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在经历了十年的快速发展以后,最近有陷入评估困境的趋势。同体评估是困局之源,其解决需要在理论层面有所突破。从评估对象界定切入,对政府绩效评估的性质进行分析,提出及解释了"管理评估"和"治理评估"两个范式,并尝试提出了"异体评估"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以人大为主导的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结构的理论框架。基于人大的异体评估路径切合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及其肇兴的体制改革诉求,有望建立起适合中国实际的政府绩效评估动力机制,进一步释放评估活力。  相似文献   

2.
《山东人大工作》2006,(7):61-62
最近,河北省将对2005年底以前出台实施的政府“红头文件”实行“后评估制度”,对那些不解决实际问题,或时过境迁、失去继续实施必要,以及与新出台上位法相悖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修改或废止。  相似文献   

3.
基于公众参与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共行政改革的蓬勃展开,绩效评估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在政府改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助推器。在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中,形成了南京市“万人评议政府模式”、甘肃省“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和公众网上评议政府模式三种典型的实践模式,对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公众参与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实践素材。  相似文献   

4.
论基于新经济人假设的政府经济人理性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立村 《求索》2008,(3):31-33
本文基于新“经济人”假设,赋予了政府“经济人”新的内涵,分析了政府“经济人”理性的种种背离表象,提出了平抑政府“经济人”非理性的种种措施,力求使政府“经济人”理性得以回归。  相似文献   

5.
政府委托"第三方"评估,即委托评估,因为能够以其特有的独立性、专业性、权威性、组织性,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而成为国外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形式。不过不同国家的委托评估各有特点,比较美国地方政府与NGO合作的评估模式、澳大利亚委托非法定政府咨询机构评估的模式,以及韩国政府委托专业民间组织评估的模式,可以发现三种模式在评估主体地位的独立性、专业性、权威性、法制性;评估工作的有效性、制度性和评估成本等方面有所不同。通过对三国委托评估模式的比较发现,政府委托评估是促进政府改革的有效形式;评估主体中的专家是保证评估专业性的核心;评估主体与政府保持一定的联系有利于提高评估的权威性;政府评估需要制度化开展才能有效促进政府改革;委托评估是政府评估的一种经济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第三方评估”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现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中“第三方评估”是主要形式之一。武汉市的行风评议工作,在极大地促进了政府部门政风行风转变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评议主体与被评对象信息不够对称,“第三方”一定程度地被动参与、形式参与,《问卷调查表》设计不够科学,“第三方”的构成职业比例不够科学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建议:进一步实施政务公开,加大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分类管理,增强《问卷调查表》的科学性和专业性;科学组织,提高“第三方”参与评议的能力;以“第三方评估”形式,促进政府专项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方政府开展绩效评估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多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政治上有国际经验的借鉴与启示.行政改革与中央政府推行服务型政府的权威导向.地方政府提高绩效的责任感与其行动空间的扩大:经济上有加入WTO后提升政府能力的压力.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要求.解决财政困境的需要;社会上有理论探索与地方政府的实践探索互动,信息公开、电子政务提供载体:文化上有公民主体意识的增强.“管制”理念向“服务”理念转变,法治意识日益强化等.  相似文献   

8.
吴江 《小康》2007,(7):39-39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外政府掀起了一轮“新公共管理”运动,政府绩效评估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
政府绩效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政府行为目标的实现程度的活动,即“政府确定是否在一个合理的支出的基础上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并实现其行政目标的一种方法”。在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中,西方各国普遍采纳以价值原则为导向的“3E”评估,即对政府绩效进行经济(Economy)、  相似文献   

10.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中国社科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学者完成的《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地区综合评估》(以下简称“报告”)不久前发布。新华社报道称.这是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第一份综合研究报告。本刊摘发要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民主与法制》2011,(7):22-23
首先是征收规划阶段——到底要不要征收?要防止征收泛滥,新条例必须规定市场自愿交易是原则,政府强制征收是例外。换言之,只有确实符合重要的公共利益而又不能通过自愿交易实现的目标,才允许政府征收。征收是否符合“公共利益”不能由政府自己说了算,  相似文献   

12.
《山东人大工作》2007,(11):57-57
《半月谈(内部版)》第10期刊登编者按说,“红头文件”父系群众切身利益,又是政府权威的象征.一旦出错,影响非同小可。值得注意的是,问题文件本身就披着“法制”的外衣,若非精通相关法律.常人难以明辨其中的是非。综观近年来全国各省纠正问题文件的情况,有关专家指出,当前一些地方“红头文件”存在诸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足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1月12日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式上.人大代表发现,以往市长在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惯常出现的开场白“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改为了“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曾连续四届担任北京市人大代表的徐仁发说,政府不再提“作工作报告”。绝不是文字上的小修小补.它意味着政府终于领悟出了自己在人民代表面前应有的语气身份,它意味着政府向着“权为民所用”的服务型执政理念又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4.
《电子政务》2013,(11):68-68
2013年10月24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政府网站互联网影响力评估报告(2013)》在海南博鳌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发展论坛”上举行首发式,由中国信息协会电子政务专业委员会与国家信息中心网络政府研究中心联合发布。报告指出.政府权威信息和服务不能及时有效地传递给公众,与公众亲密接触.使得政府网上信息对公众认知、倾向、意见、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影响被无形削弱。  相似文献   

15.
伦理“普遍物”与政府公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晓红 《求索》2007,(12):130-132
伦理本质上是一种“普遍物”。作为政府而言,它也是一种“普遍物”,而且政府“普遍物”的现实表现就是其公共性。公共性是政府所固有的首要特性和核心价值。由这一特征和价值出发,可以更明确地说:政府是一个公共组织,其基本内涵是凭借公共权力,维护公共利益。实现政府的公共性,不仅是政府的政治责任,而且是政府的道德责任。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实现政府的公共性关键在于维护公共权力的伦理合理性和确保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欧盟通用评估框架(C0mmon Assessment Framework,以下简称CAF)下的政府绩效考核试点与研讨工作,是中欧政府间的合作项目。我国吉林省辽源市等地已经开展应用CAF进行政府绩效评估试点工作。其实,文中所说的“政府”是广义的,它既包括公共管理机构,如我国的党政机关,也包括公共服务机构,如我国的事业单位和部分社会团体。当然,企业也可以应用CAF,因此,本文后面使用“组织”一词,  相似文献   

17.
提高绩效评估的科学化水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迫切需要。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科学化要求:一是要体现评估的客观性.保证绩效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二是要体现评估的全面性。尽量避免片面性和形式主义:三是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要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使绩效评估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四是要在实践中使绩效评估不断获得完善和发展:五是要正确认识政府绩效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似乎有一种“心理惯性”.凡”红头文件”规定的东西,一定会被人们奉老神明。不但普通百姓存有这种心态,就是一些官员也有这种看法。但是,如果把“红头文件”作为政府向公众强行摊派借款的“尚方宝剑”,那不免显得太荒唐了。  相似文献   

19.
关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系统构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绩效评估主体是整个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主导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结构不合理,主要局限于政府自我评价,缺乏“社会评议(公民评议)”和“独立、中立社会组织”的评价及其应有的权重。探索这个问题,对于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提高政府绩效评估的公信力和实际效能、推动政府改革和行政创新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论证构建多元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系统的必要性;继而阐释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构成和类型;最后分析评估主体系统因素、因子的权重。  相似文献   

20.
1月14日,都安瑶族自治县顺利通过自治区“两基”评估验收,标志着我区41个“两基”攻坚县全部通过自治区“两基”评估验收。都安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及历史原因,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是全区最后一个接受自治区“普九”达标验收的县,也是“普九”难度最大的县之一。去年以来,为能在2007年1月迎接并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实现“普九”目标,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财,广泛动员,加大“两基”攻坚力度,从多方面着手,投入资金16317.27万元,确保如期完成了这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