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农民得实惠上做文章,增收上想办法,长智慧上动脑子。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促进文化创收上下功夫”,这是当前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干部群众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的生动写照。在道帏乡宁巴村,积石镇瓦匠庄村、西街村、草滩坝村,白庄乡团结村、山根等村就可以看到.着力生产发展,以农民得实惠为主题,建设殷实、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正在如火如荼地掀起.农民受教育、得实惠的面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2.
中央提出“干部受教育、农民得实惠”的目标要求,是对学教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高度概括,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这一本质要求。学教活动结束后,如何建立起确保“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在农村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各级党委应下力气深入研  相似文献   

3.
怎样才能使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门头沟区潭拓寺镇党委书记安凤魁说:"必须把‘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的成果制度化,把一些好经验好做法转化成常抓不懈的机制.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他们是怎样做的呢?一、运用学习教育活动中专题学习的做法,把干部的学习、培训制度化。潭拓寺党委认为,干部经常受教育,是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前提。"农民得实惠"需要通过"干部受教育"来实现;"干部受教育"最终要体现在"农民得实惠"上,并以农民群众是否满意来检验要想让农民长期得实惠,干部非经常受教育不可。而学习和培训是干部经常受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镇党委从自己做起,规定党委中心组每月专题学习两次,每次半天,有专人记录。中心组成员全年记读书笔记不得  相似文献   

4.
在农村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干部长期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这也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金祥孔 《党的建设》2008,(10):28-28
"支部加协会,农民得实惠",这是白银市白银区强湾乡农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近年来,强湾乡党委在产业协会中注重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党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工  相似文献   

6.
原野  广云 《江淮》2012,(1):46-47
从2004年到2011年,是我国农业发展极不平凡的八年,是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黄金时期。这八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迈上11424亿斤的新台阶,粮食连续八年增长,农民连续八年增收,成为农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农村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农业基础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说变化,最大的是农村.说发展。最快的是农业,得实惠,最多的是农民: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业发展快速推进。农民生活日渐丰裕……“高寒冷凉”、“订单种植”、“一村一品”、“良种工程”、“新型农民”、“集约化经营”……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名词、引入的新理念、创建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决定着党在农民群众中的人心向背,要使广大农民朋友拥护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就必须坚持让农民得实惠.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辽宁省北镇市本着一切为了便民利民的原则,促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收到了“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卫生得发展”的良好效果。 政策宣传深入民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之初,因为农民对政策的不了解,导致了一些人对推行这一制度的不理解,不愿参加新农舍。为此,北镇市利用当地新闻媒体,以专版、专题等形式介绍本市新农合工作开展情况,让农民了解政府推进这项利民政策的决心。  相似文献   

10.
以“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正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如火如荼地展开。也使农民受教育、得实惠的辐射面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1.
杨荣 《先锋队》2011,(17):5-7,1
高层声音栏目刊发了《让农民兄弟生活得更幸福体面》,这是王君省长与记者谈如何解决农民的民生问题的一篇文章。王君省长说:"我们一刻也没有忘记贫困农民兄弟。竭尽全力做好‘三农’工作,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群众的新期待,就是我们努力的新方向。我们一定要彻底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让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省长的拳拳之心,言辞凿凿,更让三晋父老增添了憧憬。  相似文献   

12.
在农村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教活动中,必须坚持“干部受教育,农民得实惠”。这不仅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手段和目的统一,不能割裂,而且是学教活动的基本思想,不能颠倒。在学教过程中,必须既抓好学习,又要办好实事,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13.
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达到了让干部受教育、农民得实惠的效果,已经圆满结束。但如何巩固学教成果,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新路子则成为一个新课题。我们鹤壁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总结学教活动的经验,把驻村帮扶工作作为学教活动的延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加强村级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繁荣农村先进文化,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这一根本要求,2001年以来,先后抽调1673名市、县、乡优秀机关干部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驻村队员坚持自带行李,自起炉…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推行的“支部加协会”的经验,是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下,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协会为载体,以富民为目的,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的一种新的工作模式。这种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实现农民得实惠的目标,而且可以更好地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从而取得农村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的效果。本刊特摘发中央组织部组织局、中央办公厅调研室、中央政策研究室党建局联合调研组撰写的《支部加协会农民得实惠——关于四川省“支部加协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以供各地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5.
萍之 《前线》2012,(6):14-16
“十一五”期间,对于北京农业、农民、农村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最快、农民得实惠最多、农村面貌改变最大;北京农村从山区到平原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一体化实现了谋篇布局和重点突破;农业功能多了、农民观念新了、农村环境美了。  相似文献   

16.
永兴县围绕“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工作目标。把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落到实处,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建构"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得实惠"的乡村治理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勇 《理论学刊》2007,(4):85-8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九亿农村人口的民心工程。但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大目标,还需要建构相应的乡村治理机制。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本文认为,这一机制体现着“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得实惠”的理念,主要包涵三方面内容:推进和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强化以农民为主体的意识和制度安排,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建立以农民为主体基础上的政府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8.
宜都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举取得了"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和卫生得发展"的三赢可喜成效,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暑季节,从北京传来喜讯:枣庄市山亭区委组织部以学分制管理提高现代远程教育学用实效的创新课题,得到了全国现代远程教育办公室和中组部的认可,并将这一成功经验向全国推广。专家们认为.这一办法较好地解决了远程教育在农村虚化的问题.真正做到了使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让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  相似文献   

20.
一个小小"助农金点子服务直通车",建立起"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巩固了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成为百姓心目中的"爱民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