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武园萍  彭少松 《求实》2005,(6):15-18
坚持和重视调查研究,是陈云几十年革命生涯的一种重要领导方式和工作原则,在党内堪称典范。他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见解,表现出很独特的调查研究艺术。尤其是他从实践的切身体会中总结出来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十五字诀”,是一个充满唯物辩证法的领导原则和工作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贡献。认真学习研究陈云调查研究的艺术,对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迪。  相似文献   

2.
《党风与廉政》2000,(9):43-44
陈云同志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通过总结实践经验高度概括了实现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的有效途径,其核心就是十五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陈云同志说。“这十五个字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人称陈云同志的“十五字诀”。  相似文献   

3.
于若木含情忆陈云(本刊节选二)李健编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提起陈云,很多人会对他的这样一句名言脱口而出,这就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再要加一句的话,就是:交换,比较,反复。党内许多干部把陈云的这15字格言当作座右铭,受益终身。陈云是党内的理...  相似文献   

4.
崔向华 《湘潮》2005,(8):4-7
今年4月的一天,在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前夕,笔者走访了陈云夫人于若木和他的两个女儿伟力和伟华。谈起陈云,她们的神情都是那么凝重和深情。简朴的客厅里,陈云当年书写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15个大字闪烁光芒。故人遗风在,情浓中南海。“陈云  相似文献   

5.
陈云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党的思想路线有重要贡献:他把为什么不容易做到和如何才能做到实事求是作为一个专题加以深究缕析,使人们认识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是做到实事求是的一个重要方法;他把能否做到实事求是这一认识论范畴的问题与领导干部是否有民主作风这一政治范畴的问题直接联系起来,使人们认识到决策者鼓励讲、虚心听不同意见,是弄清实事、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方法;他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到党的具有根本意义的自身建设的高度,使人们认识到把思想方法搞对头,是党内克服分歧、统一思想的一个重要方法。陈云在各个重大历史关头对党中央要特别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的建议,是极富远见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对陈云哲学思想的学习和研究,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严燕子 《新视野》2005,3(3):33-35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是陈云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其精神实质和鲜明特征就是"唯实".陈云的"唯实"哲学,对于我们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重大历史性课题,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福建党史月刊》2014,(11):30-30
正30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陈云》以陈云的人格魅力来统筹全片,尤其是他坚持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原则贯穿始终,哪怕为此受到批评和打压,也处变不惊、临辱不怒。如陈云刚到莫斯科,王明当时是中央代表团负责人,王明对遵义会议更换博古等很不满意,但陈云耐心解释,坚持真理,认为我党更换领导是件好事。在王  相似文献   

8.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期间,针对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陈云同志提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是陈云同志对实事求是原则的生动表述,也是他真懂实事求是、善于实事求是、敢于实事求是的精神品格的具体表现。今天,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陈云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不唯上”,并不是指不要听上级的话,对上级的指示、文件不要学习、理解和执行;而是说对上级的指示、文件不能简单地照转照搬,只当“收发室”、“传话筒”和“二传手”,而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  相似文献   

9.
王春正 《求是》2005,(12):8-9
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宝库,是党和国家的珍贵财富,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陈云同志创造性地提出的财政收支、银行信贷、物资供需和外汇收支“四大平衡”思想,是其经济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瑰宝。结合近年来宏观调控的实践,再次学习陈云同志“四大平衡”思想,倍感亲切,受教良深。我体会,陈云同志的“四大平衡”思想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着眼全局的综合平衡。陈云同志明确指出,搞经济不讲综合平衡,就寸步…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概括陈云的"领导品格",并从陈云领导生涯里最具典型意义事件的分析中揭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是陈云具有个性特征及独特魅力的领导品格.纪念陈云百年诞辰,这种领导品格仍具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发展"的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认识论,"三个有利于"的价值论,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论。这三方面既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精髓、基础和灵魂,也是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的三条主线,它们分别回答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三个层面上的问题。把握这三条主线,对于我们认识和实践邓小平理论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有着自己的科学思想,从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再到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一条开放而逻辑严密的科学思想链,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之树常青.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中,正是循着邓小平这样的思想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基石;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它闪现在邓小平每一个新的理论观点中;它始终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后来者实现中国梦奠定了重要基础。分析和研究邓小平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重要贡献和方法原则等,对当前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金融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金融思想主要包括"金融核心论"、"真正银行论"、"金融杠杆论"、"金融市场论"、"利用外资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普遍真理,存在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尚未涵盖的思想精华.这些精华成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来源.本文试从邓小平理论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经世致用思想,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论证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与中共历史学的关系,学术界已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在若干重要问题上取得进展。邓小平拓展了中共历史研究的领域和视野。邓小平的人物评价方法是中共历史研究方法在评价人物时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它们都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邓小平理论着重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体问题,是上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着重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问题,是下篇.它们这样的关系定位必然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凝聚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学内涵。社会主义本质论充分肯定了人民是目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充分肯定了人民的主体性作用,社会主义本质论对人的主体性建设有其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梳理邓小平的党员主体地位思想,对于厘清当前党员主体地位诸多思想误区,创新党员主体理论、丰富党员主体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