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鲁塞尔专电 3月6日至8日,欧共体三任主席国外长在3天内出访中东4国,同包括以色列、叙利亚在内的15个中东和北非国家外长就海湾战后安排问题进行了磋商。会晤中,欧共体的12国(英、法、德、意、比利时、丹麦、希腊、爱尔兰、卢森堡、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正式提出了解决海湾战后问题的基本方针,明确表明了积极参与重建中东战后新秩序的意愿。 早在海湾战争进行时,欧共体使着眼于战后,确定了其战后战略的基本方向。2月19日,12国外长在卢森堡召开的特别会议上,原则通过了  相似文献   

2.
1993年元旦的钟声宣告,筹建多年的欧共体内部统一大市场正式开始运转,这对欧共体12国来说确实是一个“富有魅力的日子”。半年来,欧共体各成员国之间的汽车司机过境已不必办理税务手续,居民可以更自由地越境采购,贷款已经放开。然而,欧共体经济形势并未很快好转,周期性经济衰退仍在持续。统计数字显示,进入90年代欧共体经济形势不断恶化。欧共体12国经济平均年增长率,1985年至1990  相似文献   

3.
布鲁塞尔专电 欧洲共同体委员会负责农业事务的委员雷·麦克谢里最近在向欧共体12国农业部长介绍委员会拟定的农业政策改革方案时强调,如果不立即对共同农业政策进行彻底改革,欧共体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农业危机”,“目前的状况再也不能继续  相似文献   

4.
布鲁塞尔专电 最近,欧洲共同体都柏林首脑会议决定,将经济共同市场发展为强大的政治联盟。 欧共体关于政治一体化建设或称政治联盟的动议是今年3、4月间提出的。3月14日,欧洲议会以213票赞成19票反对通过一项议案,建议欧共体加强决策机构的权力,尽快建立12国间的政治合作制度。 欧共体究竟将如何实现政治一体化?从6月18日欧共体12国外长通过的一份工作纲要看,欧共体政治联盟建设的中心是政治体制的改革,重点在于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即扩大和提高欧共体整体的决策职能与决策效率,提高欧共体机构决策过程的民主化程度,建立共同的对外政策,确立国家“自主性”原则。 欧共体现行的制度是由1986年通过的《欧洲一体化文件》确立的,其中规定,欧共体常设决策机构有部长理事会、欧共体委员会和欧洲议会三个层次。 部长理事会是欧共体的最高决策机构,由12个成员国的部长组成,负责欧共体大政方针的制定。在现行制度下,决策程序通常采取一致通过制,仅在部分有关内部市场问题上实行2/3多数表决制。在决策过程中,由于极少数国家反对,一些政策措施久久不能出台,一体化的进程受到阻碍,税制统一政策就是一例。因而,有必要尽早在理事会内部将多数表决制作为一项基本的、普遍适用的原则扩大到所有一体化文件所涉及的领  相似文献   

5.
历经磨难的《马斯特里赫斯条约》11月1日终于开始生效,一个囊括欧共体12国、3.4亿人口的欧洲政治、经济联盟正式诞生。这给3年来受到经济衰退和分离主义双重阴影笼罩的欧洲带来了一线希望。为了表明法国和德国仍然是欧共体的核心和欧洲联合的“发动机”,密特朗总统和科尔总理最近发表了联名公开  相似文献   

6.
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贸易组织,已成为西方各国谈论的热门话题。早在去年底,欧洲共同体委员会法律部提出把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下称关贸总协定)改变为一个正式国际贸易组织。今年2月,意大利外长又重提建立新的国际贸易组织的设想,并在欧共体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会谈。3月欧共体12国贸易部长会议  相似文献   

7.
布鲁塞尔专电 欧洲共同体12国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以下简称联盟)6国已在去年12月19日决定于今年上半年开始正式谈判,以便尽早签订一项条约,建立一个在18国范围內商品、劳务、资本和人员自由流通的“欧洲经济区”,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欧共体和联盟成员国奥地利、芬兰、冰岛、挪威、瑞典和瑞士互为近邻,贸易往来密切。70年代初,欧共体与联盟成员国签订了工业产品自由贸易的协议。1984年,双方相互取消了所有工业品的进口关  相似文献   

8.
都柏林专电 欧洲共同体12国4月28日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举行了特别首脑会议,讨论德国统一、欧洲政治联盟和欧共体与东欧、中欧国家的关系问题。首脑们就上述涉及欧洲未来格局的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与去年底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首脑会议不  相似文献   

9.
布鲁塞尔专电 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和艰苦的协商谈判,欧洲共同体12国农业部长终于在5月21日达成原则协议,决定从明年1月起对共同农业政策进行“30年以来的首次重大改革”,取消保障价格制度、降低农产品价格和严格生产限额等。这标志着欧共体酝酿已久的农业改革终于迈出了艰难的一步。  相似文献   

10.
马德里专电 西班牙于1986年加入欧洲共同体(以下简称“欧共体”),是欧共体中最年轻的成员之一。在欧共体12个成员国中,西班牙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居中下水平,因此,绝大多数西班牙人拥护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统一大市场将给西班牙人带来  相似文献   

11.
1991年 1月 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打着惩罚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旗号,拉开了海湾战争的序幕。历时 43天的海湾战争共有美、英、法等国参战,投入兵力达 44. 3万人。在这场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行动中,多国部队基本完成了对伊拉克的预想军事打击,摧毁了伊拉克大量军事和民用设施。 作为“冷战”结束后第一场具有全球意义的“热战”,海湾战争堪称惊心动魄。如今, 10年已经过去,海湾战争的硝烟也早已散去,但其影响和阴影却没有消失……  相似文献   

12.
伦敦专电 日本和欧洲共同体7月4日在伦敦举行首脑会谈,重点讨论了如何减少日本对欧共体的巨额贸易顺差和进一步加强双边合作的问题。会谈取得了成果,英国首相梅杰称这次会谈为“有价值的”讨论,日本和欧共体将“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 这次会谈是在日本宫泽首相访问美国同布什总统会谈之后和西方七国慕尼黑首脑会议召开前进行的。这是日本和欧共体之间的第二次首脑会谈。第一次于1991年7月在荷兰海牙举行,以后每年举行一次。海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1,(9)
中国 李鹏重申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 2月12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会见来华访问的巴勒斯坦国外长法鲁克·卡杜米时说,海湾战争持续越久,造成的破坏就越大。中国政府已派特使出访叙利亚、土耳其、南斯拉夫和伊朗等国,为和平解决海湾危机做出自己的努力。在这场战争面临扩大和升级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发出和平呼吁,进行斡旋。对这些努力,中国是支持的。  相似文献   

14.
莫斯科专电 美国国务卿贝克3月14日至I6日对莫斯科的访问,是海湾战争结束后苏美两国高层次人物的首次接触,令人瞩目。两国最近由于对海湾战争态度不一、裁军遇到挫折和苏联波罗的海地区发生流血冲突等原因,分歧增加、关系变得较前复杂。这给此次访问蒙上了阴影,使谈判不那么轻松。 海湾和中东地区战后的安全格局安排,是苏美双方这次会谈的一项重要内容,据苏联外长别斯梅尔特内赫说,戈尔巴乔夫与贝克在讨论有关建立海湾安全体系和这一地区和平发展问题时,彼此态度上“有一  相似文献   

15.
伦敦专电 11月4日,英国下议院对是否恢复讨论批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问题进行表决,政府提出的议案以319票赞成316票反对的微弱多数通过。 英国议会这次投票至关重要,欧洲共同体各国异常关注。马约需欧共体12国都批准才能生效。在法国公民投票以微弱多数通过马约后,英国能否批准和丹麦的重新公民投票成为最后两关。丹麦6月公民投票拒绝马约后,梅杰首相宣布暂停议会对马约的辩论,等丹麦对批准马约表明意向后再行讨论。在10月中旬欧共体伯明翰特别首脑会议上,除丹麦外,其他11个成员国都承诺按计划在年底前批准马约。月末,丹麦提出要求马约设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附加条款的具体建议。在这种情况下,梅杰要求议会恢复辩论。  相似文献   

16.
都柏林专电 欧洲共同体12国领导人6月25日和26日在爱尔兰首部都柏林再次聚会,这是两个月来的第二次首脑会议。会议就欧共体的内部事务和对外关系进行了广泛的讨论,通过了一个近40页的公报,在加速实现欧洲一体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欧洲政治联盟与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是这次会议讨论的两个最主要的问题。首脑们一致同意于12月13日和14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召开两个政府间会议,分别  相似文献   

17.
欧洲共同体为建立“统一大市场”,已采取一系列措施,目前已呈“不可逆转”之势。它的建成必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统一大市场”的特点 欧共体筹建的“统一大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 这将是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强大的区域性经济集团。西欧是西方世界三大经济中心之一。一谈西欧,往往以欧共体为代表,它拥有3.2亿人口,1988年国  相似文献   

18.
布鲁塞尔专电 7月12日,欧洲共同体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关于建立欧洲经济区的新一轮高级谈判再次以未能在消除重大分歧方面取得任何进展而结束,签署欧洲经济区协定的障碍还有待进一步克服。 欧洲经济区谈判始于去年6月,目的是在1993年1月1日欧共体统一大市场建成的同时,在欧共体和联盟成员国(奥地利、  相似文献   

19.
斯德哥尔摩专电 3月16日凌晨,挪威代表团与欧共体代表团经过马拉松式的艰苦谈判,终于就挪威加入欧共体的条件达成协议。此前,瑞典和芬兰也同欧共体达成了同样的协议。至此可以说,上述三个北欧国家在加入欧共体问题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的欧洲正经历着新的、更为复杂的局面。 欧洲一体化建设面临挑战 战后的西欧保持稳定和发展的基本因素是推动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一体化建设。从50年代的“共同市场”6国到今天的欧洲共同体12国。欧洲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尖锐对峙下得以生存,并保持了相对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然而,东欧局势急剧变化、德国迅速统一打乱了欧洲建设计划的部署。西欧惊慌失措的是,统一后的德国立刻对欧洲联合进程表现出了或多或少的冷淡,相反却注重利用其地理位置和传统关系,恢复和发展同中东欧的经贸合作。为了稳住德国,欧共体在1991年底匆忙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为欧洲建立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规定了具体的内容和时间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