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荧光抗体技术始子四十年代,在1969年和1970年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专门就荧光抗体技术在兽医上的应用召开过两次国际性会议。目前荧光抗体技术已广泛用于细菌、病毒、原虫的鉴定,传染病的快速诊断,肿瘤抗原的研究等。继荧光抗体之后,在六十年代,医学工作者即开始用酶代替荧光素标记抗体,作生物组织抗原的鉴定和定位,从而创造了酶标记抗体新技术。近年来,国内亦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笔者应用猪瘟酶标抗体和荧光抗体诊断猪瘟作了对比试验,现将其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用硫酸铵盐析法从抗猪瘟血清中提取免疫球蛋白 ,应用搅拌法标记荧光素 ,硫酸铵盐析、SephadexG 2 5层析和肝粉吸收三法结合去除标记物之游离荧光素 ,制备猪瘟荧光抗体。经测定 ,标记的荧光抗体工作稀释度为 1∶16~ 1∶32。用标记的荧光抗体诊断猪瘟 ,从 39份可疑病料中检出阳性病例 12份。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0多年来有关猪瘟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和方法所取得的进展予以回顾。 (一)荧光抗体组织切片试验(FATST) 1963年Scair等首次用FATST诊断猪瘟取得了可喜结果。后来许多研究者对其可靠性作了证实。采取猪瘟早期病猪的扁桃体和淋巴结或晚期病猪的脾脏和肾脏等组织,作冰冻切片或组织印片,丙酮固定后用猪瘟荧光体染色检查,感染猪组织细胞呈现特异性的胞浆荧光。用这种方法对病猪的检出率为90%以上,实验感染猪瘟病毒(HCV)后2天,即可查到病毒荧光。其优点是准确、简便、快速,一般在2小时内即可得出结果。但有人报道,猪接种猪瘟弱毒活疫苗后短时间内,苗毒荧光干扰对野毒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猪瘟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理,国内外学者作过大量的研究。在近年的实际工作中发现猪瘟病理变化具有多变性,与文献登载的有着较大的差异。为了探查该病的原发性病变和继发性病变,揭示猪瘟诊断的特征性病变。作者对35头人工接种石门系猪瘟强毒后发病死亡的猪做了系统的病理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记述病理变化特征,探讨其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5.
猪瘟兔化弱毒珠的细胞培养物浓缩纯化后,致敏戊二醛鞣酸处理 的健康绵羊红细胞,制成冻干猪瘟间接血凝诊断液,用以检测血清中的抗猪 瘟抗体效价。经室内外376份免疫猪、45份非免疫猪血清检测结果表明符合 率高达98%。检测猪瘟抗体消长动态的结果证明,接种冻干猪瘟弱毒疫苗后第3~4天出现特异抗体,第15天抗体效价进入高峰期并维持到接种后的第3个月,然后缓慢地下降,于接种后的第11个月消失。该法操作简便,无需特殊仪器设备;特异性强不与其他传染病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凝集;快速,2小时内可判定检测结果;重复性好,不同批次诊断液检测同一血清样品结果一致;保存期长,冻干的诊断液4℃贮存一年半有效。液体诊断液4℃贮存6个月效价不降,37℃存放14天对诊断液质量无影响。适合广大基层现地进行猪瘟弱毒冻干苗免疫猪群的抗体水平和仔猪母源抗体水平监测,以便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充分发挥疫苗的预防效果,确保养猪业的安生生产。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快消灭猪瘟的步伐,我区于1982年,全面开展普查猪瘟病的实验诊断。在不同类型的88个公社,收集筛选病料216头,制片648张,作猪瘟酶标抗体试验(直接法),检出的阳性和可疑病料,再作兔体交互免疫试验。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一)主要试验材料和试液的配制  相似文献   

7.
目前,非典型猪瘟日趋增多,对诊断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82年以来,作者等探讨了免疫载体技术——反向炭凝集试验在诊断猪瘟中的价值,以找寻一种比较理想的猪瘟诊断办法。本试验通过人工发病,检测了猪瘟炭抗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在此基础上,将猪瘟炭  相似文献   

8.
猪瘟是猪的烈性传染病,在我省时有暴发,对养猪业威胁很大,因此做好猪瘟诊断工作对预防和控制猪瘟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猪瘟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由中国兽药监察所研制成功,并于1991年通过国家验收。该技术能识别猪瘟强毒抗体和猪瘟弱毒(疫苗)抗体,又能排除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绵羊边界病病毒(BDV)所产生的非特异性抗体。因此,它既可用于猪瘟免疫监测,又可用于猪瘟的诊断。我们在应用该技术进行猪瘟免疫监测的同时,用于现地猪瘟诊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猪瘟单克隆抗体试剂 购自中国兽药…  相似文献   

9.
根据非洲猪瘟病毒(ASFV)VP7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筛选合成多肽,并与载体蛋白BSA进行偶联,将以此得到的多肽作为抗原免疫小鼠,用来制备鼠源抗ASFV VP7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将上述方法制备的针对ASFV VP72蛋白的单抗作为荧光量子点标记的抗体,以与这种标记单抗互相配对的另一单抗包被检测线(T线),采用山羊抗鼠二抗Ig G包被质控线(C线),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用于ASFV抗原检测的荧光量子点免疫层析试纸条。结果表明,制备的试纸条对于猪瘟等8种猪常见疫病免疫用灭活疫苗检测时无交叉反应;可检测到8μg/m L的VP72重组蛋白;与商品化的ASFV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进行比对检测,其对临床样品检测的阳性符合率为82.1%(23/28),阴性符合率为93.8%(75/80)。该试纸条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以及稳定性好,为ASFV的现场快速初步诊断提供了一种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1998年8~9月,甘肃省天水地区某集约化猪场发生了一起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经甘肃省兽医技术推广总站用荧光抗体技术鉴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测定猪瘟抗体水平,并鉴定抗体性质,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情况,确诊为由猪瘟强毒引起的猪瘟,随后采取用猪瘟猪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11.
以猪瘟病毒5′端非编码区为靶核酸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一步法荧光RT-PCR检测猪瘟病毒。荧光RT-PCR仅检测出猪瘟C株、T株,未能检测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猪呼吸系统冠状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细小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K-15细胞和牛睾丸原代细胞;对猪瘟病毒T株的扩增反应产物进行了测序分析,与预期序列相符。荧光RT-PCR的检测极限可达到1 TCID50/mL,整个试验流程只需2 h。采用荧光RT-PCR和抗原捕获ELISA同时检测临床病料、猪副产品共207份样本,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17.4%和13.5%,两者符合率为95.7%(198/207);荧光RT-PCR的检出率高于ELISA,两者差异显著。结果表明,建立的荧光RT-PCR可用于猪产品、临床病料中猪瘟病毒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2.
猪瘟病毒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一种猪瘟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氯金酸制备胶体金,选择15 nm胶体金标记兔抗猪瘟病毒抗体,对胶体金标记抗体采用低温超速离心法进行纯化,组装免疫层析试纸条。用试纸条对猪瘟可疑病料进行检测,同时用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RT-PCR做平行试验。结果显示,用试纸条检测猪瘟病毒,10 min左右即可显示结果,试纸条、直接猪瘟荧光抗体试验和RT-PCR的阳性检出率依次为36.36%(4/11)、45.45%(5/11)和72.72%(8/11)。表明,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猪瘟病毒操作简便,需时短,可以用于猪瘟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3.
为研制非洲猪瘟的诊断试剂,将原核表达的非洲猪瘟病毒VP73融合蛋白纯化后,作为抗原免疫蛋鸡,先后用饱和硫酸铵和硫酸钠对卵黄抗体(IgY抗体)进行分离提取,制备抗非洲猪瘟病毒VP73蛋白的特异性IgY抗体。对初步提纯的IgY抗体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并用间接ELISA测定IgY抗体的效价。结果显示,提纯后的IgY抗体有1条重链和1条轻链,分子质量分别约为65ku和26ku;IgY抗体可与非洲猪瘟病毒VP73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在约71ku处出现特异性杂交条带;间接ELISA测定的IgY抗体效价约为1∶8 192;浓度测定结果显示,每1mL卵黄液可得到9.2mg卵黄抗体。结果表明,用表达的VP73蛋白作为免疫原制备的特异性IgY抗体具有免疫反应原性,可用于研制非洲猪瘟的诊断试剂。  相似文献   

14.
间接血凝是一种快速、灵敏、简单、可靠的血清学方法,我国兽医界,近年来已逐步应用于畜禽传染病,寄生虫病的诊断方面。笔者于1982年对这一方法进行了探索,以用作检测猪瘟抗体,当的所用抗原,系以石门系猪瘟强毒接种健康猪,采发病典型猪的淋、脾,将其磨碎冻融,浸出液经浓缩后作为抗原,致敏绵羊红细胞以检测猪瘟抗体,曾获得成功。但因来源有限,后乃改用牛肾细胞猪瘟毒作抗原,现将其试验情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项城县某村相继因病致母猪和小猪死亡11头,根据临床检查和尸体病理剖检变化,具有猪瘟的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邻近村亦有2岁哺乳母猪发病,其流行病学和现症检查与上述病例相似,诊断为慢性猪瘟。  相似文献   

16.
温和性猪瘟病毒感染猪体后,其抗体产生情况如何,猪瘟慢病毒感染是以体液免疫为主,还是以细胞免疫为主,是一个关系到防制和免疫理论的问题,我们结合毒力测定工作,对人工病例的不同时期之血清,用兔体中和试验进行了抗体产生规律的初步探索,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非洲猪瘟病毒(ASFV)简捷、高效的基层临床检测方法,本研究选取非洲猪瘟病毒保守基因B646L(P72)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非洲猪瘟病毒实时荧光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A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所建立方法与OIE推荐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度相当,低至10 copies/μL,检测时长仅需10min,...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建立猪瘟病毒(CSFV)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方法,采用特异性磁珠RNA捕获探针从组织、血液、排泄物和培养物等样本中提取病毒核酸,进行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与传统的实时荧光检测技术相比,本试验建立的猪瘟病毒SAT检测方法操作简便,耗时短,整个扩增过程在42℃恒温下完成,没有频繁的升降温过程,缩短了检测时间,50 min内可完成检测。该方法特异性强,对多种相关猪病病毒进行检测无交叉反应。该方法灵敏度高,与实时荧光PCR相比均可达到100个拷贝数。该方法适用于猪瘟病毒的快速检测和监测。  相似文献   

19.
美国农业部梅岛动物病研究中心潘英章博士应我国农牧渔业部科技司的邀请,于1985年4月2日至5月2日在北京、西安等地作了有关非洲猪瘟的学术报告。潘从事非洲猪瘟的专题研究工作二十余年,发表了近百篇有关论文报告,既有丰富的实验室经验,又亲自参加在海地、巴西、南美、多米尼加等地扑灭非洲猪瘟的工作。这次来华就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病理学特性、临床病理变化、防制措施和实验室诊断技术作了详细介绍。仅将其流行情况简要报道如下: 非洲猪瘟最早发生于非洲,1909年在肯尼亚首先发生。1985年底以前发生过非洲猪瘟的国家有:非洲的肯尼亚、津巴布韦、南非、纳米比亚(西南非洲)、马拉维、布隆迪、扎伊尔、刚果、塞内加尔、几内亚  相似文献   

20.
根据非洲猪瘟病毒(ASFV)保守的VP72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过优化反应体系中各组分及反应条件,建立了直接检测样品中ASFV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分析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显示,该直扩荧光定量PCR方法只对ASFV有特异性扩增,对其他几种相似疾病病原的灭活抗原,如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口蹄疫病毒、印第安纳型水泡性口炎病毒、新泽西型水泡性口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等检测均呈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对10倍梯度稀释的非洲猪瘟病毒灭活抗原的检测敏感性可达1×10~(-6),与OIE推荐的传统的荧光PCR的检测敏感性相当。3个ASFV稀释度样品的组内和组间重复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该方法无须提取核酸,可在60 min内完成对样品的检测,检测快速、灵敏,结果准确,结合便携式荧光PCR仪,为野外或现场的非洲猪瘟病毒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