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建明 《奋斗》2013,(12):62-63
徐九思,字子慎,江西贵溪人,嘉靖四年乡试中举。明武宗、世宗、穆宗和神宗四朝为官,虽官位不高,但刚正廉洁,爱民如子,其政绩最突出的当是他在句容县令任上。到句容不久,同僚及当地百姓就逐渐了解到其“为官三字经”,即:勤、俭、忍。  相似文献   

2.
明嘉靖年间,在海瑞之前有个徐九思,其清廉惠民、勤于职守的名声不亚于海刚峰。徐九思,字子慎,江西贵溪人,嘉靖巾任句容(今属江苏)县知县。九思为官自奉清廉。力行勤俭。他“生平不嗜肉,惟啖菜”。居堂中挂一幅青菜图,旁书:“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以此来鞭策自己。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1,(23):78-78
“民不可有此色,士不可无此味”,这是明朝的徐九经在句容当县令的时候写的。因为有个戏叫《徐九经升官记》,所以大家对他比较熟悉。不熟悉的是,他画画也不错,画了棵白菜挂在堂上,旁边题了这两句诗。后来他离开句容了,老百姓就把那棵白菜刻下来,还刻了“勤俭忍”三个字,称之为“徐公三字经”。  相似文献   

4.
让警徽闪光     
申公元,山西临汾地区公安处处长,这个名字对于临汾地区的百姓来说,并不感到陌生。这不仅因为他是“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十佳标兵”获得者,更因为他在百姓心目中,是正义的化身,他那敢于碰硬、刚正不阿的凛然正气、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百姓中有口皆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临汾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出了勃勃生机。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就在这座城市里,暗藏着几个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流氓团伙。看着堆积案头的一份份血泪状,听着群众的声声哀诉,申公元的心…  相似文献   

5.
在夏县,梁雨润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人们亲近他,爱戴他,谁家有了难事自然就会想起他。  在县纪委,赠送给梁雨润的一面面锦旗、一块块牌匾挂满了会议室,上面书写着“人民好公仆”“当代包公”“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等字样。  梁雨润 1998年 6月担任夏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他上任只有两年多时间,为什么在人民群众中有这么高的威信 ?当地的百姓回答说:“老梁是个‘百姓书记’,心里时刻装着我们啊 !”  为了百姓,他敢于动真碰硬  查处案件是一场较量,常常是要冒风险的。梁雨润在查处 5顶“大檐帽”欺侮一顶“破草帽”的…  相似文献   

6.
赖红艳 《廉政瞭望》2010,(18):60-60
合江县从2009年3月在县电视台开通“荔城阳光政务热线”节目以来,坚持以“倾听百姓民声、解决百姓难题”为宗旨,在演播厅值守热线的同时,大胆探索开展阳光政务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简称“四进”)活动,架起一座千部群众的“连心桥”。  相似文献   

7.
赵亚兴 《奋斗》2007,(1):58-59
人活着,总得要吃饭。天天吃饭,自然有时也会想到“饭从哪里来”这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有个皇帝,大概是想让太子从小懂得“稼穑艰辛”.问他“饭从何来”,太子睁大眼睛,傻呼呼地说“饭从米来”。大多数人恐怕还没糊涂到这个份上。头脑清醒的人,还是常提醒自己别忘了“吃百姓之饭”。河南内乡县县衙的三堂前,悬挂着康熙十九年由内乡知县高以永撰写的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相似文献   

8.
38年了,他断案何止千万件。嫉恶如仇铲不平。热情似火为百姓。只要与破案有关的事有求于他.不论是农民还是特困职工,他都来者不拒。经他认定了的.自然感谢有加:经他否定了的。也是心服口服。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毛头小伙.到全国公安系统文栓专家.他走过了一条艰辛的攀登之路。他就是被国家科委授予“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  相似文献   

9.
公恩不私谢     
郭庆晨 《奋斗》2005,(8):55-55
在湖北襄阳的岘山有一名碑曰“堕泪碑”。此碑是为纪念西晋开国宰相羊祜而立的。羊祜一生仁德,他去世后,襄阳百姓为纪念他.特地在他生前喜欢游憩的岘山刻下石碑,建起庙宇,按时节进行祭祀。由于人们一看见石碑就要落泪.故称之为“堕泪碑”。  相似文献   

10.
赵亚兴 《奋斗》2004,(8):55-55
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百姓书记”的梁雨润,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梁雨润,为什么“感动中国”?是以他心中有百姓感动中国。他把百姓的疾苦、冷暖、安危记在心头,把百姓所盼、所怨、所恨记在心头。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官可以不当,百姓的事不能不管。”  相似文献   

11.
英国一名亿万富翁想将伦敦一座附带林地的空屋改建成世界上最高价的建筑物——一座价值1.3亿英镑的豪宅,但他遇到了一个麻烦。一名在这座林地居住了21年之久的流浪汉哈里·海洛维斯无论如何就是不肯“搬迁”。  相似文献   

12.
韩正卿,甘肃省宕昌县人,生于1934年,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入党,历任原武都县东江公社党委书记,民乐县委书记,定西地委书记,省委常委,省“两西”建设指挥、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省引大入泰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党委书记,省政协副主席。 韩正卿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坚守一名共产党员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精神高地,演绎了一位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在百姓心中筑起了一座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丰碑。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老省长张体学是一位恤民、爱民、为民的领导干部,被誉为“人民的公仆”、“布衣省长”、“咱们的好省长”。毛泽东非常欣赏张体学。称赞他是“党员干部的一杆旗”。1973年,张体学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时年58岁。1990年重阳节,张体学的骨灰由北京八宝山迁往湖北黄冈革命烈士陵园,黄冈当地百姓扶老携幼迎接,万人空巷。  相似文献   

14.
2004年的寒冬,在连结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吉木乃口岸国门前不远的一个高地,竖立起一座并不起眼的新坟。在遗体安葬时,人们按照当地人的习惯,让他头枕东,脚朝西,背靠着祖国的疆土,永远守望着西部的边境线,以表达他爱我中华、屯垦戍边的生死恋情。他被人们称之为“百姓公仆”,他以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留给了人民无尽的怀念,在人们心中矗立起一座永远的丰碑。  相似文献   

15.
他是一位有着30年军龄、38年党龄的“老兵”,经过部队这座大熔炉的冶炼.他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少校军官。在任玛沁县人武部部长的8年时间里,他和官兵同舟共济、协同努力,使人武部成为国务院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国防部表彰的“全国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集体”。他本人多次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老高原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6.
《党建》1994,(6)
心系群众情洒乡邮唐令华与共和国同龄的余国印,1976年一脱下军装,就当上了湖北省郧县杨溪邮电支局的乡邮员。他负责投递的任家乡有8个村,1300多户,分散居住在“九岗十八洼”的沟沟岔岔里。每走一班要涉6条河、翻几座山、过15道梁。为不耽搁百姓的报刊信件...  相似文献   

17.
清水,无色无味,透明见底,清澈纯净。正是因此,古往今来,百姓常以“清水”褒奖“清官”。史载:昔日海瑞为淳安县令时,廉明清正。在他离任之际,百姓手捧一碗碗“清水”,出郭相送,依依惜别。1944年9月11日,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在河南八里庄战斗中不幸英勇献身。次年2月5日,在他的灵柩安葬于半城镇(今属江苏泗洪县)那天,当地群众家家都在门前的供桌上摆放一碗“清水”,以怀念这位“清官”清廉如水的一生。  相似文献   

18.
《党建文汇》2013,(10):5-5
“有的党员想给我或者给村委会提建议。当面不好说.但通过联户组长开会时,和他身边熟悉的人他就敢说了。这样意见就被反馈上来了。”谈到华西党建工作,村党委书记吴协恩一脸的喜悦与自豪,“党员联户制度的建立.把百姓的想法和需求定期带到支部会和党委会上.充分发挥党员和党支部的作用,解决基层党员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时下“情结”这个词挺时兴,借词一用,可把 “爱民心” 叫做“百姓情结”。所谓“百姓情结”,也就是对老百姓的感情、态度。对于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有没有“百姓情结”或“百姓情结”是否深厚,实在不是一个小问题。 我们有些领导干部的“百姓情结”很深很浓。被誉为“人民的好公仆”的孔繁森,把自己的心与老百姓的心紧紧贴在一起。在零下20摄氏度、风雪狂舞的高原,他甘愿自己挨冻,毅然脱下毛衣毛裤,送给受灾的藏族老阿妈;他抚养3个藏族孤儿,自己工资不够用,宁可 3次偷偷到医院去卖血,也决不向国家伸手……多么可贵的“…  相似文献   

20.
《求贤》2011,(11):37-38
“干出一番事业,造福一方百姓,这是他考取村官后最大的心愿。”付树军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怀着对农村工作的热忱.2008年底考取为天津市首批大学生“村官”,被派驻到宁河县廉庄乡岳道口村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在2009年村党支部换届期间.被选举为村党支部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