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新生代”也适时而生。他们是网络社会的主体,对网络文化“一网情深”,宁愿相信网上有的.也不相信自己思考的。网络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活动效率,扩大了他们的认识范围.增长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拓宽了他们的交往范围,扩展了他们的交往能力.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尤其是网络对他们的道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促进其道德建设;另一方面,也给他们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络的兴起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运作方式,它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了许多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美丽童话。然而,随着网络触角的不断延伸,网络犯罪也得以在温床中日益滋生。不久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派出报道队伍,揭露美国杜会中一个又一个惊人的网络犯罪事实。 网上诈骗 纳卡伊终于出了一口恶气,曾经欺骗过她的女人弗洛终于服罪。纳卡伊和丈夫一直想收养一个孩子。他们曾在一个收养网站上进行登记,希望网络能使他们梦想成真。不久后,他们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声称费城有个叫弗洛的人能提供帮助.几个星期后,弗洛给他们发过来…  相似文献   

3.
子非 《楚天主人》2012,(9):28-30
他们遍布网络的各个角落,他们的人数难以计量。他们在网上时聚时散,像农民工一样接受打包业务,靠注水发帖获取报酬。他们当中有商业策划者,也有伪装民意、打击竞争对手的非法牟利者。他们是"网络水军",一个随网络发展而生成的新职业。凤姐、犀利哥、小月月、贾君鹏、封杀王老吉事件、3Q大战热闹的网络事件背后,都会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的行为因为具有隐秘和不可控性,常被指向法律和道德的禁区。他们的生存壮态如何?面对他们的出格行为,法律又该如何说话?  相似文献   

4.
王秀真 《半月谈》2004,(11):11-14
一段时间以来,治理网络和荧屏,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那么,作为当事人的未成年人。他们如何看待网络与荧屏对他们的影响?又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最近,本刊召开了一个由老师、学生共同参加的座谈会,大家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王锁明 《群众》2012,(12):52-53
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已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在给大学生带来方便和娱乐的同时,如使用不当也会给他们造成伤害,其中首推“网瘾”问题。所谓“网瘾”,是指上网者对互联网产生的强烈依赖心理,他们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中,欲罢不能,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难以自拔。上网成瘾有游戏成瘾、聊天与交际成瘾、色情成瘾...  相似文献   

6.
张丽萍  李文慧 《前沿》2014,(21):197-199
对网络流行语的认知、态度及使用行为,反映着蒙古族大学生网络社区的融入程度以及对网络文化的接受程度。笔者研究发现,网络流行语已经进入蒙古族大学生视野并得到他们的广泛认知;大部分蒙古族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能够接受并能或多或少加以运用。笔者认为,蒙古族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不是客人,他们对网络社区采取了积极接纳和主动融入的态度,对民族文化之外的网络文化体现了较好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2013年,“临时工”成了热词,“临时工很忙”成了经典网络用语。网络也对“临时工”作出了新的定义:他们是每次事故、灾难的主人公。而媒体对临时工的概括更为精辟:他们是犯事儿的,也是扛事儿的;他们是干活的,也是顶雷的;他们是壁虎的尾巴,鸵鸟的屁股;他们是炮灰,是盾牌……  相似文献   

8.
廖昭德 《当代广西》2007,(24):42-42
荔浦县通过构建培训网络,对非公企业主、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农村党员展开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经商水平、理论水平和致富能力,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没赶上电脑和网络,也没有机会领略美国大片,他们的童年多半在室外度过,经常是一帮孩子在外面疯跑,一天呼啦一下就过去了。说起弹玻璃球、捉迷藏、扔沙包、跳房子、挑冰糕棍儿这些游戏,他们都有一肚子美好回忆。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3,(6):94-94
李雪彦在《长自学刊》2013年第1期撰文认为,由于具有传统政治参与所不具备的便捷、廉价、开放等诸多优点,网络政治参与逐渐成为普通民众维护权益、表达意愿及建言献策的首选。但在此过程中,农民群体却被边缘化了。究其原因,有网络政治参与愿望和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有因贫困而不具有基础设施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激发农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愿望、提升他们的能力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一段时间以来,最美司机、最美妈妈、最美老师等一系列“最美”人物蹿红网络,成为舆论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与传统典型人物相比,他们毫无“官方”背景,是网络推出的平民英雄。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平日默默无闻,遇有危险,挺身而出,做常人所不能:见义勇为,扶危助困,勇于牺牲……  相似文献   

12.
老午 《浙江人大》2011,(7):63-65
凤姐、小月月、贾君鹏……热闹的网络事件背后,都会有"网络水军"的身影。他们的行为具有隐秘性和不可控性,常游走在法律和道德的边缘。面对他们的出格行为,该如何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13.
许哲 《前沿》2011,(15):144-147
当下网络传播,开始了由“80后”向“90后”的过渡。他们已经成为网络传播的中坚力量,其网络传播具有前卫性、逆反性、群体性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国际     
《时事报告》2013,(2):61-61
欧盟成立打击网络犯罪中心 2013年1月11日,欧盟打击网络犯罪中心(简称“EC3”)在荷兰海牙成立。网络中心职能包括帮助成员国追查网络犯罪,进行相关培训,派遣专家;提高民众与企业防止网络犯罪意识,帮助他们进行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15.
早在2008年,网上就出现一个叫“父母皆祸害”的网络小组,以“80后”为主体,如今已经有近2万人成为小组成员。他们聚在一起交流受父母伤害的经验,并将伤害归纳为五类:1、直接肉体伤害,2、人格侮辱伤害,3、控制欲伤害,4、家庭矛盾伤害,5、其他伤害。我觉得“父母皆祸害”这个名字太网络、太生猛,  相似文献   

16.
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正和反,善和恶,美和丑都是同时出现的。网络空间也有阴暗的一面:一个时期以来,黑客事件、色情陷阱、侵犯别人隐私的传播、诈骗、诱拐甚至杀人等各类严重的犯罪日益增多,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而绝大多数网民由于刚刚接触网络不久(据调查, 90%的网民是在最近几年上的网),对网络上的各种骗局识别不清,易吃亏上当;另外,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上网的很多,他们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笔者想通过此文提醒大家,网络畅游,莫忘安全…… 网上交友 雾里看花要谨慎   网络之所以吸引人,很大程度上在于它能够让天南海…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新生代”也适时而生。他们是网络社会的主体,对网络文化“一网情深”,宁愿相信网上有的,也不相信自己思考的。网络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活动效率,扩大了他们的认识范围,增长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拓宽了他们的交往范围,扩展了他们的交往能力,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尤其是网络对他们的道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促进其道德建设;另一方面,也给他们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网络的全球化,易导致他们道德价值观的错位、伦理情感的疏远、道德人格的缺失、道德意识的弱化、道德责任的丧失、道德行为的失衡。[1]因此,研究“网络新生代”道德建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障碍,它不利于大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他们的学业,有时甚至还会危及他们的生命。“网络成瘾”问题的形成既有网络媒体特性的因素,也有大学生个体自身人格缺陷和现实社会生活压力的因素。本文从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着手,提出了预防和治疗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他们不是世袭贵族,没有富甲一方,不是公司高管。他们没有在什么喉舌部门掌握着机密要闻,岗位也不是处于公司的“要塞”,但是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的人际网络遍布四野。他们很可能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淡淡的告诉你“我认识某某.或许可以帮的上忙”,似乎毫不费劲地就办到了你折腾许久也搞不定的事。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16,(2)
受缅甸国内环境的影响,有经商传统的缅甸穆斯林男性进入中国开拓市场,随着他们的进入,婚姻成为他们考虑的重要问题。在华婚姻网络的建立为在华缅甸穆斯林融入当地提供资本。在华缅甸穆斯林男性积极构建在华的婚姻网络,但由于生活、文化和实际经济利益等问题,他们与中国女性通婚而构建起的婚姻网络存在解体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