侵权精神损害是指由于国家侵权行为导致受害人人身权利遭受损害,精神受到创伤。在《国家赔偿法》中引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国家赔偿法律制度趋于完善,更好地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一个标志。但《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过于笼统,致使在实践运用中出现困惑,因而有必要对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再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2.
2010年,赵作海“冤假错案”震惊全国。赵作海坐牢11年,身心受尽折磨,还落得妻离子散,给予精神赔偿是合乎情理的。然而,精神损害纳入国家赔偿的《国家赔偿法》自2010年12月1日才开始实施,赵作海案件是在此之前发生的,不能用新实施的法律去适用该案件。  相似文献   

13.
新政     
《创造》2010,(6):10-10
国家赔偿法修改明确精神损害赔偿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国家赔偿法的决定》。修订后的《国家赔偿法》第2条第1款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有本法规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情形,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专家称,此次修改呈现五大亮点:承认国家赔偿归责原则多元化,拓宽了国家赔偿的范围,完善了国家赔偿程序,提高赔偿标准,明确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实施以来,对于监督制约行政、司法权力,保护人权,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逐渐显露出一些缺陷。现提出管窥之见,供权力机关在修改国家赔偿法时予以参考。——刑事及非刑事司法违法侵权行为的确认权应赋予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二十条规定:"赔偿义务机关对依法确认有本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赔偿。""被要求机关不予确认的,赔偿请求人有权申诉。"目前,我国司法赔偿的程序分为四个步骤:一是确认赔偿义务机关的行为违法;二是赔偿请求人请求赔偿义务机关赔偿;三是向其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四是向中级人民法院以上的赔偿委员会请求作出赔偿决定。如果赔偿义务机关是人民法院的,则少  相似文献   

15.
当代宪法的价值理念,就是通过控制国家权力来保障公民权利。然而,经宪法授权而建立的国家赔偿制度却在赔偿范围、标准、程序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国家赔偿法的适用效果不尽人意,出现赔偿案件少,赔偿数额低,获得赔偿难的局面。重构国家赔偿制度,应当坚持权利本位的宪法精神,将立法重心放在权利的救济方面。  相似文献   

16.
司法     
《人民政坛》2014,(1):5-5
<正>最高法院出台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适用质证程序审理国家赔偿案件司法解释据新华网2013年12月25日电,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适用质证程序审理国家赔偿案件的规定》,该司法解释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这个规定根据国家赔偿法,结合人民法院国家赔偿工作实际,针对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适用质证程序审理国家赔偿案件作出统一规范。规定共二十六条,涵盖赔偿委员会适用质证程序审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国家赔偿法确立的国家赔偿制度已经正式实施,文中结合新旧国家赔偿法几个相关问题的比较,说明新国家赔偿法在赔偿范围、赔偿程序等方面具有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8.
司法损害赔偿,即司法机关在司法活动中所产生的损害赔偿。赔偿范围应包括直接损害赔偿、间接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把司法活动的间接损害和精神损害纳入司法损害赔偿的范围,是我国出于对人权保障的需要,是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赔偿制度的需要,符合《国家赔偿法》的立法精神。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国家赔偿标准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赔偿标准是一个与民事赔偿标准不同的低赔偿标准,在8年的实践中暴露出诸多缺陷。当初确定低标准的认识,现在看来是不正确的。国家赔偿的标准,应当在总体上高于民事赔偿标准,应当坚持完全赔偿原则、充分实现赔偿功能的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和公平原则。建议在国家赔偿标准方面进行修改:一是扩大赔偿范围;二是取消最高幅度限制;三是应赔偿全部直接损失和合理的间接损失;四是增加精神损害赔偿;五是增加惩罚性赔偿;六是提高人身损害的赔偿标准;七是财产市值计算要有利于受害人。  相似文献   

20.
《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请求时效包括并联之诉的请求时效和单独之诉的请求时效两种。对于并联之诉的请求时效,《国家赔偿法》并未明确规定,而是由司法解释进行了补充。对于单独之诉的请求时效,《国家赔偿法》规定为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被确认为违法之日起的两年,这一规定既缺少明确的确认程序的配合,又不符合国际上其他国家相关规定的惯例,过于笼统。确认违法之日起算请求时效的规定方式反映了在立法过程中,立法者过于考虑国家权力的自主性,部分牺牲了赔偿请求人申请国家的易操作性,从而成为赔偿请求人难以获得国家赔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