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城市人口剧增与城市建筑用地紧张之间的矛盾,导致城市建筑尤其是住宅建筑已逐渐地趋向于向高层化发展。由此,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问题随之而产生。在我国,关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理论的研究开展得较晚,而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因高层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部分所产生的纠纷不断发生,因此,确立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已是势在必行。实践中有关区分所有权纠纷主要发生在各区分所有权人有关共有权的问题,而且共有权是建筑物区所有权制度的两大灵魂之一,所以,本文旨在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中难点问题——天台、电梯和停车位进行深入研究。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绝大多数纠纷。  相似文献   

2.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情形普遍存在,现行法律法规也有相应的规定。但是对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共有权的性质仍存在理论上的争论,对于该共有权的行使也有不同的认识。对于以上两个问题的澄清有助于解决我国越来越多的有关建筑物共有权的纠纷。  相似文献   

3.
区分共有权与专有权、成员权一起构成不可分割的、完整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对区分共有权的法律属性存在着共同共有说、按份共有说、折中说和新型共有说等学说。区分共有所具有的特征决定了其与传统民法上的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在法律上明确区分共有权的法律属性及其他相关问题对有效解决司法实务中产生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丹 《传承》2010,(33):102-103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共有权是构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问题中最复杂、最容易引起纠纷的就是区分共有权。如何实现共有权呢?为此,通过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及共有权行使原则、侵权保护措施角度来论述共有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余志荣 《理论月刊》2004,(7):112-114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一项重要的不动产所有权制度,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以及建筑物高层化、复杂化的发展,区分所有权成为立法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正在制定中的三个物权法草案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专有部分的范围、共用部分的范围与费用的负担、成员权这些重要问题都有涉及且有不同表述。  相似文献   

6.
荣如侠 《前沿》2005,(8):160-162
通过对比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几种学说,本文采用三元论说。并在此基础上对专有部分所有权、共有部分所有权以及对基于成员权而产生的对于建筑物本身的管理即现代各国物业管理立法模式的比较和浅要的分析,进而得出我国关于物业管理的立法模式应采取的立法模式选择和设立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律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住宅小区业主共有部分之权属界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与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在供地面积较为紧张的情况下,高层建筑的住宅小区成为中国城市居民居住结构的主要形式,区分所有权纠纷不可避免。而开发商、物业公司以及业主在住宅小区共有部分设定专有使用权的情况十分常见,关于小区绿地、车位车库、楼顶平台以及建筑物外墙权属的纠纷很多。相关立法不甚明确和细致,争议形式多样,界定难度很大,司法实践困难重重。立法机关须加强立法工作,进一步明确共有部分之范围,并积极推行案例指导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物业管理是伴随国家住房制度改革而逐渐兴起的行业,是国家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规范有序的物业管理有助于协调物业管理中各方利益关系,减少纠纷,从而更好地构建和谐社区。物权法的出台,对于寻求物业管理的理论基础,进而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全面、科学地构筑物业管理理论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物业管理行业的诸多问题将起到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表决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理论,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表决权进行法律定位,国内、国外现有的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表决权有不同做法,我国在物业管理立法时,应采用区分所有权的专有部分的建筑面积与该建筑物的总面积的比例来计算表决权的票数。  相似文献   

10.
罗马法的所有权理论衍生了一物一权原则,它的确立是通过所有权人对物的直接支配和利用,从而实现物的独立经济价值.随着人们对物的利用方式的发展,以其中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公司财产权以及所有权保留制度为例,运用社会学实证的研究进路,分析了所有权理论在上述制度中的变化对一物一权原则产生的突破,并提出了对所有权理论中一物一权原则的重构.  相似文献   

11.
夫妻财产法律制度集合身份关系与财产关系两维价值,前者是后者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夫妻房产赠与纠纷争议虽呈单纯协约纠纷表象,实则关涉身份关系,现有裁判规则未妥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夫妻房产赠与协议的性质和裁判规则一直存在争议,其属于婚姻家庭法规定的一种夫妻财产约定,还是适用财产法的赠与行为规定,在司法判决中也存在大量同案异判现象。民法典时代,司法实践中婚姻家庭生活纠纷的解决既需在微观上审视司法解释的逻辑,又要在宏观上把握《民法典》各编的价值维度。《民法典》编纂中"民本"思想贯彻七编,确定了人身权利保护优于财产权利保护的基调。与单纯财产行为主体间的关系不同,婚姻家庭编强调夫妻间的忠诚、尊重、关爱及家庭成员间的"敬老爱幼"和"互相帮助"。解决家庭成员特别是夫妻间财产纠纷时,应优先考量当事人之间独特的身份因素和婚姻家庭的伦理价值,将夫妻房产赠与行为与单纯赠与合同行为区分开,纳入夫妻财产约定范畴。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拆迁纠纷作为一种当前中国社会矛盾的显著标志正在不断演绎着。探究此纠纷的产生原因,我们发现其牵涉的是各个主体间的利益冲突,进而导致主体间价值位序混乱。因此,城市中各利益主体唯有摆正价值位序,方可有效解决此类纠纷,从而实现现代性的跨越。  相似文献   

13.
"买卖不破租赁"规则的确立,打破了传统私法领域的根基———所有权绝对保护,突破了物权优先效力,开创了债权法发展的新格局。我国《合同法》第229条确立的"买卖不破租赁"过于简单、宽泛,难以指导解决实践中出现的纠纷,笔者在分析"买卖不破租赁"制度立法设计初衷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租赁权的法律性质,从而得出适用该规则的具体条件,以期细化规则、定纷止争,兼顾各方权益。  相似文献   

14.
台湾岛西南内海区域在河川、风灾、水灾等因素的影响下,大量泥沙淤积而形成新的海埔地,这些尚未纳入租税体制却有利可图的土地成为各类人群争夺的目标,不同生计模式的人群对这片土地产权归属有着不同的认知,他们各自的权益伸张导致当地官司连年。举凡乾隆二十四年(1759)、五十三年(1788)、五十七年(1792)一连串“海坪”霸占争议案件,皆由此而来;而乾隆三十五年(1770)的禁垦海埔与盐场废地以及乾隆五十六年(1791)的晒丁械斗杀人事件,亦是源于对盐场周遭海埔地的产权纠纷。不同利益群体的权益伸张以及官府的判定原则始终取决于当地复杂的人际网络与利益分配关系,这也决定着海埔地的产权归属。  相似文献   

15.
第四次宪法修正案中明确了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地位,这是我国在保护私有财产权问题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对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私有财产权在我国宪法中仅是一种经济权利、物质权利,相对公有财产权来说,它处于弱势地位,同时该权利的实现缺乏可操作性。在当前倡导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有必要对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地位进行重新定位,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当下法治在建构和谐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纠纷解决方面则表现为强调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运用。本文以构建和谐司法为视角,从理论上探讨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在农村社会语境下的存在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我国小汽车产销量已位居世界第一,并且还在快速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迅速,导致城市交通状况不断恶化。文章在对我国城市汽车保有量增长过快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评估汽车保有量增长过快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社会控制与法治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晓辉  王启梁 《思想战线》2005,31(2):111-117
在少数民族农村, 存在着性质不同、类型多样、机制复杂和作用各异的社会控制,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控制体系。民族农村的社会秩序不是某种社会控制单向作用的结果, 而是多元的规范和不同性质的社会控制机制之间复杂的互动所建构的。在具体的纠纷个案中正式社会控制与非正式社会控制具有相互替代的可能, 但是就秩序建构的总体过程来看, 二者又不可相互替代, 民族农村法治建设的关键是处理好不同社会控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