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仰”一词,由于它本身的多义性,需要人们从多维视角,对它作进一步的辨析。信仰并不限于宗教,它应当包括人生的理想、信念、处世原则以及人生境界之类。因此,就有像爱因斯坦所说“宇宙宗教”那样的“无神论”的宗教。弄清信仰与真、善、美之间的联系,提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是我们在讨论科学与信仰关系时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浅谈邪教不是宗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宗军 《理论学刊》2004,3(3):78-79
宗教,原意为有限者(指人)与无限者(即神)的“再结合”。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宗教是由一些基本要素组成的系统。宗教学之父缪勒在《宗教的起源与发展》一书中写道:在一般语言里,我们使用宗教一词至少有三层意思:首先它指信仰的对象,其次指信仰的力量,第三指  相似文献   

3.
康德的宗教理想是一种理性的道德宗教,“道德信仰”是道德宗教的基础,是以道德为基础的理性的信仰.在宗教中树立“道德信仰”,就是在对终极存在者的虔诚信仰之中突出道德的地位,强调终极存在者的道德位格,并把对道德情感、道德法则乃至道德行为本身的信仰作为宗教的核心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全民信教”一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民族理论教材和民族理论教育之中。例如,谈到我国宗教问题的基本特征中的民族性时.认为我国大多数民族信仰宗教,有的民族基本上是全民信教。一个民族一旦接受了某种宗教,宗教就会走进该民族的生活,影响该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学艺术、伦理观念、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据一定时期的民族理论特别是宗教问题专题的教学实践,笔者产生了这样一些粗浅体会;如果不加以一定的时间及其他条件的限制,笼统地使用“全民信教”这个概念,不能准确地反映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特点·不能准确地反映社会主义时期宗…  相似文献   

5.
李琼 《学习月刊》2010,(2):27-29
宗教历史悠久.而“宗教教育”一词的出现并不久远。19世纪末就有一群美国自由基督教的人士开始使用“ReligiousEducation”.但是一直没有很多人采用他们的说法.也没有产生定义方面的共识。比较常用的说法是“Christian Education”。英国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其公立学校就开始要求学生必修宗教教育.而且每天都要聚会膜拜.英国把宗教教育的责任交给了中小学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社会上信仰宗教的人增多和对宗教认识的日益多样.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共产党员参与宗教活动、与宗教界人士建立密切私人关系的现象逐渐增多,有的党员实际上成为宗教信徒。与此同时.社会上乃至党内出现一种声音,认为应该“开禁”,允许党员信教.还罗列出党员可以信教的种种理由以及党员信教的诸多“好处”.甚至指责不允许党员信教与宪法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精神相违背。事实上.我们党关于党员不能信仰宗教的原则立场是一贯的.从未有过丝毫动摇。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应保持清醒认识.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毫不动摇坚持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7.
说到信仰,青年学生最易联想到的便是宗教、神灵乃至迷信、巫术等等。这种信仰精神的认识局限实际上是与我们的信仰转换和民族文化特质紧密相连的。早在夏商之际.宗教信仰还颇为盛行,只是到了商纣王的纵身一炬,“君权神授”的谜幔才慢慢被“民本”“德治”“仁政”等现实的政治理念所代替。而继以维持这一领域的信仰也被改换为“先人崇拜”,同时,与之适应家族、家庭也成为个人的社会存在形态.而“家国同构”的政治组织形式最终为此提供了权威基础。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初期也是宗教开始拨乱反正的时期,这种拨乱反正不但表现在对以往宗教工作中的错误进行了系统纠正,还表现在对一些有关宗教的错误认识的探讨与正本清源。学术界遵循了“学术需理性,信仰要宽容”的原则开展宗教研究。这其中,如何理解“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句话,是学术界争论最为激烈的核心问题.这涉及宗教的本质及其社会作用的问题。关于马克思的这句话,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做了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党务信箱     
《党课》2006,(4):46-47
“离退休党员应如何交纳党费”;共产党员为什么不能信仰宗教?对党员信仰宗教应如何处理?;在讨论预备党员转正的支部大会上,支委会可以先表态吗?;……  相似文献   

10.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43个民族中约一半人口信仰宗教,有近10个少数民族几乎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宗教信仰在教民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构成了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一部分。因而全面正确理解江总书记关于“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指示精神,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新时期我们党的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韩震 《唯实》1996,(Z1)
由于中国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信仰,儒家思想千百年来实质上就代行了宗教的功能——由于这个原因它也被称为“儒教”。对于中国人来说,儒学不仅是一种理论体系和观念形态,更是一种信仰的支柱和生活意义的依据。正是由于这种宗教性质的功能,正是由于孔夫子在中国人心目中的神圣偶像的地位,儒家学说才积淀成为中国文化心理结构中的主体成分,凝聚为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 “五四”时期的进步知识分子正是看到孔孟学说对中华民族的这种准宗教功能的影响,才意识到如欲改造中国,使中国走出“中世纪”,不能仅停留在引进电气声光的器械之物上,也不能只停留在推翻皇帝、建立共和的层次上,而是要彻底改造国民心理,重建国民精神。而进行这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重建中国的信仰和价值观念体系——这非得批判儒教不可。 儒家学说中起准宗教功能的以及造成很大消极后果的成份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圣贤崇拜,是把人生理想作为一种既定的目标来信仰的心态。(在圣贤崇拜方面,道家无非是儒家的一个补充。在《老子》这本书中,“圣人”这个词出现过20多次,经常用来指“天  相似文献   

12.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加强民族团结 ,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 ;在处理与宗教的关系上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则 ,坚持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加强和改善党对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的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80年来主要是建国以来处理民族、宗教问题上的宝贵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3.
亲爱的同学: 你好! 谢谢你来听我关于信仰的讲座,并在课后跟我继续探讨。我作为一名“思修”课老师,作为一个从事信仰研究的学者,也作为一个有26年党龄的党员,确实也有些话要跟像你这样的同学们说。而且,我很乐意跟你们入党积极分子一起谈论信仰问题,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信仰追求,  相似文献   

14.
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四月公布的、交付全国各族人民讨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这与一九五四年宪法的规定完全一样。七十年代两个宪法的规定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宣传无神论的自  相似文献   

15.
我国既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调恩来同志在详细考察这一情况后,得出如下结论:中国的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宗教;在少数民族群众中信教的人占很大比例;有不少的少数民族是整个民族信仰一种宗教。因此.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有密切关系。面对这一客观实际情况,周思来同志在论述民族问题时必然要涉及到宗教问题。认真执行少数民族宗教政策是周恩来同志所一贯坚持的,在坚持执行这一政策的过程中,周恩来同志又有独到的理论建树。这些理论建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存在宗教信仰是必然的长期的。周恩来同志说:“宗教是会长…  相似文献   

16.
由于内地都市宗教场景的异质性,藏族流动人口的宗教信仰在外在表达形式上有所变化,而内在信仰变化甚微.宗教表达形式的变化不能简单归纳为信仰虔信度的降低,而应综合考虑迁入地城市践行宗教行为的宗教成本,以及目前较为普遍的藏族流动人口中“次级代理行为”的普遍存在.内地都市宗教场景的变化有利于降低藏传佛教的场景依赖性,进而促进宗教信仰与理性的分离,实现藏传佛教的现代转换.对城市藏族流动人口应实现社区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就等于没有灵魂。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根本信仰是马克思主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现在一部分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出现危机。有的竟然附和马克思主义“破产论”、“失败论”和“真理多元论”,有的信神、信鬼、信迷信、信宗教,热衷于烧香磕头、求神拜佛,并认为这是自己的私事,党组织不该过问。浙江富阳县原县  相似文献   

18.
徐治彬 《世纪桥》2012,(11):58-60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五所高职院校学生信仰宗教及理想信念状况的调查,分析了高职生信仰宗教对理想信念教育产生的严峻挑战,提出了高职院校在高职生信仰宗教趋于升温的新形势下搞好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宗教的信教人数都在不断增加。近年来,“宗教热”在农村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宗教与经济的关系一直备受学者和社会的关注。基于此我们特别选择信仰比例比较高的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宋峡村进行了一次问卷及访谈调查,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20.
《军队党的生活》2012,(3):35-35
空军某部干部李想问: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为什么军人和党员不允许信仰宗教,参加宗教活动?答: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