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利益格局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和变化,这对党群关系建设提出了挑战,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重大影响。执政党的任务是在承认利益差别和尊重市场调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手中掌握的公共权力,采用各种措施协调不同阶级、阶层和群体的利益,缩小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差别,防止人们在对社会财富的占有上出现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2.
当前利益格局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和变化,这对党群关系建设提出了挑战,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重大影响。执政党的任务是在承认利益差别和尊重市场调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手中掌握的公共权力,采用各种措施协调不同阶级、阶层和群体的利益,缩小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差别,防止人们在对社会财富的占有上出现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3.
着力建立健全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学峰 《求知》2009,(6):7-9
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人口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将这一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通过利益表达机制充分表达出来.已成为我国建设民主社会、缓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利益表达机制是人们追求自我价值、捍卫自身利益的社会表征性路径和平台。完善和畅通利益表达机制是社会环境和谐友好条件下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体制性内在要因。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健全民主法制、建设利益表达主体、建构和畅通利益表达双向互动机制,有利于化解利益矛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活动中的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野 《行政论坛》2009,16(3):27-31
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公共决策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确定并实现公共利益.公共政策主要是政府的政策,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通常选择那些与社会整体利益一致的方面,同时也要考虑自身的利益,在此基础上综合平衡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通过公共政策为实现公共利益而在各个社会成员间进行利益分配.这种利益分配须立足于组织使命的完成和最高目标的实现,因而也是有代价的,为此,必须使政策符合法律的基本要求.达到政策行为规范化,而要做到这些必须使政策尽可能做到社会公正,并努力使政治决策系统接受,这样,政府的政策才有合法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6.
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等人的风险社会理论对于认识我国现阶段频繁发生群体性事件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从风险社会的视角审视,利益分化和制度缺失是我国群体性事件产生重要的原因,而群体性事件又显示出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居于这样一种基本判断,防范群体性事件的重要途径是各个社会阶层的成员充分、有效参与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不同利益群体相互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状态,利益表达和利益实现能力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某些利益方面的差异与矛盾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其他社会领域乃至政治上层建筑,由此诱发并导致了某些不平等现象乃至权力腐败。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建立一套能够为大多数社会成员认同的博弈规则,确保资源和公共服务在社会各阶层之间公平分配,如何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利益矛盾、有效抑制权力腐败,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必须高度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应当是各个群体利益关系协调的社会.社会群体利益关系的协调离不开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我国现阶段利益表达机制中各群体的利益诉求意识参差不齐,表达利益诉求的机会及效果差异较大,应该强化弱势群体、中势群体的诉求意识,实现平等的表达权利,并建立畅通的表达渠道,使各个群体能够畅通、理性地表达利益诉求,并在党和政府的政策中得到回应.  相似文献   

9.
"党的利益"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玉兰 《理论探索》2006,2(3):51-53
中国共产党究竟有没有自己的利益?从政治学角度、政党的内涵和党的历史三个方面看,党是有自己的利益的。党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党的政治利益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经济利益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党的文化利益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社会利益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在当前执政条件下,党的利益归纳起来就是不断增强执政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长期保持执政地位。实现这样的利益要求,基本路径是:强化和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相似文献   

10.
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践举措,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全民守法是法治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及工作总抓手,“利益”是全民守法习惯自觉养成的内在逻辑。为此,要以“利益”为主线,从立法、执法、司法及守法环节引导全民自觉养成守法习惯,助力法治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和谐具有多重内涵,既可以指人际之间的和谐.也可以指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以及个体的身心和谐。在这三种和谐中,人际之间的利益和谐无疑最为关键。在资源稀缺背景下人际之间的利益争夺与冲突是导致人与自然不和谐的重要原因,而在人际之间利益冲突激烈的情况下.要求个体保持身心的和谐也是不现实的。有鉴于此,本文从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特点出发,谈谈政府如何通过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处理社会利益矛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整合社会力量,调整好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对于私营企业而言,加强工会建设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是构建私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不可或缺的载体。  相似文献   

13.
夏逢松 《学理论》2010,(24):22-22
追求利益是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因。民主不是一件东西,也不算一种制度,民主是一种社会治理方式。利益是民主的基础,民主是利益的实现形式,理清利益与民主的关系,建立健全利益诉求机制对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的社会现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实践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共同需要和必由之路,是我们党关于中国社会发展和建设问题的重大战略构想,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更加迫切,尤为关键。只有坚持实践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不断破解社会建设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就需要解决好制度体制的创新,就要坚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群体,就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去维护和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协调好各个社会成员的多重关系、切实保障全体公民的社会安全。  相似文献   

15.
颜廷平 《党政论坛》2010,(11):17-19
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对社会利益、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调整和沟通。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建设并不是抽象的,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建设是指党对社会组成部分和因素进行调控,整合和协调各方面矛盾与利益,以建立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在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建设是指党对社会体系内部矛盾和冲突的调整,不致使社会整体脱离、变迁。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性语境中,资源的稀缺与社会成员利益的多样化必然造成市民社会自身的利益矛盾与冲突.市民社会的利益整合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政治权力的自主性、公共性与有效性,富含权利精神的政治文化传统,以阶层或群体的组织性为基础的良好的利益表达、沟通、博弈与协调机制.我国现在的市民社会正处于发育中,其利益的分化与博弈具有相当程度的不规范性,协调与整合的难度更甚.  相似文献   

17.
加快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福林 《求知》2007,(9):19-21
当前.全社会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对政府管理形成了巨大压力和挑战。由此.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以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的基本公共需求为目标.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是协调改革进程中各种利益关系的根本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8.
董小平 《团结》2008,(2):18-19
在13亿人口的中国,如果各方面利益要求得不到正常体现,必然会导致社会不稳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够有效地调节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资源: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在民众和政府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使各方面的政治诉求、利益诉求都能得到充分表达、释放,实现了最广泛的政治参与;执政党与参政党经常性的政治协商。使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在国家和社会发展政策之中,实现了国家和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从利益表达视角看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最关键的内容就是协调利益关系,最基础的问题是形成能够协调利益关系的机制,首要的是利益表达,利益表达是政治参与的一种方式。目前,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度不畅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基层民主制度作为公民直接进行政治参与的制度很不完善,信访制度还存在体制上的不足之处,在政治参与的扩大化和政治制度的效能化之间产生矛盾,影响了政治稳定。要想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需要大力发展经济,通过对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制度建设,实现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和法制化;促进文化建设,提高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求知》2007,(2):47-48
王传发撰文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和完善社会机制,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建立和完善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二是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三是公正的社会保障机制;四是有效的社会预警和应急机制,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新的社会流动管理体制,应打破“分割式”的静态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适应社会流动需要的动态管理模式。当前,我国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和矛盾多发期,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化,利益矛看日渐明朗化。在新的利益格局形成过程中,构建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对维护我国政冶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