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丛莲 《民主》2008,(1):44-44
这几年在辽宁锦州的农民工幸福地感受着身边的变化,收入高了,条件好了,不再担心工资被拖欠了;子女入学限制取消了,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了。不再顾虑经常受歧视了……这是锦州市先后出台一系列举措,切实维护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农民工利益,着力提升农民工“幸福指数”的结果(引自2007年11月28日《辽宁日报》)。  相似文献   

2.
一傅众咻     
《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宋国大臣戴不胜为使宋君受国人拥戴,很希望他明礼义,做善事。因无良策,便向孟子请教。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让你的君王做善事吗?我先问你一个问题。有个楚国大夫在这想让他的儿子学会讲齐国话,那么是让齐国人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教他呢? 戴不胜回答说:“让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干扰他,这样,尽管天天鞭打他,逼他学会齐国话,也是办不到的;要是把他领到齐国临淄城中庄街岳里这样的闹市住上几年,那么你就是天天鞭打他,逼他讲楚国话,也是办不到  相似文献   

3.
受非典疫情影响,江苏扬州市共有8万农民工返乡,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将在相当长时间内滞留在农村。如何让他们有事做有钱赚?扬州市领导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五个一批”,启动“八大工程”。  相似文献   

4.
据《人民日报》消息,宁夏某市 市长,一连两个春节,都在自 家门上贴出一条告示:“对不起,因为过节,恕不接待各种来客,敬请原谅。”看到这条“拒客令”,一拨又一拨的拜年者和送礼者,就只能知趣而退。 由此很容易让人想起一则广告:“今年过年不收礼。”料想那些送礼者也都是聪明人,既然人家已经明确宣布“不收礼”,那又何必死皮赖脸自讨没趣?所以,像这位市长那样,春节期间,在门上贴一个“不接客”或“不收礼”的告示,确实是保持自身廉洁的一个好主意。  相似文献   

5.
黄裳 《瞭望》1987,(44)
苏东坡的“乌台诗案”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也一直被认为是因文字而受迫害的好例。东坡所做的是政治诗,他为了这些诗而得罪下狱,差点儿断送了“老头皮”也是事实。不过人们往往忽略了他这些诗几乎全部都是反对王安石的新法的。他  相似文献   

6.
历经整整10年努力,人们盼望已久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终于颁布了。这是企业广大职工、干部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大家当前谈论的“热门”话题。此刻,我们的厂长、经理同志都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可以想见,你们的当务之急正在组织学习《企业法》,全力落实《企业法》。作为一厂之长,在学习和落实《企业法》中,最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就要牢牢树立  相似文献   

7.
许多人读《红楼梦》都想读明白,但有一位红学大师曾说过他的体会:“这部书越读越糊涂.”而另一位红学大师说:“这部书应越读越明白才对,怎么能说越读越糊涂呢?”对此该如何解释?笔者发表点个人拙见. 作者有意不让读者读明白.在《红楼梦》的开头作者就说:“故将真事隐去.”第七十八回中说:“太平不易之年,蓉桂竟芳之月……”作者说了一通,仍是“假语村言”,让你不知他写的故事发生的年代和发生的地点.而对下列问题也是糊涂不清.  相似文献   

8.
也说小草     
《小草》这首歌,差不多人人会唱。“……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让人甘于“默默”,甘于“从众”,甘于做“无名英雄”。 细想起来,这歌词确是合乎“古意”的。正面的说法:“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反面的说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俗语说得更明  相似文献   

9.
要读懂鲁迅的杂文,甚至要明了题名之由来,是不能不知道其背景的。比如,鲁迅为什么给他后期的几个杂文集取名《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这些集子中,那些“论时事不留情面,砭锢弊常取类型”的犀利的杂文,究竟因何而发?这都得研究当时的社会背景,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研究鲁迅和《申报》副刊《自由谈》的关系。鲁迅自己也说:“我的常常写些短评,确是从投稿《申报》的《自由谈》开头的;集一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反对克隆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乐 《瞭望》2001,(37)
或许有一天,这个社会就像美国“好莱坞”拍的一部电影那样:那些因人类自然繁衍而诞生的“上帝的孩子”被歧视,并最后被勒令不许出生。所有的孩子,都是父母依据“科学”选择的,男的女的,高的矮的,金发碧眼无一不是选定的,全是些合格健美的“人工人”。当然没有近视,没有遗传病,不带“易感基因”…… 或许有一天,当你走在街上,会发现迎面走来的人,与你的父母为你精心选择的身高、体重、相貌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拥有一个不同的名字和另外一张身份证;或许你还会遇到一个朋友,他与一位与他长得一  相似文献   

11.
浅析农民工权益维护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权益的维护是近年来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工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随着昆山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权益的维护也成为我们工会工作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昆山现有人口126万,其中“新昆山人”64万,而64万“新昆山人”中又有80%来自中西部农村,因此维护好“新昆山人”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对于构建和谐昆山的人文环境至关重要。我们在实践中深刻剖析农民工权益维护的难点,积极探索社会化维权的模式,有效地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走出了一条在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新路。一、逐步消除对农民工的制度性歧视是…  相似文献   

12.
廖京 《瞭望》2005,(39)
金嗓子公司董事长江佩珍平时讲得最多的话是:“消费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一定要让每一片金嗓子都是合格的。”“让每个人都有一副金嗓子是我的最大心愿!”1996年元月8日,她题写道:“金嗓子喉片造福人类”。这一题词还被印刷在由广西民族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的《柳州女人江佩珍》一书中。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边装。”这是当前人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议论。怎样认识和评价这种现象?这里谈一点个人的浅见。 “筐”里到底都装了些什么? “筐”在这里是一个贬义词,是说企业文化被搞得太泛了,太滥了,把什么东西都当成了企业文化。那么,这个“筐”里究竟都装了些什么呢?据我们的观察和清点,大概有七大门类的东西:一是企业观念形态的文化,例如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等;二是企业职工的文化、技术、业务教育及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一位温柔的姑娘找到笔者,谈了她自己的身世和苦恼。她是个私生子,两次恋爱都因身世而告吹。这使她陷入极度痛苦之中,厌倦了生活,特来求我们帮助解脱。由此,引起了我们对“歧视与被歧视”的思考。人,本来是平等的,起码应该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但是,在阶级社会里,这一点是无法做到的。即便是社会主义社会,由于旧社会痕迹的存在,由于人们的认识水平和修养程度的差异,这种歧视与被歧视的现象依然存在。从古旧的传统眼光看,人所从事的“不体面”的  相似文献   

15.
闲斋 《瞭望》1990,(23)
宋祁的《玉楼春》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当时就同“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被认为难得的佳句,传为美谈。宋祁是工部尚书,张先官都郎中。《渔隐丛话》中有一段说:“张子野郎中,以乐章擅名一时。宋子京尚书奇其才,先往见之,遣将命者谓曰:‘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子野屏后呼曰:‘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耶?’遂出,置酒,甚欢。盖二人所举,皆其警策也。”后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好就好在个“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妙就妙在个“弄”字,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矣。 但是,在文艺创作和评论上都颇有造诣的李渔(他的《闲情偶记》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艺术理论著作),却偏偏不买这个帐:“有蜚声千载上下而不能  相似文献   

16.
《论语·卫灵公》云:“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这几句话,是否可以当作如何讲故事的美学原则来理解? 不消说,《论语·雍也》那“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正如“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也是大家承认为文论的说法。那么,上引《卫灵公》中的几句话,是否可以当作文论来读?查阅了《论语正义》,觉得论者对孔子这句话的解释,和我的揣测并不冲突。解释云:“……故大禹善治水,而君子善导人。”所谓善导人,是指“欲其(受导者)自得之也”。我对“欲其自得之”一句很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市场双重分割下农民工被歧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劳动力市场当前出现的农民工被歧视问题,与西方相关问题相比有所不同。一是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尤其是发达地区或先富起来的城市劳动力市场,这种歧视是对农民工的数量限制;二是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入正规部门,这种歧视是对农民工的就业限制。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的这种特殊的农民工被歧视现象需要进行分析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上,人权一词的使用越来越多。当人们在谈论人权时,却很少探究人权是一种什么意义上舶权利?它的主体是谁?宪法意义上的权利与人权是什么关系?人权的根本保障是什么?本文试对这些问题做一探讨。 (一) 人权(human rights),顾名思义,就是人的权利,是根源于人的尊严而产生的权利。 人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 第一,它的主体必须是全体人类。1948年联合国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明确规定:“每一个人都有资格享有本宣言  相似文献   

19.
在《论语》中,孔子曾多次谈到“知”。用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了解、理解之意。综合起来,孔子的“理解观”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克己知人。孔子一贯主张克制自己。他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意思是说,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却不怨怒,不也是君子的品德吗?不仅如此,孔子还主张积极地去理解别人。他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意思是不怕别人不了  相似文献   

20.
当领导或政工干部做人们思想工作时,总有些人在说:“还是少说些空话,多办些实事吧。”言下之意,做思想政治工作是“说空话”,“办虚事”。我不同意这种看法。理由是: 一、这种看法颠倒了人与事的关系。我们的大事是搞四化。四化的实现,要靠统一意志的人去干。而要“统一意志”,就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因为人们无论干什么,都是思想支配行动。否定这一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二、这种看法把经济工作和政治工作对立起来。经济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不能割裂与对立的。思想政冶工作要渗透到经济工作中去,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