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东明 《前沿》2011,(24):84-86
教育刑理论、刑罚个别化和实证学派的决定论是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前社会调查存在的理论基础。在刑事法律中应当将未成年案件审前社会调查制度规定为必经程序,设置"多层次共存、专兼职结合"的调查主体制度,明确社会调查的阶段和调查报告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受制于实用主义导向,我国审前羁押程序设计中侦查权一家独大,逮捕等羁押手段出现了功能性的异化倾向。在这一背景下,虽然通过相关立法改革,以及未成年人检察部门的成立,为在检察阶段建立未成年犯罪人的分流转处程序创造了条件,但建构未成年人羁押必要性审查模式或者"检察中心主义",彻底贯彻"未成年人特殊论"这一基本原则,仍有待于羁押必要性评估机制与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就未成年人的审前羁押必要性评估机制而言,应围绕"未成年人社会危险性"这一关键要素的量化分析模式展开,在摸索评估客观化、程序化建构的同时,为解决社会危险性认定标准存在的"可操作性问题"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3.
房国宾 《理论月刊》2010,(6):111-113
审前羁押替代措施的适用,利于消除审前羁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护被追诉人的合法权利。文中分析了该项制度的价值,比较了各国立法对此问题的具体规定,同时提出在我国构建该项制度的具体设想,冀益于完善我国的审前羁押制度。  相似文献   

4.
由于立法的限制以及法律援助制度的不完善,不能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制度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作用,未成年被告人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建议从立法上进行完善,包括:在侦查阶段对未成年被告人提供无偿法律援助;以法律援助的律师为主体,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全面的社会调查和生理调查;明确援助律师的权利与义务;发挥援助律师在缓刑制度中的作用,以期最大限度保障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5.
房国宾 《前沿》2010,(5):59-63
审前羁押定期复查制度利于遏制超期羁押,维护被追诉人的合法权益。鉴于实务当中超期羁押现象严重,广采他国之玉,构筑我国的审前羁押定期复查制度更具现实意义。笔者于文中分析了该项制度的价值基础,比较了各国于此问题的立法规定,同时,提出在我国建立该项制度的具体设想,冀益于完善我国的审前羁押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审前羁押的期间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但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办案机关利用法律规定的不完善之处变相延长审前羁押期限的现象,极大地侵害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人权。比较国外审前羁押期间的有关制度,我国立法规定和实践操作既有可取之处,也有不足的地方,应从立法和监督救济两个方面完善审前羁押期间制度,以改善审前超期羁押的状况,贯彻及时审判原则,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7.
刑事程序分流制度在世界各国已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而我国仍然固守着有罪必罚、严格追诉的单一的国家本位型的程序模式,未建立系统的审前分流制度,使刑事诉讼程序很难有效地预防犯罪、提高诉讼效率和保障人权.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设置侦查阶段的微罪处分制度和起诉阶段的多重起诉替代措施,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审前分流机制,使诉讼程序更加有效的打击犯罪、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新的刑罚执行制度,社区矫正在我国试点已十年,其渐渐被人们所认知并接受,且在实践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社区矫正中的社会调查工作,还并未完全被公众所熟知.社区矫正社会调查可分为裁决前调查和裁决后执行过程中个性化矫正方案制定前社会调查.其中,社区矫正裁决前调查制度主要包括量刑前调查、假释前调查和暂予监外执行前调查三类.目前,我国不少地方在实践中已经开展了社区矫正社会调查工作,但在裁决前评估、调查人员专业性、调查时间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可从立法、裁决前检察院及法院等机关在委托调查机构和资源共享、裁决前社会调查与裁决后社区矫正个性化矫正方案制定前的社会调查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突破与整合.  相似文献   

9.
贾志敏  高丽丽 《前沿》2004,(5):127-129
行政诉讼审前准备程序是具有独特诉讼功能及价值的诉讼阶段 ,为了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应改革我国现有的行政诉讼审前准备程序 ,确立审前准备阶段的程序价值以及建立以当事人主义为主、职权主义为辅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杨成  邵毅超 《前沿》2010,(22):114-117
虽然我国司法解释已涉及到行政诉讼审前程序的规定,但没有设立独立的审前程序,存在诸多潜在的缺陷,已经不能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亟须改革和完善.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审前程序能有效实现司法公正,提高行政诉讼效率,促使双方当事人之间诉讼外的和解.行政诉讼审前程序的完善措施具体包括:合理界定行政诉讼审前程序的适用范围,设置预审法官,建立审前会议制度,完善证据交换制度,合理配置权利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不当地突出了法院职权的积极运作,忽视了双方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给庭审效率的提高乃至司法公正的实现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我们可以汲取西方有益经验,结合我国国情,通过明确进入审前准备程序的案件范围,完善答辩状制度,设立专职审前准备程序法官,建立审前准备程序强制履行制度等途径,改进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  相似文献   

12.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0,(10):24-26
四川郫县的社区矫正模式,安排了审前评估的制度设计,实质上是赋予社区基层组织对案件判决的司法建议权;还有当事人亲属及社区基层组织的“双担保”设计,为当事人将来在社区接受管控帮教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几年的实践证明,只要制度设计精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将轻罪缓刑人员放在社区矫正,管得好,控得住,帮教起来更有实效。本刊记者在调查采访后对郫县司法局马立局长访谈,揭示出这一制度设计所寄托的法律理想。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基本建立起来的今天,如何提高立法质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是各级人大正在探索的课题之一。近年来,重庆法规草案委托民间起草,广州指引制度为立法者提供更多参考,上海立法课题公开向社会招标……成为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亮点”。法律法规的生命依存于实践,立法质量的提高,更期待汇集民智和凝聚民心。我们开展此话题讨论的目的,也是期待出现更多民主立法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主要目的 ,是确保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能掌握证据、全面了解案情、把握对方论点 ,为开庭审理作好充分准备。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活动主要对法官调查收集证据、全面了解案情规定有关职权和措施 ,并非审前准备程序。本文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活动的现状 ,论述了构建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必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诉讼拖延不仅会侵害被告人的防御能力,造成被告人精神痛苦,也会造成国家司法资源的浪费。日本近几年来开始注意被告人的迅速审判权的保护及迅速审判法制的建立。日本的风土民情和法律制度与我国较为相近,因此,日本迅速审判制度的发展很值得我国参考。我国应尊重人权,保障被告人的期间利益。迅速审判的立法应循序渐进,先作整体的评估和计划,推动诉讼程序的加速,等制度完备成熟后再将迅速审判权利化。  相似文献   

16.
程磊 《人民政坛》2022,(1):38-39
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前评估是指享有地方立法权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直接或者委托其他单位、个人,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在地方性法规草案表决通过前,对立法的必要性、合法性、科学性、可行性、法规实施的社会效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评估判断,并将评估结果作为立法工作重要参考的一种制度.立法前评估将立法质量的关口前移,被认为是当前有效...  相似文献   

17.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正式实施已有一年多时间,肯定其进步性的同时,在现实推行中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以社区矫正审前调查工作为切入点,以本溪地区为例进行调研,并就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社区矫正审前调查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翟峰 《公民导刊》2006,(11):30-30
在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基本建立起来的今天,如何提高立法质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是各级人大正在探索的课题之一。近年来,重庆法规草案委托民间起草,广州指引制度为立法者提供更多参考,上海立法课题公开向社会招标……成为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亮点”。法律法规的生命依存于实践,立法质量的提高,更期待汇集民智和凝聚民心。我们开展此话题讨论的目的,也是期待出现更多民主立法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司法改革日益深入并逐渐与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相融合的背景之下,现行的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司法鉴定制度的规定,显示出了职权主义过重的弊端。但是在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被告人的委托鉴定权之前,被告人直接向法庭提交专家意见书的做法是违法的,应当通过正当的途径将专家意见纳入刑事诉讼之中。  相似文献   

20.
对监视居住措施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监视居住是司法机关为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依法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活动区域予以限制 ,并加以监视的一种强制措施。该制度设立的目的是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或妨碍刑事诉讼 ,以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其手段是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活动区域适当限制。它是一种强制强度界于取保候审和刑事拘留之间的强制措施。《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 ,这项强制措施在打击犯罪、维护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据笔者所在单位组织的调查发现 ,由于立法的不完善以及执法的偏差 ,监视居住在适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