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一 人类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继承和创造的过程,为了使人类文化创造不至于因个体自然消失而消亡,人类需要档案作为载体使之广泛传播和永远流传.人类就是借助档案,使前人的文化创造得以沉淀、积累,铺垫成为进步创造基石,进一步创造的成果又以同样的方式积累在档案库,从而成为后人继承和发展的文化资源.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档案作为文化载体的作用得以确认.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化与开展,人类进入了一个数字符号化的生存空间。在此空间之内,人类文化实践活动的对象将越来越多地被"符号化存在"所取代;活动本身也因信息技术符号化、虚拟化所具有的模拟能力,使人具有可以亲身体验沉浸在这种虚拟环境中并与之相互作用的能力而为人类文化符号能力的施展提供了某种契机,从而也使人们相对独立、有效、全面地开展信息符号型文化实践成为可能。一种突显深度符号化的人类文化创造——信息符号型文化创造实践将越来越成为具有普遍性的人类文化创造方式。  相似文献   

3.
宗教不仅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而且是一种普通而持久的文化现象。人类宗教的发展与人类文化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包容、相互渗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宗教与文化的关系及其相互间的作用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原始社会和大多数宗教神权制社会中 ,宗教与文化是统一的 ;中世纪封建社会宗教对文化进行禁锢 ,阻碍了文化的独立发展 ;近代以来 ,宗教与文化相分离 ,文化成为完全独立的领域。但文化是宗教产生的源泉 ,宗教的本质依赖于人类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是历史发展的内驱力;代表先进文化,是政党具有先进性的显著标志。人类文明越发展,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在当今社会,文化已逐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的矛盾与冲突也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和冲突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与否,既取决于经济实力,也取决于  相似文献   

5.
和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范畴。"和"观念是在农业、饮食、音律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继而发展出"和实生物""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保合太和""协和万邦"等观念群,共同构成了和文化的基本内涵,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了和文化的思想精华,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创造性转化。深入挖掘和文化的内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当今世界越来越成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任何新理念的构建都需要文化上的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离不开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重要的思想因子;文化自信能为解决全球化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挑战,顺利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我们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中,讲好中国故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当今,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关系人类社会发展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性问题,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调动人类一切文化资源,尤其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儒家人文主义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影响因子,应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完成自身的现代化转化,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智慧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已成为新一代公民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高等数学教育如何不断地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 ,它既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状况和文明程度 ,又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及其方向。国家的发展和强盛 ,民族的独立和振兴 ,人民的尊严和幸福 ,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世界上每一个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 ,而这种特有的文化就成为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当今世界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 ,不仅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  相似文献   

10.
人类探寻普遍主义的方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文化多样性与普遍主义之争目益构成了当代文化哲学中的焦点问题。一种具有普遍主义、为人类所能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文化共识话语的现实生成,是化解文化冲突、谋求人类和谐相处的可行之路。以往人类探寻、钩稽普遍主义的方法因其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的内在缺陷无法找到真正的普遍性,而实质上,普遍主义诉求的必然性、普遍性蕴藏在普遍的人类社会实践需要中,不能在具体、真实的人类生活之外去讨论普遍主义;否则,它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必然失去存在的合法性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文明造就了不同的法律文化,不同的民族精神孕育了不同的法制思想。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和法制思想以其独特的把握世界的方式,体现着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但如何将传统人文精神中与现代法治相冲突的地方转换过来,加速法治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陇之秦文化,就是一部放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独特品质。陇之秦文化的历史源起,一是陇之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是秦文化发祥的初始条件,二是陇之本土文化构成了陇之秦文化的命脉和基石,三是陇原地处边陲、多个民族在此聚居、多种文化在此交流碰撞,四是陇原宜耕宜牧、使陇之秦文化兼具农牧两种文明生成、交融的特征。陇之秦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一个“功”字,即踏实苦干、遵法守纪、建功立业、开拓进取的事功精神,推动了秦人事功制度体系和人生价值体系的确立。事功精神内含两个基本要求,即尚贤尚功和赏罚分明,前者是事功的精神激励机制,后者是事功的物质激励机制。陇之秦文化,正是以这种事功精神为核心和灵魂,使其质朴大气、好勇尚武、事功精神、自强不息、开放融合、变法创新、法治原则、大一统精神等文化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和淋漓尽致的体现,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文化品质。陇之秦文化,对今日陇原文化建设、经济腾飞、各项事业的振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大统一,无疑具有良好积极的启发意义、凝聚效应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审视有其特定的内涵、它是美国特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产物,是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民主政治。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国情,因而绝不能照搬照抄其政治制度模式。但不照搬照抄不等于不借鉴其制度中折射的宪政思想,其宪法至上的原则、限权制衡的思想、人民主权与基本人权的原则无不体现着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我们应结合中国的实际,以开放的心态共享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4.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重要源头,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典型代表。与其他中国革命精神相比,井冈山精神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特性。井冈山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科学性;井冈山精神产生于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具有引领性;井冈山精神凝结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精髓,具有传承性;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源头,具有开创性;井冈山精神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大众性。  相似文献   

15.
唐先生认为,以儒家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精神在未来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中必然担当起神圣道统的责任。中国未来文化的发展,要充分保持儒家人文精神,并以之融摄中西方一切文化形态、文化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一方面使中华人文精神得以真正传承和扩充,另一方面克服西方文化所固有的弊端而使世界文化得以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文化资源,其中尤以和谐人格思想重视由人的内心和谐而外化出现实生活的和谐,是当代青少年健康和谐人格养成的重要文化资源。儒家君子人格主张人的全面发展,将人的生命价值指向于丰满的精神文化维度。君子人格有丰富内涵,但其核心是仁、智、勇三种基本美德。在现代情境下,将儒家君子人格进行转化和重新阐述,是当代青少年人格养成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对自由、理想、完美、永恒的渴求,是人类存在的根本,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为之奋斗不息,这一贯穿整个人类历史进程的渴求,似乎离人越来越远。面对人的悲剧命运的被动存在,是勇气和希望给了人以超越的精神。艺术总是时时不忘将勇气和希望带给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把人类的所有渴求都展现在了它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中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教育生态也随之呈现变化。在办学理念世俗化和功利化的影响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日渐淡化、边缘化,致使大学的理想、使命与精神几近丧失,大学的人才培养功能严重弱化,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为扭转大学教育的非正常局面,国家早在13年前就开始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工程",但无论在文化素质教育的观念、步骤、效果上都难如人意。究其根本原因,终在整个文化生态亟待优化。人的成长,重在精神。大学教育重在传承文化,促成学生精神成人,这是大学教育的文化担当。这种"担当"敦促一些大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任重道远,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在观念形态与实践效果上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诸多理论问题与实践经验进行了探讨与交流,2008年5月在杭州召开的"第四届华东地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研讨会"的重要收获。在此,我们特意将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罗昌智教授关于本次会议的综述,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研究所夏中义教授所主持的团队在上海交通大学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成功实践予以刊登,以飨读者,更期望能对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及探索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中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教育生态也随之呈现变化。在办学理念世俗化和功利化的影响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日渐淡化、边缘化,致使大学的理想、使命与精神几近丧失,大学的人才培养功能严重弱化,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为扭转大学教育的非正常局面,国家早在13年前就开始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工程”,但无论在文化素质教育的观念、步骤、效果上都难如人意。究其根本原因,终在整个文化生态亟待优化。人的成长,重在精神。大学教育重在传承文化,促成学生精神成人,这是大学教育的文化担当。这种“担当”敦促一些大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任重道远,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在观念形态与实践效果上都有待进一步加强。2008年5月在杭州召开的“第四届华东地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研讨会”对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诸多理论问题与实践经验进行了探讨与交流。在此,我们特意将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罗昌智教授关于本次会议的综述,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入文学院文学研究所夏中义教授所主持的团队在上海交通大学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成功实践予以刊登,以飨读者,更期望能对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及探索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唐君毅先生认为,中国文化精神的重建及中国未来文化的创造,必须是在自作主宰的基础上于学理上、精神上、观念上、思想上将中西方文化精神全盘打通、涵盖融摄,再综合创造。大体上,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建立起自己立根立足的超越理想和理性心灵;明了各种西方文化精神形态赖以成立的共同理念基础;反求诸已以寻找我们欲学习的西方文化精神的内在根据以达合内外之道;充量理解西方文化精神的基础上重建中国纯粹精神文化、中国社会文化精神以及中国社会生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