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芮芬 《瞭望》2001,(35)
药品可以说是近年来各类商品中降价力度最大的。据调查,呼和浩特市2001年上半年药品零售价格总指数比上年同期下降6.1个百分点,其中列入降价的药品平均降价幅度约为20%,最大降幅达70%,而且大都是百姓日常用药。可奇怪的是,广大消费者似乎并没有感受到国家药品降价政策所带来的好处。记者对呼和浩特市几家药品销售公司及医疗机构和个别药店进行了一次常用药品价格情况的调查。不看不知道,药品价格可谓暗藏玄机。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7,(10)
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两次宣布大幅调整药品价格。自1月26日起,调整10类354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其中70%的品种下调价格,平均降价幅度20%,最大降幅85%,降价金额约70亿元。降价药品包括营养治疗类、激素及调节内分泌功能类、神经系统类、泌尿系统类、血液系统类等十类药品。  相似文献   

3.
药品强制降价的初衷是为了缓解患者“看病贵”的压力,但看病贵的根本原因在于整个医疗卫生体制的不合理。24家医药行业协会对发改委第十五次降价方案的强烈反弹,显示了经济生活中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7,(20)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出通知,决定调整260种西药的最高零售价格。此次调整涉及消化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等十个系统的药物,共260个品种、1200多个剂型规格。其中70%的品种价格下调,平均降价幅度19%,降价金额约50亿元;30%左右的廉价药品维持原价;对市场供应紧缺或断货的18种药品,则适当提高了价格。从2006年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分七批对列入中央政府定  相似文献   

5.
《瞭望》2005,(39)
中国制药企业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着新一轮降价方案的出台。经过1997年以来的十四次药品强制降价的冲击,医药工业元气大伤,许多企业,特别是民族医药工业的骨干企业,纷纷陷入微利甚或亏损的困境。第十五次降价信号尤如兜头一盆冷水,令整个制药行业不寒而栗。24家医药行业协会的紧急上书,反映了制药企业进退维谷的尴尬状况。其实,作为药品降价的真正受惠者,老百姓在经历了十四轮轰轰烈烈、大张旗鼓、高调宣扬的所谓降价风潮后,感觉上已经麻木了。每次降价之后,每次欢天喜地之后,都是医药费支出的快速增长,以至于“看病贵”与“上学贵”、“买房贵”一起,成为压在中低收入阶层身上的“新三座大山”。正如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基本不成功”一样,以强制降价为特征的现行药品价格管理模式,也面临着种种不适应。因为患者没有得到实惠,民族医药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得到加强,医药工业不正常的发展环境没有得到改善。不能再依靠不生效的措施“以不变应万变”。面对转型期的复杂局面,面对市场经济的多样化利益格局,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管理企盼创新,改革企盼出新。  相似文献   

6.
汤华 《瞭望》1999,(47)
令病患者、单位、财政都吃不消的药价攀升之势,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启动“医改”前夕终于被有效遏制:药品零售价格上升幅度由前几年每年10%以上,回落到今天的03%左右。这得益于国家主管部门降低药品“虚高”价格的新措施。今春以来,国家计委陆续降低了22种170个规格的中央管国产药品、114种进口药、以及部分生化药品的价格,降价幅度平均在10%左右,降价总额32亿元;29个省、市、区(除西藏外)物价部门也降低了省管药品价格,降价总额达20多亿元。据悉,国家计委有关生物制品药、第二批进口药降价方案还将在年底出台。国家计…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3,(34)
据国家医药管理局官员提供 的数据,2002年全国中 成药产值占医药产值的比重达到21.6%,中成药零售额的比重为38.5%。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药品分类管理、药品降价限价等政策和措施的实施,西药市场将为中药腾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推进中药现代化是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色,但中药现代化能否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性创新药品研发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8.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为了解决药价高的问题,医疗机构实行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这一制度无论从经济价值还是公共政策价值来看,在我国实行都有其客观必然性.自这一制度实行后,虽然带来了降价效应,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执行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只有在建立和健全国家相关政策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品种的市场流通情况,制定更加符合产品竞争报价的采购模式,才能有效规范药品管理,使药品价格规范合理,才能使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我国的彩电价格一路下降,先后经历了五次比较明显的降价大战。尤其是今年的第五次降价,引发的关注与争议前所未有,以“大战”之名冠之,堪称名符其实。绵延十年的五次降价,给人的感觉仿佛降价成了中国彩电市场的主旋律。然而,人们还未从这第五次降价醒过味儿来的时候,最近长虹、康佳、TCL等厂商却反其道而行,不约而同地调高了彩电价格。彩电价格不降反升,这真是非同寻常的事件。这件事标志着持续半年之久的新一轮彩电降价大战暂告一段落,而人们更为关注的是,在彩电价格几无再降空间的情况下,彩电涨价,是暂时现象,还是未来一段时…  相似文献   

10.
看病难看病贵的根子不在医院,也不能寄希望于医药分业,还要从体制上解决问题吉林省长春市中心医院从2006年7月1日起,370种常用药品全面降价,开始了长春市医药分业改革的第一步。2006年初,国务院和有关部门以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为切入点,从降低药品零售价格入手,在重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00,(23)
中国的彩电市场自80年代以来经历了5次价格大战,其中3次由长虹发动: 第一次(1988—1989)。1988年国内彩电市场仍处供不应求状态,长虹借此机会,以高于国家牌价,低于黑市价的手段,作价卖给四川工商银行一批17叶彩电作为奖品开展有奖储蓄活动。到1989年彩电市场销售跌入低谷,彩电企业大多积压,资金紧张。长虹敏锐地捕捉到商机,8月 9日起,每台降价350元让利给消费者,这一次降价长虹是最大的赢家。 第二次(1996年3月%日)。面对铺天盖地的洋彩电,长虹宣布在全国范一围内降价18%,使国产彩电…  相似文献   

12.
舒易 《民主》2005,(9):46-46
药价虚高已经成为备受百姓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国家多次出台限制药品售价的政策,并运用招投标等办法,整顿药品市场流通秩序,规范医药机构的药品采购行为,以降低药品的销售价格。但是药品价格依旧居高不下,百姓对此颇有微辞。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药品的虚高价格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和关注的焦点问题,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多项措施控制药价,但药品的虚高定价问题远未得到解决。药价虚高的症结到底在哪儿 ?如何才能使过高的药价返朴归真,让老百姓买得起药,看得起病 ?   一、取消企业自行定价,实行政府统一定价   目前,我们国家实行的是药品生产企业自行定价,物价部门备案和政府定价双轨制。由于两种定价政策的并存,这就为自行定价的药品创造了虚高定价的空间,导致两种政策下的同类药品价格相差甚大。现实情况是,临床上使用的药品中政府定价的药品只是少…  相似文献   

14.
唐敏 《瞭望》2000,(42)
日前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十七次会议上,促进轿车 消费作为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放在了显要位置,这是继三月份传出国家将制定汽车消费政策、鼓励汽车消费之后,刺激汽车消费话题的再度重提。为配合这一热点的形成,国家将加快制定相应的消费政策,取消对购买轿车的一切不合理收费,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措施。 去年底今年初陆续上演的轿车“降价”一茬接一茬,却终因幅度太小“不解渴”而未见波澜。此番意欲启动市场该用什么良方,而到底又是什么抑制了汽车消费? 汽车工业一直作为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早在1994…  相似文献   

15.
宋彤彤 《学理论》2012,(27):65-66,72
“毒胶囊”事件震惊全国,再一次给我国食品药品领域敲响了警钟.涉事企业对待药品召回的态度方法不尽如人意,引起了人们对药品召回制度的关注.药品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须加强对药品召回的监管与规制.笔者以毒胶囊事件为例,结合《药品召回管理办法》,分析了我国药品召回制度存在的不足,并从法律规制、行政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建议,以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一位4S店总经理说:如果有100万元我宁愿去承包菜市场,而不再卖汽车每年春节过后就是“汽车降价节”,其实不妨称之为车市政策“更年期”。各个汽车厂在年初都要召开对汽车营销影响极大的商务会,将公布新的销售车型、产品结构调整、价格变动、宣传口径等,经销商最注意听的是商务政策。商务会议喧嚣散尽,各种新政策新行动纷纷出台。  相似文献   

17.
混合型监管:政策工具视野下的中国药品安全监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当代中国,社会性监管正在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公共卫生、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公共治理过程.以药品安全监管为个案,结合西方社会性监管的有关理论,从建章立制、设立标准、建立奖惩机制以及优化执行系统四个政策工具角度,对当代中国药品安全监管的政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到社会治理模式转型的影响,中国药品安全监管模式可以被界定为"混合型监管".一方面,中国的药品安全监管政策在形式上已经具有了一些现代监管型政府的特点,例如建章立制、设立标准,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另一方面,却在许多方面仍然带有许多前监管型政府特征,而这些特征大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虽然监管型政府正在逐渐取代全能型政府而成为未来中国政府可能的治理模式,但是从政策分析的角度来看,监管型政府的建设在中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建设一个高效的现代监管型政府,仍然是市场经济时代下中国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垄断复杂化     
桃源  于多 《瞭望》2008,(Z1)
手机漫游费降价听证已经过去一段时日了。在人们的热切期待中,降价方案终于在日前有了定论。主要内容为,主叫降为6毛,被叫降为4毛。此消息甫一公布,立即引起了大多数网民的抨击。  相似文献   

19.
从1997年开始,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价格持续下降的现象,今年入夏以来,空调降价、彩电降价、轿车降价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厂家联盟的消息又不断传来。对此,微观经济一般以卖方垄断损害消费者利益角度考虑问题;而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观察,则可以看出,许多由市场决定价格的商品都存在相当大的降价压力。而如此短的时间价格联盟就失败,又可见这种因需求不足所导致的降价压力之大。那些试图搞价格联盟的厂家出此下策,实在缘于价格下降对企业利润的侵蚀,从中可看出物价持续下降过程中企业的苦衷。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购买东西的时候,当…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企业报》9月22日刊登丁是钉的文章说,天天都听到石油降价、钢材降价、煤炭降价的消息,但却又感觉买什么都比以前贵,口袋里的钱越来越不抗花。最新公布的2015年8月份经济数字,验证了老百姓的这种直观感受。一方面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出现42个月下滑;另一方面却是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0%,创下12个月来的新高。在原材料降价的情况下,生活消费价格却在上涨。中国的"贵生活"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