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称谓的尴尬     
我的朋友到一个单位联系工作,因为叫了接待人一声“师傅”,使对方怫然不悦。“都什么年代了,还有叫师傅的吗?哪怕叫一声老师呢?”那位“师傅”愤愤地说。对此我感想颇多。 30年前,师傅们进驻学校之后,当被学生们称为老师时,师傅们就会更正学生:不要叫我老师,要叫师傅。不愿被称为老师不是因为自知没有学问,而是由于当时老师的地位不如师傅。今天,人们则更愿意被称为老师而不是师傅,是因为老师比师傅的社会地位高了。 到朋友、同事家串门,该怎样称呼他(她)的爱人,一直使我很挠头。见面的时候可以用“你好”搪塞过去,但告…  相似文献   

2.
罗晓  于一 《廉政瞭望》2012,(21):48-48
促进普世价值的过程本应是一个不同文明取长补短的互动过程。但是西方主要国家总想垄断这些价值的解释权,搞“话语霸权主义”,为自己的战略利益服务。例如,他们把本应该是内容丰富、文化深厚、形式多样、操作精致的民主简化为一人一票的“程序民主”,还编造了一个神话: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创造了西方今天的财富。  相似文献   

3.
陈爽 《党课》2020,(6):25-26
“我在政协机关工作,周围的同事和朋友会问我一个问题:你们政协委员是不是说了都是白说?”2018年3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首次设立的“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吕忠梅开诚布公地回应了这个话题:“我会告诉他们,我的工作就是让委员们说了不白说。”  相似文献   

4.
事实     
那人我不是很熟,但那人提起的一个人我倒是很熟。那人说你认识陈往吗?我点头说陈往是从我们单位调出去的。那人说这就对了,我说以前怎么经常看见陈往在你们单位出入。我说现在陈往还常来。那人说不可能吧, 我说怎么不可能,陈往前几天还来过。那人说陈往被抓了起来,怎么还能来呢?我大吃一惊,我说什么,陈往被抓了?那人点头。我说陈往为什么被抓?那人说行凶呀。那人说话时,我办公室几位都上班了,他们见了那人,都喊贾主任,还问贾主任找谁。这个被称作贾主任的人看来跟我这几位同事很熟,小王小李地喊他们,还说他来办事,到这儿时想起以前陈往经常出入这儿,所以问这位同志认不认识陈往,贾主任说的这位同志显然是指我,我于是笑笑,跟同事说:“这位贾主任说陈往被抓了起来。”  相似文献   

5.
正前些天,跟一个在报社工作的朋友聊天,他说想尽快结束在市委借调的日子,因为心里太不踏实了。朋友本是报社的一名编辑,因当地市委宣传部缺人,便把他借调过去。到市委以后,工作量要繁重一些。接待、写稿子、收发文件、对接乡镇……最让他头疼的是,无论在市委表现得有多出色,原单位领导不了解,借调单位又没有提拔的机会,他觉得这会耽误自己的发展。因借调单位跟原单位不在一个地方,他与原来的同事关系也日渐生疏。现在,眼看着8个月借调期即将过去,他想赶快回到原单位,只是借调单位迟迟没有表态,原单位领导也在询问他回来的时间,让他进退两难。其实,不少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都  相似文献   

6.
宫维民同志: 这些日子载苦恼透了。去年晋升高级职称时,我外出了。您知道,在有的地方、有的时候,人在与不在是大不一样的。我仅以一票之差没评上。我心里不服气,心想,这一票,一年的时间怎么也捞回来了。今年我是下了决心,非把副高拿下来不可。我发奋地工作,教学、科研两不误。一切都很顺利,我的一篇论文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了。我看看周围同事,觉得惟一可以和我竞争的是一位比我大几岁的老教师。但他的成果没有我多。我胸有成竹地等待“副高”的职称落到我的头上。可是评选结果给我一闷棍,那位老教师评上了,我又是一票之差!我痛苦极了,我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为什么?难道就因为他比我老吗?评不上就意味着水平低,我怎么见人?怎么向关心我的亲人和朋友交待?苦闷的时候就想,这个单位呆不下去了,正巧有个单位要我,我却犹豫起来:走还是不走?打心里不想走,但又咽不下这口气。官维民同志,你看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笔者日前前往江西采访时顺便去看望一个朋友,不巧的是,朋友没在,去四川广安红色旅游去了。他办公室的同事说,这些年,单位一直想组织出去散散心、旅游旅游。但一直为没有名正言顺的理由而犯愁,现在可好了,国家明确要发展红色旅游,单位就趁这个机会决定分期分批出去走走。不仅能达到出去旅游的目的,而且可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何乐而不为?按着他们的行程安排,第一站将会到达四川广安,在那里组织一次入党仪式,然后前往乐山、峨眉山、九寨沟、黄龙、都江堰。其实像我朋友单位这样出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并不是个别现象。在许多地方,公款旅游…  相似文献   

8.
某单位主管财务的副局长,工作认真负责,原则性特别强,与单位许多同志红过脸。一次,主管业务的副局长坐公车回老家给母亲祝寿,局长打招呼让单位报销油料费,他坚决不允。同事们劝他:“这种小事,又何必那么‘较真儿’呢?”他理直气壮地说:“这也小事,那也小事,那原则、制度不就成了一张废纸?”正因为他敢唱“黑脸”,不徇私情,近5年来,该单位未发生一起违法乱纪的事,连年被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笔者为这样的“红脸”干部拍手叫好!大家都在同一个集体一起工作,既要讲友情,更要讲原则。遇到原则性问题,尽管主观上希望不“红脸”,但在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9.
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已成为选拔任用干部的必经程序。干部能不能提拔重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这一关。推荐票的多少成为衡量民意的一项重要指标。这个意在引导广大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改革举措,却被一些领导干部“误读”,在一些单位变了味。一些领导干部在发现群众投票重要后,不是在努力工作、为群众办实事上动脑筋,而是一门心思在如何“赢票”上做文章。一些干部大搞“微笑外交”,吃吃喝喝,拉拉扯扯,甚至在坚持真理、主持公道的大是大非面前,也不敢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惟恐得罪了人,丢了推荐票。  相似文献   

10.
标兵     
正飞驰的火车上,列车员小宋正在拥挤不堪的车厢里查着票。一个50多岁的中年人站起身,小声跟他说:"是宋成吧,我是刘全的父亲,去省城看病的。"小宋明白了,眼前的这个人是同在客运段工作的同事刘全的父亲,他没有买票,想让小宋照顾一下。小宋迟疑了一下,随后从自己钱包里掏出100块钱,放进了工作用的补票钱夹里,并打印出了一张车票,笑着说:"刘叔,给您补了一张票,您拿好啊。"  相似文献   

11.
衡洁 《廉政瞭望》2011,(10):23-25
他是“监督员”,常常“放炮”,却被村干部奉为座上宾;他加入了“议事团”,整天忙里忙外做乡邻的思想工作;他是前任村支书,对20年来村里的“廉情”感受最是切身……他们说,村里的事,普通人也有了话语权。文中的点滴记录,正是资阳创新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加强组织、制度、教育、民主、监管基础建设的一个个缩影和片段——  相似文献   

12.
善哉 《新湘评论》2004,(2):64-64
某单位主管财务的副局长,工作认真负责,原则性特别强,与单位许多同志红过脸。一次,主管业务的副局长坐公车回老家给母亲祝寿,局长打招呼让单位报销油料费,他坚决不允。同事们劝他:“这种小事,又何必那么‘较真儿’呢?”他理直气壮地说:“这也小  相似文献   

13.
民主考评会是上级检查下级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更是对干部考核的一条有效途径。可是,近些年来,我们看到和听到的某些民主考评会,民主氛围依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难出来”,有些民主考评会甚至开得越来越离谱了。参评人员离谱。参加干部民主评议的多是清一色的“先进代表”,他们是被考评的干部们直接指定的结果。按常理被考评的单位根本没有决定参评人选的权利,可是,考评机构的官员却把这个权利“下放”了——不是下放给职工,而是下放给他们所要考评的人。因此,不少接受考评的干部喜欢也热衷选用“先进代表”——就不足为怪了!参评人选决定权下放产生角色倒置所造成的恶果,不仅仅使考评工作难以实现最初目标,更可怕的是,权利压制民主的一幕幕活剧,只能让老百娃看了心寒。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参加了某单位的民主生活会。会上,一位领导干部受到严厉批评,脸涨得通红,还不住地流汗,平时不抽烟的他向同事要来一支烟猛吸,边擦汗边说:"多年来我总是自我感觉良好,真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坏毛病。"现实当中,"自我感觉良好"的干部不乏其人。有些人,工作做得并不怎么好,又有这  相似文献   

15.
什么叫民主?世界上是否存在一种尽善尽关的民主?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黄金时代,他们在本土实行的民主制度,曾被奉为圭臬,被说成是人类的楷模。然而,这些自认生活在“山巅光辉之城”里的高贵公民,羞谈被他们统治的殖民地人民的生活真相,也不肯说说与他们住在一起的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生活真相。  相似文献   

16.
王强  王政玺 《奋斗》2007,(8):56-56
朋友小A从参加工作起一直非常敬业.工作踏实,积极上进,年纪轻轻就已经是正处级,可以说工作和事业都是一帆风顺。熟悉他的人都说他前途无量,未来一片光明。可近来他忽然情绪低落,原因是他的上司因受贿被曝光,并被免职。周围朋友皆不解:上司有过与你何干?他说,该上司对他很器重,多年来待他不薄,关爱有加。他一直以为该上司是理想最坚定、为人最正派、工作也最有能力、处事最有品格的领导,是干部队伍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钻关系,特别是在提干、调动、工作安排问题上,钻关系的人比比皆是,而且确有人靠“钻”获益不少。有的靠钻关系,如亲戚、朋友、老乡、同学、同事上下级关系等,平步青云。因此,每到有的单位要提拔干部时,钻关系的人便倾巢出动。面对“钻”风,许多人望之  相似文献   

18.
“等忙完这阵子,我再去看病”、“这是我胃里的老毛病,让中医调理一下就好了,决不能因我个人的一点小病耽误了工作的大事”、“先进性教育活动这么忙,我却病倒了,给单位和组织添麻烦了”。这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是他卧病在床对来探望他的领导、同事、亲朋好友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他就是我的同事、良师、被同事们亲切的戏称为“老树”、年仅40岁就走完人生历程的梁树江同志。他是组工干部勤奋敬业的表率,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负重跋涉多舛命运不低头老树1965年1月16日出生于广灵县作疃南庄村,早年母亲因病去逝,父亲含辛…  相似文献   

19.
我所在的这座城市的一所小学里,一个班对班干部的“民主评议”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当地媒体以《娃娃们的民主评议》对这件事作了报道。不要小看了孩子们的这种“民主评议”,说不定若干年后,或说也就是从他们这一代开始,中国的民主意识将更加普遍地深入人心。看孩子们的“民主评议”搞得那么认真,我们的大人们真是应该向孩子们学一学,我甚至想说,如果我们这个社会的大人们的“民主评议”也是这么认真,那么我们这个社会的民主进程就有可能更快地“与国际接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民主搞得好不好,只要看参与的人积极不积极,热情高不高,就知道…  相似文献   

20.
原山东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是个弄虚作假、好大喜功、官迷心窍的政客,是个卖官鬻爵、收受巨额贿赂的贪官。但当上级组织部门前来考察他时,不少干部却投了他的“优秀票”。 由此不禁想到了农家女唐黎。据报载:唐黎去年高考得了900分,是陕西省的文科高考状元。一厂商闻讯后,愿出1万元请唐黎在媒介上做广告,说之所以考出好成绩,是因为喝了他们厂生产的“健脑口服液”。但唐黎却毅然拒绝了。 那些干部为何要投胡建学的“优秀票?报上披露了泰安市政府一位干部的真言:“胡建学有问题,大家都知道。可他大权在握,如果投了反对票,被他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