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那一年的阳春三月,适逢张慕飞老先生八十寿辰,我专程到上海向他庆贺. 晚上,为了招待我这个家乡人,张老先生特意开了一瓶白酒,要我尝尝,我以为是"茅台"或"五粮液",待张老先生拿到我跟前时,我才看清是一瓶普通的高梁酒.  相似文献   

2.
贝璐瑛  秦海 《各界》2008,(6):76-78
不给锦上添花   大概是1972年,我还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院副院长是唐恺,他是一位有名的法语专家,<毛泽东选集>的法译本由他最后定稿.一天,在校园里他碰到我--给我的感觉是他在专门等我.……  相似文献   

3.
今年年初的一天,我去给袁一林老人送书,偶然间我看到在书架上有一本残旧的教科书《教育青桂初级读物》,引起我的兴趣,经过主人允许,我简单翻阅了一下.这是一本手写问答式的读物,作者署名是袁瑞基,拟一九三八年一月廿一日,我一问方知,袁一林老人的原名叫袁瑞基.  相似文献   

4.
范绍增  沈醉 《各界》2008,(5):31-33
我和杜月笙是从1925年前后开始往来的.当时我在四川军阀杨森部下当第七师师长,驻防在万县.杜是上海青帮头子,我早已听人说过.我是四川的袍哥大爷,他也知道.由于这一关系,他便经常介绍他的徒弟们来找我,要我帮助他们在我的防区内收购鸦片烟.……  相似文献   

5.
童年回忆     
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沈阳人.沈阳解放那年,我九岁. 记得沈阳解放的前一天,也就是1948年11月1日夜,密集的枪炮声响了一晚上.第二天清晨,我背着父母偷偷跑到正阳街上.只见一群群散乱的国民党大兵东跑西窜,不知在干什么.  相似文献   

6.
爬行闯天涯     
要让我说这么多年是怎么过来的,你们看见的,用两只手撑着地一步一步爬过来的.其实,我生下来时手脚都是好好的,到1岁时才得了病.当时家里很穷,有5个孩子,父母拿不出更多的钱给我治病,现在我知道这病也没法治.命运注定我只能用双手和双脚在地上爬行.你们看我这手上的茧子,比有些人脚后跟的都厚,这是40年磨出来的呀!  相似文献   

7.
香港《文汇报》声称,某报刊出的禹作敏的照片是"'两会'期间唯一的一张禹作敏照片".可是,我认为至少有两张.根据是:我就给他拍过一张.在投票后,开票前,委员休息时,我和刘吉委员闲谈,忽见禹作敏出现在不远外.我急忙跑过去"咔嚓"了一下.因为是在休息室,我怕两会的背景出不来,有意把坐在他旁边似乎并不认识禹的委员也摄入镜头.拍完以后,刘吉说:"你应当付他肖像费."我说"这张照片的题目是:禹作敏在政协的最后一张照片."  相似文献   

8.
大概也是一种缘吧,我这一生竟与桥命运相系.在我每天的上班路上,总要经过两三座桥,而每次上桥下桥,我都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亲近感.毕竟,从18岁到52岁,我亲身参与了62座桥的建设.小时候,我一遍遍听奶奶讲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心里总想,  相似文献   

9.
谁来护法?     
我对沧州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在特殊的年份我曾以特殊的身份在那儿勾留过.听说蒋子龙是沧县人,我问他是哪村的,他说窦店,我说我在姜庄子住过,离你们家八里地,我家文秀住窦店.他说我怎么不知道,是哪一年?就是反右以后干部大举下放的1958年,原来那一年他已经参军走了.我是戴上帽子的右派,罪状之一是替某一个后来也成为右派分子的大学生抱过不平,出主意说,你可以写信给党中央毛主席和中央监委申诉,这就是“挑唆”右派分子向毛主席猖狂进攻了.到达沧县城关那一晚上,在狭窄的剧场看了京剧《宋士杰》,听到  相似文献   

10.
陈漱渝 《各界》2022,(1):15-17
唐代王维《酬张少府》诗中有一名句:"晚年唯好静."已届耄耋之年的我何尝不愿如此?但某些人就是偏偏不让我心静,甚至可以说是有意拱火,让我不能己于言.我是专指那些网络造谣者.造谣是一种构陷,不能等同于不同的学术见解.对学术歧见理应尊重、宽容、保护,对谣诼诽谤则应该揭穿,斥责,采取零容忍的态度.鲁迅《南腔北调集》中有一篇《谣...  相似文献   

11.
朱东润先生一直相信自己能活到100岁.住院之前,仍顽强勤奋,笔耕不辍. 1987年的一天,我到他家,见楼梯旁贴有一张小纸头,大意是:请来访者不要请他写字.我想,早就应该有这么一个告示了:他正忙于修改回忆录<八十年>,而向他索求墨迹的人太多,招架不了.说到这告示,他问:"我给你写过字吧?"我回答,写过一幅.随后就很放肆地加上一句实话:"只可惜那幅没反映您的书法艺术成就."并无求他再写一幅的意思,只是随便说说.不料,他竟说,等天气好时,我给你再写一幅.如此另眼看待,很出乎我意外.  相似文献   

12.
剪报情思     
宜修 《侨园》2012,(6):35
今年回国过年,临返美前收拾行李时,爹爹一直守在我的身边.我知道他多想像以往一样,能帮我紧紧行李带、过过秤……但他,已经力不从心了.我不敢多想,免得酸楚的泪不争气.我劝爹爹去忙他自己的事儿,尽管我知道:和他这样近距离的相伴,已经只剩下几个小时了. 爹爹仿佛想到什么,从书柜里拿来了一只大信封.里面抽出来的,全是国外中文报上发表过的我的陋文.那是我从报纸上剪下后,寄给他的.爹爹语气平缓地告诉我:"你发表过的文章,我收到的,一篇不落地全收在这只大信封里."爹爹没有往下说,我更是答应着看了一眼,便赶紧别过了头.  相似文献   

13.
我从上个世纪8 0年代初开始,一边从事戏曲研究,一方面为文学而准备.写的第一篇文章是《忆罗隆基》.写毕,急急忙忙又恭恭敬敬地拿给丈夫审阅.他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专攻戏曲小说.就文学言,他是内行,我是外行.审阅前,我塞给他一支中华牌铅笔,并在耳边细语,道:“你看到有什么段落或句子写得还算好的话,就在旁边给我画个圈圈,以资鼓励嘛!”  相似文献   

14.
写出了时代的呐喊 1978年夏天,作为贵州绥阳县文化馆一名“三句半”“快板书”“活报剧”的创作员,我随宣传队在离县城100里外的温泉区几个乡镇巡回演出.一天,我刚写完节目单交给领队,就接到通知,说县里要派我到省里参加全省的剧本改稿会.在徒步返回县城的两天时间里,我不得不到旺草小学一位朋友家借宿.我那朋友也是一个文艺爱好者,我们商量顺路去看望另一位农民作者.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遇到几位死板的美国人,他们的墨守成规和循规蹈矩,很值得我唠叨唠叨. 我家二宝目前在社区公园上网球课.我把孩子送到这里学球有两个目的.一是健体强身,二是为两年后挤进高中网球队做些努力.  相似文献   

16.
唯唯 《侨园》2009,(4):70
初到美国不久,阴差阳错,使我和一位瘫痪的美国老太太邂逅,留下一段难忘记忆.   她叫格劳莉娅,67岁.一头金发,淡蓝色的眼睛,薄薄的嘴唇.两年前,一次上楼梯她突然摔倒.到医院检查,她患的是脊髓多发瘤.手术后第7天,她女儿为她找家庭护理遇见了我,我简直喜出望外.我那时身无分文,有一份管吃管住的工作,怎么能轻易放过.辽宁省最具发展和投资潜力20强之一……  相似文献   

17.
王庄林 《侨园》2012,(10):24-25
一 在木祖克大沙漠北缘的卡美尔部落,卡美尔的英文是“骆驼”,骆驼是卡美尔部落的祖神,酋长卡美隆是我的父亲,我是他的第十七个儿子.父亲与卡扎菲的关系甚密,于是我在三年前成了这位总统的卫士.为此,父亲曾非常骄傲.我回到部落后整整睡了三天三夜,父亲骑着他的神驼来看望我.“行了,你也该出去透透风,到我们的木祖克大沙漠去看看,也好将卡扎菲忘了吧.”父亲说: “我把我的坐骑神驼赐给你几天,出去走走.”  相似文献   

18.
《平凡的世界》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一部小说,没有任何一部作品超过《平凡的世界》.小说出版的时间正是我人生最低潮的时候,它陪伴我一起度过了那段时间.小说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苦难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你碰到的困难越大、考验越艰巨,你的进步与成长就会越大!  相似文献   

19.
蒂蒂 《侨园》2014,(2):33-33
挥别送我来机场的亲人们,我恋恋不舍上了飞机.与我同行的是28岁的上海女生小红和29岁的杭州男生小刘.小刘是旅行社的导游,通过他我认识了小红,她也去加拿大留学,还与我同在一所学校.所以,上机前,我爸已和她们家通过好几次电话,为的是让这个姐姐在日后的生活中照顾我这个未出过远门的妹妹.  相似文献   

20.
王元化 《各界》2008,(8):86-87
一   我认识胡风是在抗战胜利后.1946年,我和满涛一起去雷米路文安坊看望冯宾符,他对我们说胡风就住在他的隔壁,愿介绍我们认识一下.我们当然很高兴,这是我和胡风先生第一次见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