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芬兰作为典型的北欧福利型国家,建立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自1982年芬兰制订社会福利法案以来,包括社会救助在内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工作从立法层面得到了保障.芬兰的社会救助工作起初由各地方自治市的政府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所需资金由地方政府承担.在基础性救助金计发方面,其制度既考虑了一些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必要、合理性开支,也抵减了一些申请者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收入.在2014年社会福利法案修订并于2017年正式实施后,社会救助工作改由中央层面组织,具体由芬兰社会保险局及其派出机构负责实施,所需救助资金由中央和地方共担.这种改革对减轻地方政府财政负担、优化行政资源配置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芬兰科学合理的救助金计发方式及其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后产生的效果,为我国社会救助工作的发展完善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的基本问题,以及对构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法律意义和现实社会意义的阐述,提出了构筑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模式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救助制度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和社会政策具有某些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共有功能和目标。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的道德价值追求和伦理关切主要体现为:反对贫困,改善民生;降低社会不平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化解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提升个体尊严和自由,促进社会道德进步。这四个方面的价值追求和伦理关切具有一定的递进性。  相似文献   

4.
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部分,具有社会照顾与社会控制两方面的功能。社会控制、社会价值及社会救助三者之间具有关联性关系,社会控制经由机制转化为社会救助的规定,社会救助的实施进一步强化社会价值的形成。社会救助背后的社会控制功能对其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透过社会价值控制的分析,我国现行的社会救助法律呈现出较强的社会控制因素,其背后反映了社会救助权利观念淡薄,社会救助整体理念不清、体系尚未健全以及基本制度存在缺失等问题。社会控制有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包括社会救助在内的社会保障乃是以社会需求的满足为基本的制度,即以社会照顾为主,社会控制为辅,故应以此为出发点,思考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唐朝统治阶级将民本思想作为治国安邦的基本指导思想,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社会救助制度。唐朝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对保障民生、巩固统治政权、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都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对今天加快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仍有历史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社会救助工作以追求社会正义为目标,以生产自救和互助合作为救助方式,以兼顾公平与效率为方针,以保障民生为基本理念。毛泽东的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各方面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毛泽东农村社会救助实践所体现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是随着革命斗争不断深入发展的。从毛泽东农村社会救助实践的角度挖掘其所蕴含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有助于我们在现代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在于社会救助制度的城乡一体化。通过对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城乡二元化的弊端,并提出未来我国社会救助城乡一体化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救助制度不健全,刑事案件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其权益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进而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应尽快出台《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条例》,建立完善的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法律制度来对被害人进行及时的援救和帮助,使受犯罪破坏的社会秩序得到尽快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中国司法鉴定救助制度的实践运作虽时日不久,但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披露出一些典型案例.它们与一些鉴定机构、法律援助部门的统计数据共同说明:目前鉴定救助成规模性的兴起是2006之后,并主要发生于民诉领域,而其中特别凸显诉前鉴定救助;同时,司法鉴定救助大多发生在因交通事故、工伤等引发的伤残鉴定,且受援主体主要是农民或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司法鉴定救助的现状是与当前鉴定制度的改革背景、法律援助的多年经验,以及其它特殊条件共同促动的,虽然它目前存在不少问题,但对其进行实证研究,却能开启进一步的变革之路.  相似文献   

10.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公平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的弱势群体己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只有认真了解弱势群体的成因,明确社会救助的意义.才能正确把握社会救助制度的目标以及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救助流浪儿童彰显了人权的进步,是国际人权法发展的必然结果与重要体现。中国流浪儿童救助制度在保护流浪儿童、使他们回归家庭与社会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当然,中国现行救助制度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专门性的流浪儿童救助规定、救助范围不足以把所有需救助的流浪儿童涵盖其中、救助措施未涉及对流浪儿童的教育等。应当认为,这些缺陷已经影响了其现实价值的实现,需要对此予以适当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安全网的网底,对于保障贫困人口和遭受意外事件者的生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兜底作用。目前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不统筹、不协调的问题较为突出,制约着社会救助体系的效果。未来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实现社会救助制度的统筹发展,建立积极型、发展型社会救助制度。具体建议包括:打破户籍、省份限制,实现社会救助制度的区域统筹发展;以生存型社会救助为基础,统筹推进发展型社会救助;统筹推进资金救助、实物救助与服务救助的发展;统筹考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生活救助与就业援助;统筹协调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以及扶贫开发政策;统筹发挥政府、市场与社会等不同社会救助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死刑政策一直对中国的死刑立法和实践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早期的死刑政策坚持不废除死刑,但推行严格限制死刑的“少杀慎杀”政策。“严打”改变了“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使死刑的立法和适用都呈现出上升趋势。在世界性的死刑废除趋势影响下,废除死刑也应当成为中国死刑发展的终极目标。但是,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关于死刑制度的发展方向设计都存在着巨大差异。我国死刑制度的发展方向应当以废除死刑为目标,但是当前应当重点强调对死刑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补充性社会救助制度尚处于初步建立阶段,各地区之间差别很大,但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进步。虽然各专项救助制度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着救助资金投入不足和覆盖范围有限的问题。特别是单纯依靠收入标准来确定专项救助的对象方法无法做到“应助则助”,使很多需要特殊救助的对象排除在外。另外,各专项救助制度还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完善补充性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4年对成都市低保家庭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发现成都市低保对象人力资本存量低、脱贫困难,现有社会救助虽然对低保家庭有所帮助,但还不足以满足其基本生活和对各类服务的需求,也难以提升其能力与人力资本,低保家庭已经出现了福利依赖倾向,影响了社会救助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应该改革现有社会救助并积极构建发展型社会救助制度,要从消极转向积极的建制理念,并提出了制度设计方面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流浪儿童与社会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语:儿童流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内外的许多研究成果都显示流浪儿童在失去家庭保护的情况下极容易发生危险,包括被抢劫、被暴力侵害、被利用为犯罪工具甚至被骗或自愿做色情交易。另外,流浪儿童也容易为了金钱、娱乐刺激或受环境影响、被他人引诱而产生犯罪行为。流浪儿童大多数是学龄儿童,失学、辍学的情况十分严重,失去学校教育的流浪儿童,身心适应不良状况十分严重,其解决问题和就业谋生的能力也得不到适当的培养,成长陷入恶性循环中。解决流浪儿童问题,应包括预防和治理两个方面。从预防入手,改善未成年人的生存条件,减少和…  相似文献   

17.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改革取向及职能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向非营利性文化组织的转型,是文化公共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政府职能转换的客观要求。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应该由政府、文化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企业四个方面组成,并有各自的职能定位。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道德建设中分化出两种不同的取向,即市场取向与社会取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市场取向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他的伦理实质是利己与利他的统一.但是市场取向也有他的局限性.而道德建设的社会取向作为一种非市场取向,(1)提升市场取向的价值追求,(2)弥补市场取向的价值缺陷,(3)作用于市场价值领域之外.社会取向的最主要内容是"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原则,还包括共产主义道德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等.在现实中,两种取向在指导道德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突,但是这种冲突不是必然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顺利进行要求通过整合实现两种取向的契合.  相似文献   

19.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审批制是管制行政的制度典型。中国政府要从“传统部门利益型政府”转变为“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 ,必须改变与全能统治型行政模式相联系的现行审批制度。审批制度改革是建立现代行政管理体制的一项艰巨工程 ,需要从改革原则、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加强配套管理制度建设、满足WTO的要求等方面 ,确定其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合理而具有操作性的法律责任条款,对于社会救助制度顺利实施以及社会救助权利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梳理现行制度文本发现,虽然已有不少规范,但国家立法层面,法律责任条款存在覆盖对象不全面、责任类型不完整、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地方立法有所补充但存在上位法依据缺失、各自为政、重复规范等问题。在实施中,对申请人、救助对象骗保责任追究不到位,对经办机构及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惩戒错位、滥用等问题也值得重视。在进行法律责任类型、内容及其实施的剖析基础上,应考虑在全国层面统一社会救助立法中设置类型化、可操作、梯次化的法律责任条款和免责机制,加强执法机制,完善公开机制,提升社会救助制度运行的精确性、严肃性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