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悦读吧     
《检察风云》2010,(19):70-70
迷失的律师人们选择律师这一职业有着许多原因。一些人为了钱,一些人为了权力和名望,还有一部分人,至少是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而成为律师。无论出于哪种原因做律师,他们都没有错,他们都十分可敬。无论他们借助律师职业希望达到什么样的外部目标,  相似文献   

2.
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在司法考试通过后,刚刚决定去律师事务所实习之际,一个我不认识的人听说我要做律师,蔑视地说"你一个女孩子做律师啊,嘿,律师和医生都是无良的……"我听了后心里就像被什么刺了一样痛。就在那一刻,我听到心里有一个强大的声音在说,我一定要做一个受人尊重的律师。它成为我在选择律师职业时为自己设定的人生梦想,6年来,我也一直在为实现这样的职业人生而不断探索和奋斗。时间飞逝,在没有细细体味这个旅程之前,似乎并没有感觉到时间已经过了这么久,只是觉得一步一步就这样走来。今天当我用心去观照过往的每一刻时,领悟到追  相似文献   

3.
顾培东 《法人》2007,(8):86-87
当一个人超越一己功利,倾其心力去关注某一职业或某项事业的整体命运时.人们就有理由根据这个职业或这项事业的社会意义去认知他这种关注的价值,甚而认知他人生的价值。这是一个公平的互视格局。依照这种格局,桂明关注律师,我解读桂明。20世纪80年代末,律师制度在中国悄然恢复。现在看来,律师制度及律师业的恢复,并不完全基于决策层面的理性自觉。对"人有我亦有"逻辑的尊重,以及对律师在匠技意义上的需求或许更贴近律师业恢复的真实原委。律师职业的社会寓意,律师业可能的发展状态及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至少在当时是不曾为人们所充分料及的;而在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现实与作为舶来品的律师职业的原生环境并不一致。这就决定了中国律师业宿命地会在波折、坎坷与探索中前行。20多年来,尽管  相似文献   

4.
做一个临乱不惊、挥洒自如的律师是我童年时的一个梦想。而这种梦想多半起源于电影或电视里经过戏剧安排的律师形象。那个时候我想,还有什么职业比当一名律师更好的呢 ?它是正义、博学、睿智的象征啊 !好在大学毕业以前的命运一直安安稳稳地驮负在我小小的书包里。高中毕业,我如愿以偿进入了法学院,那是一段无拘无束、不知天高地厚的日子,什么书都看,康德的、弗洛依德的、尼采的,什么样的思潮都有。就我们当时的年龄和心智来说,对这些多半是一知半解的,因此有时候思想还真有点混乱。但“做一名好律师”的想法却一直静静地根植在我心…  相似文献   

5.
律师是一个永远都充满着挑战与对抗的职业,从做律师的第一天开始你的对手不是别人,正是我们律师自己,在法庭上坐在你对面的律师,在法庭外就是那位正在和你委托人谈判或交易对手密谋的律师。  相似文献   

6.
律师是一个永远都充满着挑战与对抗的职业,从做律师的第一天开始你的对手不是别人,正是我们律师自己,在法庭上坐在你对面的律师,在法庭外就是那位正在和你的委托人谈判或交易对手密谋的律师。  相似文献   

7.
《政府法制》2012,(16):49-49
各国政治家在从政前往往都有自己的职业背景,各国政坛也有对某种特定职业背景的偏爱。例如美国偏爱律师,埃及则钟情学者。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在《世界人物志》的参考书中拉网式地收集了一个包含了近5000名政客的样本,并对他们的背景进行研究。结果并不出人意料。在世界范围内,近1/5的政治家是前律师,均有着法学背景。紧随之后的是商人,统计显示,17%的政治家曾是商人。之后是外交官、军事领袖、记者、经济学家、医生、学者和工程师。  相似文献   

8.
三火 《中国律师》2003,(2):10-11
2003年1月1日,是中国律师值得纪念的大喜日子。从这一天开始,中国律师有了自己的整体职业形象。从今而后,凡出庭参加诉讼的律师都必须统一服装———身穿律师袍、佩戴中国律师徽章。一个非官方的群体统一着装从事自己的职业活动,这在中国还是首次,它体现了律师这一法律群体高度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很多律师花费了大量心血。统一着装:二十年夙愿一朝实现此次统一着装,包括律师袍和徽章两部分,它们的酝酿可以追溯到中国律师业恢复之初,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自1986年7月1…  相似文献   

9.
律师文化是律师业的发展动力(一)律师文化决定律师与律师事务所的外在表现1、律师文化是律师感动当事人的内在因素好的口碑,体现的是律师文化。从大量优秀的律师事迹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性的东西,那就是,每一个案件,律师都是用自己的专业、人品、精神,全身心的投入,感动了法官、感动了当事人,从而成为胜诉方。他们的事迹在当事人之间、在同业之间、在执业人之间、在媒体之间、在百姓之间传颂,从而成为有口皆碑的"大律师"。这种贯穿在律师执业行为之中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律师文化。这种文化在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标准,律师的所作所为构成了律师的形象,它通过律师的一言一行传达。我们说这个人像个律师,就是说明他的一言一行符合了社会大众心中律师的标准。一个律师在自己的生活、执业活动中,一举一动都透出一个律师应具备的文化素质,可以说,一个律师就是一个律师文化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10.
以往,在人们的心中,法院判案不可能皆大欢喜,因为总有败诉的一方,所以,总有一方不满意。而宋鱼水的出现改变了这个观念,她这个看似不显山不露水的女子,把法官职业演绎到了似乎高不可攀的境地——胜败兼服!法官作为社会正义的最后屏障,人们对法官提出了“高水准”的要求。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勾画的理想法官。虽然理想和现实不能完美地结合,但并不代表我们不可以拥有理想。因为充满激情的理想即便是在缺陷的现实下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并总会有圆梦的那一天。大众给宋鱼水的关注恰恰反映了人们对法官这一社会群体的整体期待——人们希望宋鱼…  相似文献   

11.
做律师26载,当主任18年,深知做律师的酸甜苦辣,艰辛与荣光,倍感要做律师、做优秀律师、做得无怨无悔,就要充满激情。首先做任何工作都要有激情。做律师更是如此。激情来自于对职业的认识,从事法律职业是光荣的,为了胜任这一神圣的职业,做每件事都应忘我。只有认识到从事职业的意义,才能为它去献身。倘若你是认真的选择了律师职业,那就应该让你每天的表现都在证明你十分热爱这个职业。一个人的激情不是表现在豪言壮语上,而是反映在他的日常行为和工作中,激情是建功立业的一种原动力。第二,坚信事业是高尚的,行动上才会执着,有了执着的行动,才…  相似文献   

12.
朱静 《中国律师》2005,(10):62-62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历史,在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中国社会的面貌和公民的心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激情、朝气和活力的时代,一个法律逐步走向健全的年代,时代在强烈地呼唤律师,时代赋予了律师太多的使命。作为一名律师尤其是年轻的律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应该有怎样的价值观,是决定我们是能否成功的关键!当今社会律师已成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律师要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专业的理论学习。律师应该以自身的知识、经验、良心、理性等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律师应该匡扶正义、扶…  相似文献   

13.
王勇 《中国律师》2014,(1):51-52
正老律师们在律师行业所经历的各种酸甜苦辣,都是无字天书,没有哪一部教科书能写得出来,值得年轻律师用心体味。我的律师职业之路,可以归结为是一次从学者梦到律师梦的转身。2000年通过律师资格考试后,我并没有急于从事律师工作,甚至没有想过将自己的律师资格借挂到一家律所,而是一如既往地追求自己的学术梦,梦想着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  相似文献   

14.
王骞 《中国律师》2023,(4):58-59
<正>律师职业品牌的涵义品牌并非一个简单的宣传工具,而应是一个律师从事职业活动的前提。首先,品牌是律师的自我职业体察。因为律师的职业内涵十分丰富,实践方式也千差万别。一个律师的视野和活动领域有限,不可能把全部的律师职业内涵都加以实践,因此做什么、不做什么、如何做、做的尺度与底线,  相似文献   

15.
袁斌 《中国司法》2002,(2):33-34
1999年,世界杯女子足球锦标赛中,与美国女足决赛时,人们爱称中国女足是铿锵玫瑰。2001年,当一位女律师在首届全国律师电视辩论大赛中荣获“优秀辩手奖”和“优秀团体奖”时,人们才发现许昌律师中也有一朵铿锵玫瑰。———她就是共产党员杨志华。有人认为干律师为的就是钱,她的回答是不;有人说做律师只要有法律知识就行,她的诠释也是不;甚至还有人奇怪地断言,好律师与优秀共产党员像水和火一样不相容,她用自己多桀的生命给予了有力地回击。一份合格的答卷1986年6月,法律专业毕业前后,杨志华实现了人生中两个梦寐以…  相似文献   

16.
罗伊&#183;格鲁特曼在《律师和贼》中说:“一名律师是一套餐具。比如一副刀叉。无论上次谁用它吃饭,都没有什么关系,只要在两餐之间进行充分消毒即可”。律师就是这么一个平凡得让人可怜的职业,他和其他职业没有什么两样.除了他的地位低微一些。那些认为律师很有钱、律师有口才、律师很自由、律师很潇洒的说法,无疑是对律师生活的不了解,对中国律师制度和律师现状的不了解。  相似文献   

17.
事实调查--被法学教育遗忘的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教育在培养法学院学生作为律师所需的技巧———如调查事实、整合所发现的事实及构思有说服力的事实理论的技巧———方面的成效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可谓司空见惯。笔者身为法学院的一名诊所教师,将在本文中对作为一种重要律师职业技巧的事实调查的价值进行探讨,并介绍可用来获取与当事人之处境有关的信息的两种方法———常规调查和非常规调查。  相似文献   

18.
我们从小受传统教育,老师要求我们为人要诚实,要讲信用。而当我们走上社会以后就会发现,越是自我约束的人,就会越吃亏,而那些做事不择手段的人,往往能捞到很多便宜。所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律师界不是一片净土,近年来律师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中很大一部分都与律师不  相似文献   

19.
如果律师职业行为没有法律的保护,动辄被以“包庇罪”、“伪证罪”、甚至“玩忽职守罪”、锒铛入狱的话。那么,还有谁愿意再去从事律师这项职业呢?没有律师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健全的法制社会,这是一人已经被历史所证明的事实。——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的感慨这是一封逃亡律师的来信,信的结尾有这样一段话:以上是我的冤枉所在.也是他们指控我犯“包庇罪”的理由。我说的都是事实,我不怕调查,就怕无人问津。作为一名律师,连我自己的合法权益都不能得到保护,还有什么能力去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十分清楚,“逃跑”是没有出路的…  相似文献   

20.
实现梦想     
律师是我少女时就有的梦想。当我梦想成真的时候,暗自立下誓言:做史良那样的大律师,十几年过去,我距离自己的目标仍然很远,但我乐此不疲,追求并快乐着。几乎所有的女律师都是经过一番拼搏方取得执业资格,但从业的道路走起来并不轻松,没有哪一个客户因为你是女律师而降低对你的要求。我们想“与时俱进”,只能不断地充实自己,付出的精力和代价往往更大。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意味着远离了养尊处优的生活。事实上,律师业是非常适合知识女性发展的行业。律师职业所需要的思维敏捷、善言辞、善交际等基本素质,许多女性都天生具备。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