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安 《当代工人》2011,(18):4-4
我们部门一向人不红是非多。张某、费某、周某是骨干,属于那种横晃的科员,连领导都谦让三分。可是新上任的高处长不灌他们包子。以前个人做主的事现在都需经过他一支笔严格审批。结果,张某上月的打车费560元,没签字;费某买礼品打点相关部门1300元,自己拿;周某陪老丈人出游门票680元,不批准。  相似文献   

2.
如果把人的灵魂比作一幅未曾冲洗的胶片,那么生活中的偶然事件便是显影液,面对它做出的选择,便能真实地显示出一个人心灵的卑下或高尚。  相似文献   

3.
康小明 《党史文汇》2006,(12):34-36
父亲极其不爱说话,我自小就觉得父亲十分陌生.一直到父亲晚年患病住院的日子里,才和父亲有了更多的语言交流.特别是我帮助父亲编辑出版了他一生心血的结晶<报坛六十年耕耘录>后,才算真正了解了父亲.  相似文献   

4.
正曹雷在国外期间,父亲将房子卖给妹妹曹月,曹雷将父亲和妹妹告上法庭,要求确认父亲与妹妹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在法庭上,曹雷说,房子是父亲从单位购买的,妹妹没有支付任何费用。母亲去世后,父亲准备再婚,妹妹催促父亲将房屋  相似文献   

5.
不是旅游     
前年,孙处长在桂林认识一位叫约翰的英国朋友。闲聊时,约翰说:"我发现中国人喜欢旅游,是吗?"孙处长纠正道:"我不是旅游,是开会。"去年在杭州,孙处长恰巧又遇到了约翰。  相似文献   

6.
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个晚上,竟然成为我和父亲今生今世的诀别——父亲往往是男孩成长中最重要的导师。直到我做主持人,退伍,转业,进入中央电视台,父亲几乎从不干涉我对事业的选择,父亲信任我。尽管我没有自始至终继承父亲的军旅生涯,但是我却继承了父亲做事做人的原则。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看到电视屏幕上的我,只有淡淡的两个字:"还行。"在我记忆中,1999年父亲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监督我主持了一台节目,而让我最刻骨铭心的是,那次竟成了我和父亲的诀别……  相似文献   

7.
曹雷在国外期间,父亲将房子卖给了妹妹曹月,曹雷将父亲和妹妹告上法庭,要求确认父亲与妹妹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在法庭上,曹雷说,房屋应按法定继承顺序继承,父亲与妹妹之间的赠与行为不合法。曹月说,父亲将房子交给我并非赠与关系,我向父亲支付了35万元,父亲自愿签了合同,并亲自办理了房屋过户手续。母亲去世后,父  相似文献   

8.
家里有件东西,父亲像宝贝一样珍藏着,那是一根扁担,父亲亲手做的。父亲成家后,首先置办的就是谋生用的扁担。因为没钱,父亲厚着脸皮向做篾人家讨了一截竹片。怕把竹片做废了,父亲研究了许久才动手,靠着细研慢做,父亲最终做成了一根好用又好看的中号扁担。  相似文献   

9.
家里有件东西,父亲像宝贝一样珍藏着,那是一根扁担,父亲亲手做的。父亲成家后,首先置办的就是谋生用的扁担。因为没钱,父亲厚着脸皮向做篾人家讨了一截竹片。怕把竹片做废了,父亲研究了许久才动手,靠着细研慢做,父亲最终做成了一根好用又好看的中号扁担。  相似文献   

10.
正30公斤的父亲,却有一个高大英俊的儿子。小时候,儿子非常喜欢父亲,父亲是那般滑稽可笑,也许他不过是将父亲当成一个别人没有的会动、会笑的"毛毛熊玩具"而已。然而他很快懂事了,七八岁时,再与父亲说话,父亲需仰头才能与他对视。正是那时,他理解了"侏儒"的含义,也知道有一个侏儒父亲对他意味着什么。当然他仍然喜欢父亲,尊敬父亲,可是他会尽量避开与父亲同处,无论是在街上,还是在家里。  相似文献   

11.
2013年是中央美术学院建院95周年,也是父亲张启仁诞辰100周年,美院举办了纪念父亲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父亲逝世30年了,他越走越远,与他同时代的那些革命者大都离我们而去,知道父亲的人越来越少,了解父亲的人就更少了。我写文章回忆父亲,是为了纪念他们那一代献身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新中国建设事业的战士。父亲生前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了整整20年,他两次被任命为副院长,第一次是在1963年,第二次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央美院,有父亲青年学生时代的老师王森然大  相似文献   

12.
巴尔扎克从小就爱好文学,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父亲硬要他学习法律,但是巴尔扎克就是不愿意服从父亲的旨意,父子俩时常为此发生冲突。巴尔扎克决定要找个机会把父亲说服。  相似文献   

13.
缅怀父亲     
正清明时节,对父亲的思念更加强烈。为缅怀父亲,拙笔写此文,以志永怀念。2015年3月3日11点,从丰都传来父亲去世的噩耗,犹如晴天霹雳。除夕夜父亲还与我们谈笑风生,没想到,分手仅一周他就永远离开了我们。没能为父亲送终,让我追悔莫及。我跪在父亲的灵柩旁泣不成声,悲痛欲绝。一年来,我时常想起父亲,一幕幕往事如电影般在头脑中浮现。父亲生于1932年4月,我们全家9口共同生活在一间土墙屋里,全靠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动挣工分来养活我们7姊妹。因人多劳力少,  相似文献   

14.
龙在宇 《廉政瞭望》2015,(10):24-25
关于处长的权力有多大,记者曾听到过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一名曾担任过某市驻京办主任的人士介绍说,有些处长的架子,比司长、部长还大,涉及到地方几千万的投资,往往就在于处长的一个签字或一句话。  相似文献   

15.
父亲入党那一天父亲因脑溢血故去已一年了,静下来的时候总能想起父亲的一些往事,记忆最深的是父亲入党那一天。那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参加高考前的一天中午,骄阳似火,天气异常炎热,我正在学校午休。或许是天  相似文献   

16.
许德祥 《江淮》2011,(10):33
父亲大半辈子与"牛"打交道。解放前,父亲8岁就给地主放牛,整天与水牛作伴,泥里滚水里泡。他也如同牛一样,任由地主鞭打奴役。父亲15岁那年,家乡解放了,获得新生的父亲欢呼跳跃,迎接幸福生活的光临。  相似文献   

17.
每次看到父亲寄来的信,我都会有一种特别的愧疚感。因为父亲在信中总有一个一成不变的问题:孩子,你入党了没有?这话父亲已不止问了10次,可我次次都不能肯定回答。父亲是一名老党员。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8.
正在倡导宣传优良家风的氛围中,我想起了我的父亲。父亲在我家营造的家风虽不可言,但可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积淀,我逐渐明白父亲教会我们很多道理。我的父亲,从十几岁便开始跟着爷爷学木工活儿。成年后,父亲不甘心贫穷落后,到外地做生意,结果生意失败亏损。回家后,父亲又捡起了扔下多年的木工活儿。为了还债,父亲做了将近100个大理石茶  相似文献   

19.
我的老父亲     
正"那是我小时侯,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每次当我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就会立刻想起我的父亲。今年81岁的父亲名叫邵应方,是祖父找人给他起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父亲从老家甘肃庄浪县来到团场成为一名连队职工,先后在连队基建班、浇水班、炊事班、林管班岗位工作。父亲身材魁梧,坦诚淳朴,脾气倔强,是个热心肠的人。从我记事时起,父亲的同事都称呼父亲"老邵"。上世纪六十年代,连队生活物质极度匮乏。  相似文献   

20.
父亲     
王淑燕 《正气》2000,(2):46-46
正要去买返程的车票 ,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 ,说省公安厅招收法医 ,弟弟将要应考 ,他要连夜起程 ,来省城“督战”。我说我可以顺便去看一下 ,然而父亲终究不放心 ,似乎只有他才能“压住阵”。等父亲赶到 ,已是第二天凌晨 ,见到弟弟方知考试已结束了好几天 ,当即父亲又与我匆匆忙忙登上了回家的列车。连日的奔波使父亲有些疲惫 ,他靠在椅背上沉沉地睡着了。随着车厢的晃动 ,父亲的头也轻轻地左右摆动。我就坐在父亲的对面。30年来 ,我第一次坐下来这样仔细、认真地端详我的父亲 ,他的胡子、头发已白过了半 ,额头刀刻斧凿般地横亘着几道深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