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印度公营企业私有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独立以后的印度,在当时特定的政治经济背景下,为尽快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公正两个目标,采用了尼赫鲁的“混合经济”模式,其中在所有制经济结构上,侧重于发展公营经济,特别是重工业部门以及交通、灌溉、电力、卫生与教育等社会和经济基础设施部门,从而促使印度逐步走上了自力更生的道路。印度公营经济在其独立后短短几十年里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印度政府尤其是90年代以来在内困外压的窘迫中,自觉不自觉地走上了私有化道路。本文试着就印度90年代以来公营企业私有化有关问题进行阐述,以供研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印度加快了对外互联互通的步伐,制定了东向、西联、连接中亚等互联互通政策。但是,受制于经济发展条件和区域互联互通合作基础,印度的对外互联互通实际上还处于基础设施、制度和人员交往"三位一体"互联互通中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初期阶段,并主要集中于陆海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3.
张雷 《亚非纵横》2011,(2):33-39
印度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建设经济特区,在21世纪特别是2006年以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印度经济特区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出口、吸引外资、促进就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基础设施不足、劳工法苛刻、征地引发,中突等问题。印度需要在借鉴别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具体国情,探索一条具有印度特色的经济特区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4.
文富德 《东南亚》2009,(1):6-11
大陆桥的形成,将对沿线各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第三亚欧大陆桥将推动印度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印度商业旅游业发展,加强印度对外经济联系,促进印度制造业发展,推动印度农业生产发展,并最终加速印度经济发展和崛起。因此,印度应该抓住机遇,争取第三亚欧大陆桥早日形成。  相似文献   

5.
吴永年 《东南亚》2009,(3):74-79
印度民族的矛盾和问题复杂尖锐,不仅影响了国内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还影响了与南亚诸国的关系。本文从分析印度民族问题着手,深入探讨其与南亚诸国的关系。通过它不仅了解印度崛起道路上的艰难,也使我们懂得妥善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印度古吉拉特邦经济连续保持了%以上的增长率。以下因素解释了古吉拉特邦经济的高增长:发达的工业拉动邦经济增长,纺织、汽车制造、化工和珠宝加工成为该邦的支柱工业;完善的基础设施助力邦经济腾飞,其不仅刺激了内需型经济,也有助于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成功的社会转型为邦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农村城镇化既满足了工业化所需的土地,也保证了经济持续发展所需的稳定和谐环境;印度人民党领导的邦政府加速经济自由化,制定了市场友好和开放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7.
尹响 《南亚研究季刊》2022,(2):113-134+159-160
早在2014年,印度莫迪政府就提出了“数字印度”战略,尽管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冲击,但经过8年时间的发展,印度数字经济仍然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改善、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均对印度经济起到了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不可否认,印度数字经济也面临着数字鸿沟、产业融合能力不强、网络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等制约其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我国当前也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及相关产业发展。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在此背景下,印度数字经济发展的经验和面临的挑战也对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完善数字治理结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从现状看,由于缅甸、孟加拉国和印度三国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较弱、国内资本不充裕、民族宗教冲突威胁长期存在、与我国政治互信程度有待提高等诸多原因,在边境上与我国长期存在着交通基础设施不联通、联而未通、通而低效等问题,阻碍了中缅印孟四国经济一体化发展,也无法形成连接我国西南地区,并绕过马六甲海峡直达印度洋的经济大通道。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认为中国要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加强各国政府间合作和安全合作,提供包括货币信贷、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一揽子解决方案,形成统一制度,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陆海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格局,实现区域内各国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9.
面对中美贸易战,印度基于务实平衡的立场,采取了扩大产品出口、加紧争夺制造业产业链投资以及采取主动性防御措施的策略,借机扩大印度经贸利益,振兴印度制造业。从贸易转移来看,印度已从中美贸易战中获益,部分产业产品出口显著提升。不过总体上印度的国际贸易地位仍难以获得根本改变。从产业转移来看,印度吸引全球供应链和海外投资具有较强潜力,但抓住外部机遇更多还有赖于印度国内的劳动力、土地、基础设施等要素和环境的支持和完善。因此,印度借中美贸易战之机采取的务实策略对印度经贸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总体来看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0.
印度国内对中国"一带一路"计划总的来看持疑虑、排斥和警惕的态度,致使印度政府至今未能给予明确支持。针对印度的认知和反应,中国应对印度的合作持有坚定信心,明确提出"丝路文化交流"方案以对接印度的"季风计划",深化双方经济合作和力求在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和能源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加强双方知识界和媒体交流,避免误判,并争取印度周边国家的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