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王永康抗日战争的胜利,主要是由于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同时也是由于国共两党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不记前嫌,第二次携手,共赴国难的结果。认真研究和总结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对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实现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前提下展开并取得胜利的。回顾和总结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对于促进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和平统一祖国大业,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是在国共合作条件下进行的.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国共两党兵刃相见,内战十年,积怨甚深,但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的时候,我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为了抗日救亡,促成了同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的时候,回顾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历史过程,研究其实现的经验,对于促进国共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是无益的.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与国共合作张奇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关系的走向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事实表明,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国家、民族和人民,分则相反。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的高度出发,历来主张国共合作,共兴中华,并在实践中成功地推动了两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作为中...  相似文献   

5.
<正> 关于1924至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许多问题,诸如合作的形成原因、形成过程、历史作用和经验教训等等,近年来史学界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这次合作对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影响已众所周知。但是,这次合作对当时中国国民党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却鲜为人知,迄今未有专文系统论述这一问题。探讨第一次国共合作对国民党的影响,对之给以公正的评价,对推动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完成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无疑是必要的和有现实意义的。本文就试图做这一工作。  相似文献   

6.
四十多次前,国共两党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从长期对立走向第二次合作。这次合作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认真总结和研究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正确理解党中央提出的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方式的实质是“一国两制”,兹试阐述如下,不确之处,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曾经两度携手合作,完成了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大业,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步。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总结借鉴国共两次合作的历史经验,对于研究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它也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今天,总结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反对李登辉的台独思想,粉碎一部入的台独图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实现国共二次合作的条件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经过十年内战之后,当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1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  相似文献   

9.
我们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战胜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了同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今天,在我们党提出同国民党建立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时候,我们探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对认识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意义,深刻理解党的“一国两制”的方针,坚定信心,努力促成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黄埔军校,是在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条件下,孙中山在苏联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陆军军官学校。它为国共两党培养造就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和高级将领。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捐弃前嫌,审时度势,从提出“抗日反蒋”到“联蒋抗日”,转变策略,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建立了广泛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空前胜利。其中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发展国共两党关系,实现第三次合作,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很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吸取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从反帝反封建的大局出发,求同存异,开始了两党历史上的第一次合作。他们并肩战斗,领导民众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然而,革命尚未成功,统一战线内部就掀起一股反共浪潮。合作代之以分裂,昔日的同志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这一变化,对以后两党关系以及中国革命都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本文试对两党关系破裂的原因及危害进行深入地论述,总结经验教训,以求探索过去,面向未来。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发表《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1937年9月29日,针对第二次国共合作后,国民党对共产党领导人民起来抗日进行种种限制,为敦促国民党彻底改变片面抗战路线,实现全面、全民族抗战,毛泽东发表了《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文章肯定了国共两党合作产生...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中国现代社会的两大主要政党。两党的恩怨分合,不但对两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且与中华民族利益息息相关。在抗战胜利后50年的今天,研究抗战前后国共两党关系的这种“分”“合”变化对历史的影响,展望海峡两岸国共两党关系走向,对争取国共第三次合作,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抗战前夕的国共两党正经历着第一次合作破裂后的十年“围剿”和“反围剿’故争。随着国民党“围剿”的不断升级,不仅使两党蒙受了重大损失,同时也为日本侵略者扩大侵华战争提供了可乘之机。1931年“9·18”事变前,日…  相似文献   

15.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在广州长洲岛诞生,被称为现代中国第一所革命的军事政治学校,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件大事。研究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历史,必须研究黄埔军校的来龙去脉,还必须从国共两党合作筹备黄埔军校说起。  相似文献   

16.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在我党的极力敦促和全国抗日浪潮的推动下,同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最终实现。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国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合作反帝反封统一战线具有不同的历史特点:一是广泛的民族性和阶级斗争的复杂性;二是两支军队两个政权的合作;三是没有统一组织形式和共同纲领的合作;四是处于有利的国际环境的合作,并形成抗战初期我党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全国性的抗日统…  相似文献   

17.
“第三次国共合作”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在有不少人希望能够通过“第三次国共合作”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这种可能性是否存在?本文从国民党对“国共合作”的历史记忆、台湾现行的政治体制、国民党的政治转型、民进党以及台湾社会对国民党的看法、共产党的态度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通过“第三次国共合作”实现祖国统一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但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目标的国共合作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相续诞生在国势贫弱、内扰外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先人创党,是为了打倒列强、打倒军阀,达到建立独立、自由、民主中国之目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两大革命政党为之奋斗了几十个春秋,有过两次密切的合作。为统一中国而掀起的北伐大革命,驱逐日本帝国主义的全民族抗日战争,就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见证。中国的二十世纪,没有国共两党的仁  相似文献   

19.
侯光兰  甘义锋 《传承》2009,(8):20-21
国共两党从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受益的具体表现,可得知国共两党都从这次合作中受益非浅。对于国民党来说,在组织建设、政治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加强,从此有了系统的、正规的军队,而共产党则更多地积累了经验教训,在历尽挫折中,磨练得更加成熟,为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以后当仁不让地夺取革命领导权铺好了道路。  相似文献   

20.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两次合作创造北伐大进军和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辉煌壮举。■国共两党两次“大的分裂”给了日寇入侵中国以可乘之机,造成海岸长达半个世纪的对峙与隔绝。■由于国共两党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的坚定立场,最终使两党跨越台湾海峡实现了再度握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