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汶川地震抗灾救灾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大地震,是建国以来破坏性强、波及范围广的一次地震。面对如此巨灾,中国政府在救灾观念、救灾政策、救灾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使汶川抗震救灾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开放援助     
《时事资料手册》2008,(4):54-57
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纪实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第一次,中国开放了世界救援通道。许多国家及地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在“生命高于一切”的救灾理念下,我们以开放的姿态,接受外国和港澳台地区的救援及医疗力量赶赴灾区。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与世界各地的救援人员合作救灾。  相似文献   

3.
《广东民政》2008,(7):4-5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省民政厅迅速反应,第一时间调运救灾物资驰援四川灾区,积极组织救灾捐赠,切实做好救灾人员后勤保障工作,确保省委、省政府各项救灾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三位民间商人的不同命运 相比32年前唐山大地震的救灾,汶川大地震的最大变化是民间爱心的喷发,社会上有更多的力量汇入这场救灾中。江苏商人陈光标在地震发生后,  相似文献   

5.
相关机构进行的民意调查表明,98.6%的民众表示对政府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的表现满意。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起草专家组的成员之一,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莫纪宏深有感触地说,汶川大地震的救灾工作取得这么良好的成效是与依法行政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大地震,是建国以来破坏性强、波及范围广的一次地震.面对如此巨灾,中国政府在救灾观念、救灾政策、救灾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使汶川抗震救灾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抗灾救灾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大地震,是建国以来破坏性强、波及范围广的一次地震。面对如此巨灾,中国政府在救灾观念、救灾政策、救灾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使汶川抗震救灾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重要发文     
《中国民政》2008,(7):26-26
民政部颁布《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信息公开办法》;民政部颁布《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生活类物资分配办法》;民政部出台汶川大地震四川“三孤”人员救助安置意见;民政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汶川地震房屋倒损农户住房重建指导意见;民政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汶川地震灾区救灾款物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9.
灾时科技动员是一个时代性的战略问题."5·12"汶川大地震,是对我国救灾科技运用于救灾实践的一次全面检验.  相似文献   

10.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面对凝聚着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爱心的捐赠款物的数额不断上涨,一个新的问题引起人们的注意:怎样才能保障这笔巨额捐款全部被用于地震救灾?  相似文献   

11.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近一年之时,针对当前我国救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国务院法制办于4月9日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救灾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2.
5·12汶川大地震,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身心的重塑,还有对一些减灾救灾新技术新装备的期待。这些技术和装备可以有效地提高减灾救灾水平,从而保障人的安全。科技改变  相似文献   

13.
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身在成都的杨欣得知地震震中在汶川,强度达到8.0级,第二天,绿色江河向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发出了紧急动员令:利用NGO的资源和目标管理经验,尽力帮助灾区,作为政府救灾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正众所周知,十年前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开启了我国社会力量参与重特大自然灾害救援的新篇章。社会力量作为一支重要的救灾力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在之后的历次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公共政策变迁的视角,从社会力量参与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引发的问题思考、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政策不足和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政策变迁三个方面,对汶川特大地震以来我国社会力量参与救灾进行回顾和反思。  相似文献   

15.
“5·12”汶川大地震,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身心的重塑,还有对一些减灾救灾新技术新装备的期待。这些技术和装备可以有效地提高减灾救灾水平,从而保障人的安全。科技改变生活,科技也同样能够降低人在灾难中的损毁程度。三年中,我国的减灾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为减灾救灾事业交出了一份“高水准”的答卷。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大》2008,(10):7-8
(2008年5月22日)同志们:刚才,李克强同志代表国务院汇报了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抢险及救灾工作的情况。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央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决定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亲赴灾区慰问受灾群众、看望救援人员、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出席四川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7.
1、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举世震惊。 2、张来娣密切关注救灾进展,灾区急需棉被的消息令她和同事、员工们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和许多心系灾区的人大代表一样,除了以个人名义捐款外,张来娣迫切希望能为灾区、为同胞做得更多。  相似文献   

18.
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暴发后,我国各级政府救灾的有力、有序、有效,赢得国内群众和国际社会的好评与尊重。无论是否具有应对灾难的经验,我国日渐完善的应急法律体系都是“指路明灯”,因为它们集中了古今中外的应急成果。  相似文献   

19.
汶川大地震发生两年多来,全国各地分别对汶川灾区进行对口支援,取得很好的效果. 对口支援灾区重建是伟大的救灾策略 汶川地震的强度及其破坏力,是非常罕见的.最主要是该地区地质构造活跃而复杂,本来就是山高水深、地震与地质灾害不断发生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汶川大地震发生一个多月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展开了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经过第一阶段救灾的“遭遇战”后,伤痕累累的汶川大地上,又见袅袅炊烟;集中安置点附近,商铺重新开张;帐篷学校前,鲜艳的红旗迎风飘扬……灾区的人民,从地震废墟中站起,更加坚强,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