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工作,认真实施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城镇大战略”,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全省小城镇建设规模聚集效益日见成效,对带动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全省农民收入增加、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到2000年底,全省城镇实际居住人口由1978年的595万人增加到1665万人,城镇化水平由12.6%提高到27.8%。一、抓好小城镇规划省建设厅先后制定了《安徽省小城镇规划编制管理办法》和《安徽省中心镇规划编制及管…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小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一大批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经济繁荣,整洁卫生,具有本地特色的小城镇,已在荆楚大地崛起。一个崭新的城乡一体化格局和农村城镇化的道路初见端倪,为促进我省农村的城市化、现代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1995年底,全省小城镇总数1913个(其中建制镇853个),人口对98万人,同1987年相比,增加小城镇数50个,增加人口数99.4万人。小城镇和建制镇的平均规模分别从1990年的1196人和2233人提高到1995年的2370人和4076人。小城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op多万人,仅“八五”期间就转移…  相似文献   

3.
对湖北21世纪初小城镇发展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是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湖北小城镇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全省国民经济发展。本文在剖析湖北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湖北21世纪初小城镇发展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渡镇位于安庆市和桐城市之间,依206国道。该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安徽省中心镇。双港镇位于桐城市东南部,今年4月份凭着强劲的经济实力和小城镇建设成效被省政府批准列为全省中心镇。这两个镇供电、供水、排水、道路、绿化、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位于镇区的幼儿园、学校、敬老院等社会公益服务设施也一应俱全。两镇在历史沿革、地理位置、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诸方面都有较大差异,但他们在小城镇建设中都取得了较大成效,成为桐城市比翼双飞的两个中心镇。仔细研究这两个镇在小城镇建设发展中走过的道路,不仅对桐城市…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把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作为我国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小城镇建设的高潮,一大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小城镇呈现在人们面前:合肥市小城镇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整体规模和建设水平都有较大的突破,小城镇体系初步形成,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也有了明显改善,村容镇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村城镇化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是也要看到合肥市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发达省份及沿海地区相比仍然较大差距,其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一、一些乡镇缺少专业的规划…  相似文献   

6.
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的条件已渐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一、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推进城镇化要遵循客观规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循序渐进,走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镇化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快,成效大,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继续加快小城镇发展步伐,仍是我省农村发展、农村繁荣、农村稳定之大事,这一点勿庸置疑。纵观全省小城镇建设,从总体说,数量不少,但精品不多,“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千镇...  相似文献   

8.
李如林 《创造》2001,(9):15-15
2000年,全国乡镇企业已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50%,占全国出口交货值的40%,农村富余劳动力的50%在乡镇企业从业,农民纯收入的345%来自乡镇企业;用5%——6%的信贷规模,创造了50%的工业增加值。云南省乡镇企业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325%,增加值占GDP的146%,实现税金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208%占财政总收入的856%,农民纯收入中有1/3来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占农村劳动力的1/4。乡镇企业已成为我省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国务院曾于去年7月出台了《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展小城镇是带动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对于促进中西部开发,加快农村多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将起到重大作用,是我国农村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一轮小城镇建设将进入新阶段,同样也会对小城镇的建设、管理提出新挑战,浦东对小城镇建设中的预防职务犯罪调查研究,所提对策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特别是琼海已经撤县设市,积极发展小城镇,有计划地抓好小城镇建设,对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搞好小城镇建设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琼海作为海南东部的商埠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特别是海南建省办特区之后,琼海市作为海南东部中心经济区参与开发建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为小城镇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市20个集镇(不含加积镇)建成区面积已从1980年的9…  相似文献   

11.
2000年,安徽省政府把“突出抓好 200个中心镇建设”作为全省 23项重点工作之一,并明确提出:“ 200个中心镇的规划编制调整率要达到 100%,镇区道路铺装率达到 56%,人均住房面积达到 16平方米,根据需要和条件,力争多数中心镇都建设一个服务设施相对完善的综合市场或专业市场”。同时明确省建设厅等部门为此项工作的牵头责任单位。   省建设厅在抓好 200个中心镇建设工作中,充分结合全省小城镇建设的实际,明确任务和责任,提出措施和要求,增加小城镇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抓好中心镇建设各项工作落实。通过抓重点,把…  相似文献   

12.
努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罗池生遂川是一个山区县,自然资源较为丰富。这几年我县从支持、鼓励发展小城镇建设入手,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各乡镇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全县社会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实践证明,大力推进小城镇的建设是发展县域...  相似文献   

13.
正当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城镇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对和谐人居环境建设的需求日益增多。如何不断提高小城镇的人居环境质量和水平,丰富小城镇居民的精神生活,需要从绿色小城镇和人居环境的概念、绿色小城镇人居环境的发展现状、绿色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等方面入手,研究人性化的绿色小城镇人居环境系统,提高小城镇人居环境的建设水平。 一、绿色小城镇和人居环境概念绿色小城镇是指能够较好地满足经济发展水平的承载力,有效保护环  相似文献   

14.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近年来,我区的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为进一步推动我区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真正将这一战略工作落到实处,笔者认为,村庄规划建设和管理需要亟待加强。一、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必要性——有利于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居住环境的改善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农村的零星建设得不到有效控制,村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得不到认真落实,“新房子、乱村子”,“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象就很难得到根本治理,农民生产环境、生活环境也就难…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之后 ,省委省政府从扩大内需 ,开拓市场 ,拉动经济增长 ,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考虑 ,决定采取有力措施 ,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笔者从土地管理的角度 ,对如何加快云南省小城镇建设作了一些思考。一、发展小城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小城镇指的是建制镇和有一定规模的小集镇。小城镇是联结城市与农村的纽带 ,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发展小城镇对于提高云南省的城市化水平 ,推动农村经…  相似文献   

16.
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文章——安徽省小城镇建设成效述评■陈言安徽省小城镇建设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指导思想指引下,紧紧围绕着加快农村奔小康步伐和实现农村城镇化的目标,坚持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水平。全省各级建设部门在工作中,明确重点、...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农村经济是母体的话,那么,小城镇建设便是载体。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相互依托,互为促进。经济实力强,可为小城镇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财力保障,进而加快小城镇建设速度。同样,小城镇的城市化水平上档次升级,又能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高州市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从实际出发,通过处理好“母体”与“载体”的相辅相成关系,把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与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结合起来,努力促使农村经济与小城镇建设协调、健康、有序地发展。一、把握契机,抓好工业小区建设。乡镇工业小区建设与小城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以小城镇建设为中心的“城市化”发展战略10年前就为中央决策部门所重视。在当前短缺经济结束,需求相对不足制约经济发展的形势下,改革的探索者们又把目光聚集到了小城镇建设上来,勿庸置疑,具有很现实的意义。农村小城镇建设就是农村的城市化,它无疑将变革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启动红塔区区域性经济,推动全区经济新一轮发展。一、发展小城镇推动红塔区经济发展首先,发展小城镇,有利于红塔区乡镇企业相对集中。红塔区乡镇企业曾有一段辉煌的历史,其发展处于全省先进行列,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但随着国内需求相对不足以及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乡镇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二次创业的挑战,农村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多,乡镇企业容纳这批劳动力的能力减弱;而红塔区区情决定了这批劳动力又不可能由大中城市所接纳。何况当前又是行政机关缩编减员,企事业下岗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城市可说是门闭路绝。而让这批劳动力“离土不离乡”就地经商办企业也易形成“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小而全”局面,既浪费土地,污染环境,又形不成规模效益,反而增加社会综合成本。由于企业布局分散,也很难直接、快速的吸收和传导大...  相似文献   

19.
加快云南省小城镇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是调整结构、开拓市场,搞活流通,启动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确保市场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拉动力,带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促进调整云南产业结构,寻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重要途径。一、云南省小城镇建设现状分析据全国村镇建设1998年统计报表公布,云南省128个(市)中县城以下小城镇共有1466个,其中建制镇363个(不含县城关镇115个),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1192个,行政村(办事处)13449个。这些小城镇,大致可分为农业型、工矿(配套)型、商贸型、城郊型、交通枢纽型、风景旅游型和口岸型八种类型,而农业型的小城镇就约占70%以上,这充分说明了云南省在小城镇建设发展水平上,差距是很大的:——云南省城镇化水平较低,城市人口比重低。1998年世界城市人口平均比重为45%,我国城市人口平均比重为30.4%。云南省4143.8万人口,城镇人口仅占852.52万人,城市化水平20.6%,仅相当于世界40年代初期的平均水平。——在小城镇数量与镇区用地面积上,与我国一些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区(市)存在一定差距。如1998年云南省建制和集镇,分别是363个和1466个,建制...  相似文献   

20.
豫政〔1999〕93号(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七日)  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近几年来,我省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仍处于规模小、设施差、功能弱的滞后状况,制约着我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省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乡镇企业相对集中发展,增强农村经济活力,推动全省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特作如下决定。一、提高认识,努力实现小城镇建设发展目标1、要充分认识小城镇(指建制镇,下同)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