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信访制度,是不断发挥信访制度群众利益表达机制和社会安全阀作用的要求。目前,我国信访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一系列的悖论和矛盾。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地方政府权力高度一体化的问题,切实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才能最终走出目前日益加重的信访困境。  相似文献   

2.
概括治安管理工作中非规范化行为的表现和特征,深入分析导致非规范化行为产生的四个方面的原因,指出大力加强治安管理工作的警务规范化建设,是遏制非规范化行为的必由之路,并就如何开展治安管理警务规范化建设,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信访终结制度在解决缠访闹访等问题上体现了较高的效率,该制度最显著特点在于其类似诉讼式的程序性,第三方参与,程序意识与证据意识、规则意识等特点。信访终结的完善要做好衔接配套措施,使程序价值真正落到实处;改变信访终结制度对上不对下的行为观念,真正落实解决问题的观念;完善信访制度,将信访终结纳入信访法治的框架下,使信访终结名正言顺。其中最重要的是赋予信访机构行政管理权,提高信访机构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涉诉信访的政治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日子”里的涉诉信访 信访这一行为与一些时间段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些时间段却是被我们称为的“大日子”比如重大节假日、国家机关的重大议政日、举行重大活动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  相似文献   

5.
根据近年来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务院颁布了新的《信访条例》。新《信访条例》全面贯彻了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它的颁布实施,对于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推进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规范信访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信访制度具有政治属性和法律/准法律属性双重属性,因而也应当具备相应的双重功能.从制度现实和发展可能性看,这两种功能可以通过一定的机制良好融合、相互促进,本文初步给出了一个信访制度功能定位的整体设想.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社会的转型,劳动关系也在发生急剧变化。劳动双方的自主空间不断扩大,各种变通、失范行为及搭便车现象等相继出现,劳动制度的权威受到严峻挑战。本文试图运用伯恩斯的社会规则系统理论,通过分析政府和劳动双方在建构和解构形式制度时所调度的资源,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制约机制,来探讨制度解构行为运行的逻辑。  相似文献   

8.
《信访条例》的修订,体现了人本行政、积极行政、程序行政、弹性行政和责任行政的精神,但在信访事件本身的公开化、信访秩序规定的合法性、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以及行政法治化的总体设计等问题上也存在着缺陷。从行政法的视角看,信访制度进一步改革的出路在于:扩大行政参与、塑造公民精神、理顺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建立人大主导下的信访格局和出台《信访法》。  相似文献   

9.
对一项制度的完善与改革探讨,要考虑与其他制度的相关性和契合度。信访制度的存在与发展与我国执政党的政治追求、权力结构、诉讼文化、司法制度、公民的正义理念、法律意识与诉求方式等相容。对信访制度的改革,要从制度一致性原理出发,从培育先进观念、建立替代制度、加强示范作用、铲除制度基础等多方面加以改革,才能达致制度的渐进、科学变迁。  相似文献   

10.
《海南人大》2009,(6):46-46
王书成在《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长期以来,人们对宪法性质的认识主要着眼于其政治性,迄今为止宪法学的政治性和法律性的关系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事实上,以往中国宪法确实被笼罩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故而时下有学者呼吁强调宪法首先是“法”,而应该弱化其政治性。然而如果一味地强调宪法首先是法,则又容易陷入另一误区,即弱化了宪法本身应有的政治性。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失地农民问题日益突出.而失地农民问题的形成与延续具有其自身的制度逻辑.因此需要从制度视角进行审视,并进行制度理念与具体制度的变革,寻找问题的解决方略.  相似文献   

12.
四中全会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为信访工作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11月上旬,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和全国信访工作会议结束后,省信访局立即召开中心组(扩大)会,就贯彻落实四中全会和武汉会议精神,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创新思路方法,提高社会矛盾化解能力和水平作了安排部署。  相似文献   

13.
14.
当前,我国学术界发起了一场关于信访制度的存废之争,双方各执一词,两方看似均有道理,但信访制度的存在不是单单研究是存还是废便可圆满解决的问题,它涉及国情、民情等许多不可避免的实际问题,因而"存必改之,废必缓之",使信访制度既要成为预防社会失控的安全阀的同时,又要扮演人民自力救济的最重要的法宝.  相似文献   

15.
人民信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愿表达和纠纷解决机制,它在当前面临着法律上和现实上的困境,需要积极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建立人大主导之下的一元信访体制,是比较合理和可行的选择.在健全国家层面信访监督的同时,还要注意调动和发挥其他相关制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政治学角度探讨了我国信访制度的功能:推动我国政府由管制型模式向服务型模式转变;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保障政府决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
2014年国家信访局和广东省对信访制度进行新一轮的完善和细化,明确剔除了实践中的权利救济功能。实践中信访主要是权利救济型信访案件,而此次的一系列完善措施对权利救济型信访并没有提供有效的途径。我国信访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利用率太低,提高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利用率能够迅速的缓解信访压力,因此有必要加强信访和行政复议的效衔接,改进行政诉讼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18.
戒毒法律制度的完善必须以戒毒人员戒毒的行为逻辑为基础。研究发现,戒毒人员戒毒的行为有一个从非正式组织到正式组织戒毒的过程。在作为隐性吸毒人员的时期,他们大多会选择在非正式组织场域进行戒毒,而当从隐性吸毒人员转化成为显性吸毒人员之后,他们进入到社区戒毒和强制戒毒场域。而在作为隐性吸毒人员时,他们戒毒的方式有多种选择,其中,家庭戒毒是最主要的选择。文章以我国《戒毒条例》为依据,反思了现行戒毒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信访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民主制度,也是国家法律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建设法治国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对信访制度进行必要的反思和制度创新,有利于让信访制度走出困局,也让上访者走出窘境。  相似文献   

20.
新近颁布实施的《信访条例》,是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从表面上看,信访与行政复议关系并行不悖,但它们的相互衔接问题有待研究。比如行政复议与信访的先后次序问题;经过行政复议后,相关权利人提出信访的问题等。应认真研究信访事项所反映的法律关系,科学发挥信访和行政复议在保障社会公众合法权益方面的不同功能,遵循公正兼顾效益的原则,积极稳妥地解决社会公众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