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邰宗  丛明清 《台声》2014,(5):34-36
<正>清明节前,为推进烈士公祭活动规范化、法制化,通过烈士公祭活动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倡导奉献意识,国家民政部近日在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多方意见基础上,出台了《烈士公祭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在清明节、国庆节或者重要纪念日期间,应当举行烈士公祭活动。烈士公祭活动应当在烈士纪念场所举行,并安排党、政、军和人民团体负责人参加,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4,(12):36-36
<正>国家公祭日是一国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设立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战争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目前已成为国际惯例。波兰、德国:将1月27日设为公祭日1945年1月27日,苏联军队解放了最大的纳粹死亡集中营波兰奥斯维辛,二战期间,在这里有110万人遭纳粹屠杀。波兰每年1月27日会举行活动纪  相似文献   

3.
正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相传伏羲诞生于天水,创制了历法、八卦,教人渔猎饲养,倡导男聘女嫁,发明乐器歌谣,开启了民族文化之源。甘肃天水是伏羲女娲的诞生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公祭伏羲由来已久。始于春秋时期,明朝形成定制。1988年天水市政府恢复了公祭伏羲大典,举办首届中  相似文献   

4.
江东平 《群众》2023,(23):61-62
<正>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开展国家公祭宣传教育,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组成部分。“国行公祭,法立典章”,宣示了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国家公祭仪式“年年祭”和相关主题活动“年年办”,充分激发了全民族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使命担当,激励人们共创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5.
对传说时代先祖祭祀,历史上有民祭和官祭,官祭就是现在的公祭。一些地方为争始祖的故里,以不合史实的户籍为证据大搞公祭活动,混淆了先秦历史文化的研究,也贻误后人。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5,(1)
<正>在公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和一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一名遗属少先队员共同为国家公祭鼎揭幕,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国家公祭鼎的规模与形制如何?由谁设计制造?鼎上铭文是何内容?设置国家公祭鼎的意义是什么?三足两耳鼎东周形制南京造国家公祭鼎采用"三足两耳"的器型,以在安徽寿县出土的东周时期用来祭祀的礼器、最大的圆鼎"楚大鼎"(又称"铸客大鼎")为原型,按等比例放大铸造,既保存古代青铜器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段时期,我们开始从各种新闻报道中关注一个情况.那就是公祭事件越来越多了。从开天辟地、抟土造人的盘古、女娲到三皇五帝,再到大禹、商周朝祖先后稷等都有祭坛.其他如文武圣人等也年年享受香火.而且还有大批民族神、地方仙、行业圣也都排队等候着“公祭大典”。本刊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胡文彬.请他来谈谈对目前大量公祭现象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正二战以后,主要参战国政府和许多国际组织大多都设立了纪念日或哀悼日。用国家公祭仪式来祭奠死难者,牢记和平背后之巨大牺牲,形成国家、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成为一项国际惯例。2014年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2014年  相似文献   

9.
朱成山 《群众》2014,(4):56-56
<正>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既是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也是对生者的抚慰和教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12月13日,作为一个历史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受难历史的记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法案的设立和实行,既是对法西斯  相似文献   

10.
吾华肇造     
《台声》2023,(7):58-59
<正>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4月5日,癸卯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祭祀广场举行。本次公祭典礼以“寻根祭祖黄帝陵勠力同心创伟业”为主题,表达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创伟业的美好愿景,从而增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血脉认同、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1.
仪式互动与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的法定节庆假日,通常作为蕴含和承载一个国家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生活意义的重要符号,具有很强的情感互动和人文指向意义.今年,国家首次把清明列为法定的节假日,这是我国祭先烈、敬先贤、忆先人的重要节日.在前不久的全国"两会"上,民政部部长李学举提出清明祭扫要"积极倡导和推广居家祭祀、网上祭祀、社区公祭、电视公祭、集体公祭等现代、时尚的祭祀方式",这是通过现代社会制度形式对"日常日用即道"的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7,(24):23-23
“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记住过去的历史,就是为了汲取历史教训,避免历史悲剧,携手走向伟大复兴.第四个国家公祭日前后,社会各界围绕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观点.本刊选择部分内容,与广大读者共思.  相似文献   

13.
<正>京民优发[2015]277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有关部门,驻京各部队:经市政府、北京卫戍区同意,现将《北京市烈士公祭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15年7月24日北京市烈士公祭实施细则第一条为做好本市烈士公祭工作,根据《烈士公祭办法》(民政部令第52号)、《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7,(24)
正祭奠、缅怀、铭记、祈福……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12月13日上午10时,中央按照逢十周年的规格,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当天的公祭仪式。从家国情怀到世界记忆,今年国家公祭日,流程如故,庄重如故。这段历史从当年被害者的家族记忆,成为南京市的城市记忆,乃至成为国家记忆。2015年,  相似文献   

1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之际,全国各地掀起"公祭热"。不仅公祭黄帝、炎帝,还公祭伏羲、华胥氏,以及孔子、老子等。普通民众则用"扫墓"这种最常见最普遍的方式祭奠已故的亲人。  相似文献   

16.
地方传真     
正北京市顺义区第二届生态葬公祭仪式顺利举行4月5日,北京市顺义区第二届生态葬公祭仪式在顺义区殡仪馆生态葬公祭场所顺利举行。顺义区民政局党组书记陈宏宇,顺义区民政局副局长钱秀国,顺义区各街道、乡镇民政科代表,顺义区殡仪馆馆长吴东来,顺义区殡葬协会工作人员及生态葬逝者家属参加了此次公祭仪式。生态葬逝者家属发表分别向逝者献花篮并默哀致敬。最后,全体到场家属向逝者献花,表达对逝者的缅怀及对绿色殡葬的支持。顺义区殡仪馆作为顺义区主要治丧场所,顺义  相似文献   

17.
月报:大事     
《小康》2007,(4):10-11
列车餐车买卖座位不合规定;大禹陵公祭升格为“国祭”;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欠税豁免;“百位封面人物专题展评”活动启动;全国治理自行车被盗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77周年祭,也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主持公祭仪式。全国各地以不同方式开展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19.
<正>陕政函[2015]127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鼓励先进,进一步推动清明公祭黄帝活动工作传承创新,现对在乙未(2015)年清明公祭黄帝活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省政协办公厅、省台湾事务办公室、省接待办公室、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省侨务办公室、省公祭黄帝陵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省黄帝陵保护工作办公室)、省科学技术协会、  相似文献   

20.
设立“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不仅提醒国人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凝聚力量、奋力拼搏,也以中国的记忆警醒世人,促使人类历史记忆时刻保持唤醒状态,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