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基层警械武器存在着枪支杀伤力大、警械的制服性、约束性效果有限等问题。民警在执法中往往只有两种选择,即要么不使用杀伤性武器,要么使用杀伤性武器,没有回旋余地,以至于警察在使用武力强制手段时犹豫不决,不敢开枪,对警察的自身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使用泰瑟枪既可以避免伤害嫌疑人又可以使嫌疑人快速丧失抵抗能力,能够减少基层民警伤亡和避免伤及无辜群众,更好地处置非对抗性群体性事件,减少因警察不当开枪造成的负面舆论。因此,我国警察应该借鉴国外警方的做法,给基层警察配备泰瑟枪,为保障我国公安基层民警执法安全,减少伤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英国警察使用武器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备受争议的发展过程,大多数警察对武装化持抵制态度。目前,英国警方通过培训授权持枪警察、装备武装反应警车来处置需要使用武器的紧急事件,不同警种使用的武器也有差异。警察开枪事件常常引发公众的非议。  相似文献   

3.
枪,在不同身份的人手中,其作用、价值和意义是不同的。从宪法、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和保障人权角度看,《人民警察法》对"使用武器"的表述不严谨,歧义很大,其关键核心是"开枪"问题,通过司法程序确认警察开枪使用武器的合法、正当、适度;惩治不合法、不正当、不适度开枪使用武器,开枪失控、滥用、乱用、无节制,任意扩大枪害程度,破坏法治的开枪行为;规制开枪纳入司法审查监督,更能凝聚社会共识,有利于社会进步,维护警察履职,维护政府威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警察在执法中的用枪问题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关注和质疑,警察自身也对用枪感到了困惑.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公安民警在上班或出警时不携带枪支的现象,这无疑会降低公安民警对自身保护能力和控制犯罪分子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的条例>规定的法定开枪条件中"紧急情况"较难把握,枪支管理制度上的欠缺以及社会舆论压力过大,是造成警察不敢用枪的主要原因.对上述问题解决的成功与否,是扭转公安民警和社会公众对警察用枪态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警察在公务活动中除了可以依法向暴力犯罪嫌疑人开枪外,在必要时还可能向动物、无生命物体开枪或为发出警报、求救信号而开枪,这些属于警察开枪的特殊情形。我国内地的立法对此没有明确规定,可以借鉴香港和国外的经验,明确规定警察特殊情形下开枪的条件,以全面保障和规制警察的开枪权。  相似文献   

6.
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必须坚持"三个慎用"原则。提出"慎用武器警械"原则的背景是我国当前群体性事件频发,其核心内容是坚持依法使用,谨慎使用。因为目前警察不会使用或不敢使用武器警械,所以"慎用武器警械"原则的发展、完善应当注意强调两个方面,即软化武器,强化警威。  相似文献   

7.
负有维持社会治安任务的警察虽然有枪防身,但在使用枪支时却有极严格的规定。美国警察也同世界各地警察一样奉命尽量不杀伤歹徒、而要加以生擒,美国对警察的射击要求是: 一、示警性开枪。当警察知道对方未携带枪械,只持有刀剑之类的武器时,便向空中发射一枪,威胁歹徒从躲藏的角落走出来投降。面对这种恐吓性的开枪,对方通常会束手就擒。但这种开枪、不可以向地面发射,以免子弹回弹误伤他人。  相似文献   

8.
自媒体时代对警察合法、规范使用武器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的《警察武器使用》《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佩戴使用枪支规范》教学内容还不能解决警察实战中开枪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民警武器使用效果,改革势在必行。为此,根据国际上先进的警察训练理念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优化警察武器使用训练五个阶段的设想:第一训练阶段以警械、武器基本操作为主,优化武器使用训练内容,将使用武器的法律规定作为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二阶段加强彩弹对抗训练;第三阶段加大近距离和弱光情景的实战训练;第四阶段警组配合,警械、武器转化实战对抗阶段;第五阶段想定对抗阶段。  相似文献   

9.
自媒体时代对警察合法、规范使用武器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的《警察武器使用》《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佩戴使用枪支规范》教学内容还不能解决警察实战中开枪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民警武器使用效果,改革势在必行。为此,根据国际上先进的警察训练理念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优化警察武器使用训练五个阶段的设想:第一训练阶段以警械、武器基本操作为主,优化武器使用训练内容,将使用武器的法律规定作为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二阶段加强彩弹对抗训练;第三阶段加大近距离和弱光情景的实战训练;第四阶段警组配合,警械、武器转化实战对抗阶段;第五阶段想定对抗阶段。  相似文献   

10.
简论警察开枪预警之法律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针对警察枪支使用程序的讨论多集中于开枪的法定情形设定层面。警察枪支使用需要一个综合、立体、全方位的法律体系进行调整,开枪前的预警程序是该法律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却十分薄弱和欠缺。笔者将从警察开枪预警可能涉及的环节入手,逐一阐述个中潜在法律问题,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立法实践,力图构建适合我国法律土壤的警察开枪预警法律程序。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部分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盲目使用枪支或者不知道何时使用枪械的现象较为普遍,有些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为了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立法机关应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适当的修改、补充和完善;提高佩枪警察的录用条件,严格把关;公安机关应强化警察的职业意识和法律意识,规范警察使用以及管理武器的行为;借鉴美国警察的执法用枪理念;司法机关应客观、正确的看待警察使用武器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人民警察武器使用的程序规定实质是对武器使用的义务规定。人民警察在武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出枪、警告、射击、射击后现场处置四个方面相应的程序,并时刻提醒自己应尽的法定义务。这样,在武器使用当中,才能最大程度上克服实践中存在的滥用枪支和不敢用枪的现实难题,也才能更大程度地避免因违法使用枪支而可能导致的各种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3.
界定人民警察是否合法使用武器,是警战实务和法律认定的一个难点问题。应从是否遵守武器使用的基本原则、使用武器的对象是否针对法定的暴力犯罪行为人、人民警察使用武器时是否准确判明暴力犯罪行为正在进行且情况紧急、警察使用武器之前是否经警告并无效的情况下使用、人民警察是否遵守了禁止使用武器的法律规定、是否遵守了及时停止使用武器的要求以及使用武器后的人民警察是否采取了法律要求的处置措施等方面界定。人民警察违法使用武器常因没有依照法律严格要求的使用标准所致。  相似文献   

14.
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过程中,经常会受到违法犯罪嫌疑人及不明真相群众的侮辱谩骂、诬告陷害甚至袭击和围攻,警察的合法权益受到危害。警察权益遭受不法侵害,既有社会转型期矛盾加剧、群众法制观念淡薄、法制不完备等客观原因,也有警察自身缺乏良好的战术意识、战术技能差、执法能力不强等主观原因。因此,保护警察在执行公务中的合法权益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多方面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枪支是法律赋予警察威慑与惩治违法犯罪的有力武器,而警察使用枪支的法律规范则是作为公权力代表的"警察权"与作为私权利代表的"公民权"博弈的结果。在面对警察使用枪支可能侵害公民权利并有不断扩张和任意行使的危险时,国家多采用较为严格的立法手段进行管控,于是"最小使用武力原则"便成为警察使用枪支的基本准则。我国迄今为止涉及到警察使用枪支的法律规范已不下十余部,在它们陆续颁布实施的几十年时间里,诸种不足也在警务实践中显露端倪,需要我们尽快加以弥补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当今,警务实战行动暴力色彩日益浓厚,警察临战使用武器的频率增加,执法活动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而"人枪合一"则是合理整合警察武器使用的多方面因素,整体推进武器使用素养向纵深发展,全面拓展武器使用的质量上升空间,形成集中、灵活、反应快捷的力量结构,达成武器使用作用和效能最大化的切入点、契合点和焊接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日益复杂和严峻,我国刑事犯罪的暴力化倾向也越来越突出,人民警察在执法活动中使用枪支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每次警察开枪的案件都会被媒体作为一个"看点"进行报道,从而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为此,一方面警察必须转变使用枪支理念,确立"以人为本,尊重生命,节制权力,维护法治"的理念;另一方面,必须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司法审查与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8.
警察行政受益权是国家为保证警察有物质能力行使行政职权而向其提供物质保障条件,警察享用这些奈件的资格和可选择性。境外法中多有关于警察行政受益权的规定。我国目前由于法律规定不完善、资金来源困难以及尚未建立起全面的社会保障系统,警察行政受益权的保护还存在不足。应健全我国相关法律和规定,建立健全民警行政受益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浅谈警察执法权益的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暴力袭警等侵犯警察执法权益的恶性事件频繁发生,分析其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和法律方面的。对此,公安机关必须转变观念,增强警察维权意识,加强民警的培训与训练,提高抵制侵害的能力和战斗力,完善警务装备体系;同时加强法制宣传,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完善立法,为警察执法权益保障提供法律支持以及建立并发挥警察执法权益保护专门组织的作用,也是保障警察执法权益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涉枪犯罪暴力案件的日渐增多,警察在执法行动中应对枪战的可能性也在逐渐增大,这无疑是对警察执法能力的一个严峻考验。由于枪战发生的突然性及警察须在法律的规约下使用武器等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警察在枪战中往往处于被动局面。这就要求警察应具备有效的应对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判明能力、良好的心理应对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技战术运用能力、急救能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