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4年来她风雨无阻以一个母亲的博爱之心同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一起精心护理、关爱着一群孤残孩子,她被这群孤残孩子亲切地称为石妈妈,她就是山东省桓台县人民医院助产士石淑娟。"看到那些被父母抛弃的孩子,我伤心地流下眼泪。我想给他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未来的特教老师,十分欣赏世界著名诗人泰戈尔的一句名言“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是的,每一名特教老师就是一片绿叶,用爱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孕育着残疾孩子的幸福,承载着千百家庭的希望,书写着社会的文明,塑造着人类的未来,践行着特教人崇高而神圣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山东人大工作》2007,(7):F0003-F0003
袁敬华,山东省夏津县精华聋儿语训希望学校校长,1998年当选德州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2003年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袁敬华始终坚持情洒特教事业,心系残疾学生,在特教这块充满真情和爱心的园地里,十几年如一日地辛勤耕耘着,从办学到现在已有380多名孩子能开口讲话,其中106名学生进入正常学校就读,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大代表的赞歌!  相似文献   

4.
凝望父亲     
董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父亲坐在书房里靠窗那套软垫沙发上,两手捧着一盏新沏的铁观音,白烟袅袅,凄凄切切半蒙住他那有风有霜的脸,沙发的蓝绒底子洒满翠绿竹叶,衬着窗外一丛幽篁,格外见出匠心。"看到这里,我心中蓦地一动:难得他如此用心,把目光定格在父亲身上,为父亲描摹了一幅细腻的工笔。那一刻,父亲像安睡在他目光中的孩子,凝然静谧。细细的美好,茶香一般氤氲着。我只记得看到孩子熟睡时,我才会有如此细腻的心思。孩子在我的前方,我一直注目着她。正如父亲,他的视线里更多的是我。父亲总喜欢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精彩     
因为爱,他的生命才精彩;因为爱,这个世界才精彩。他把爱的种子播撒在聋哑儿童的心田,为他们撑起一片绿色的天地。因为他明白,只要心中珍藏起美丽,再苦再累的生活也是最美的享受。 他就是我国特教界的特级教师,现任全国特教研究会秘书长,原北京第一聋人学校校长李宏泰。 (一) 从事特教工作43年的李宏泰,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中国的特教事业也为自身赢得了荣誉和光彩。当然,他走过的路是沟沟坎坎。曲曲  相似文献   

6.
正裴洪光,众多特教工作者中的平凡一员。在从事特教工作的20多年里,他以满腔热情,执着追求,辛勤耕耘,用爱描绘不平凡的人生轨迹。大爱无声特教学校的教育对象都是视障、听障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贫困,有的家长连自身生活都不能自理,更不要说照顾孩子。为了能让孩子们安心学习,裴  相似文献   

7.
熊春艳 《当代广西》2013,(17):44-44
南宁市人民路东段小学的李祥军老师从事特殊教育22年来成绩斐然,荣获了许多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荣誉的背后是超乎常人想象的持久的艰辛付出。1991年7月,李祥军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南宁市人民路东段小学任特教班班主任。19岁的年轻仔搞特教,他有能力吗?他能支持多久?质疑声纷至沓来。而现实也很快让这个自信满满的年轻人看到了它的残酷。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众多媒体和报刊杂志上经常出现关于聋哑人犯罪落网的报道,作为从事特教教学工作十余载的我,每当看到这,“辛酸”的滋味顿然充溢胸膛,总会不禁地扪心自问,这是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失败?难道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教育成果——“桃李”满天下吗?思考之后笔者认为,形成如今这种态势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环境的不利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由于聋哑人存在生理上的特殊性,父母对他们往往会产生种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一种是放任惯纵。许多家长对这些孩子都怀着怜惜…  相似文献   

9.
李家同 《中国减灾》2011,(18):42-43
不说话的孩子第一次看到这个孩子的时候,是三四十年前的事了。当时我在大学念书,推了脚踏车正要上学,看到一位警察用绳子牵着一个小孩子在街上走。孩子大概不到十岁,没有穿上衣,又瘦又黑,双手被绑在身后,另外一条绳子将他五花大绑,绳子一端由警察拉住。30年前,汽车很少,警车也少,警察抓了犯人,常常只好在  相似文献   

10.
我看到一个孩子—口。匕n Ant匕ony Davies献给全世界马术治疗的残疾儿童我看见一个不会走的孩子,坐在马上,说着笑着。他骑着马穿过了开满雏菊的田野,虽然他仍不能独立地行走。我看见一个没有下肢的孩子,骑马穿过绿色的森林,来到了除了在轮椅上他从未坐过和见过的地方。我  相似文献   

11.
转眼间,已经几个月过去了。 几个月来,我自始至终都不敢相信斌斌已经离开了我们这个事实。白天,一闲下来没事,我总会听到斌斌那亲热地喊“妈”的声音;一听到有人敲门,我就忙不颠地跑去开门,总以为是斌斌回来了,到了晚上,我几乎夜夜失眠,偶而闭上眼睛,全都是斌斌的影子,有他小时候的模样;有他穿警服的神态;更有他在大街上躺倒在血泊中的惨状……   斌斌,我的孩子,你回来吧,我已经做好了你最爱吃的抓饭、拌面,就等着你回来和爸、妈一块品尝;斌斌,我的孩子,你快回来、快回来吧,你难道忘了,全家人都等着你参加明天的订婚仪式吗 ?   斌斌是我最小的孩子,他上面有四个姐姐、两个哥哥。   1990年,斌斌高中毕业了,正当全家人张罗着给他找个事做的时候,他却瞒着我和他爸,偷偷报名要参军。当时,闻知此事,我死活不愿意,因为就在一年前,我已经有一个儿子在部队牺牲了,我伤透了心,当时,我才 50刚出头,听到噩耗,一夜之间白了头,我实在不想……看我这儿说不通,斌斌没办法,就叫来了他的姐姐、哥哥,大家一齐做我的思想工作,看到孩子那铁了心的样子,我最终答应了他的要求,但加了两个条件,第一就是到了部队要好好干,第二是每个月寄一封信回来。好在孩子还...  相似文献   

12.
52岁的安徽人年师傅,在杭州三十多年了。去年,年师傅到杭州拱墅区景翠公寓小区当垃圾清运员,到现在刚好满一年。近日,年师傅在小区做垃圾分类时,捡到一个信封,里面是一查整整1万元现金,他立即报警,在警方帮助下物归原主。失主要给感谢费,年师傅谢绝了,但主动要求失主给他颁发一张奖状,“家里四个孩子(孙子),我主要想教育教育我们孩子拾金不味,(我)要以身作则”。  相似文献   

13.
19岁的陈旭东(化名)已经在麦当劳北京苏州桥分店工作3个月。在餐厅负责收拾桌子、整理垃圾箱的陈旭东一刻也不闲着,你很难想象他是个智力有障碍的孩子。一个残疾孩子走上社会,需要父母、特教老师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他的梦想是当一名特殊教育老师 邱新会自幼身患小儿麻痹,左腿落下残疾,小时候,他就有一个梦想,长大了要办一所专门招收残障孩子的特殊教育学校,让所有和自己一样的残疾孩子都能够在这里得到良好的教育,没有自卑、没有歧视、快快乐乐的成长.1998年,邱新会拖着残疾之躯,从7张破床、5个小凳子起步,租房办学,历经6次搬家,近20年的特教生涯里,让1000多名聋哑儿童、轻度智障儿童、孤独症儿童告别无声世界,改变了人生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由王江民先生出资设立的“江民特教园丁奖”,2001年至2010年每年颁发一次。经部分省残联与教育厅、教委推荐、评选,由中国残联研究审定,李银环、张钟、赵莲琴、付海鸥、王儒相、张强、陈丕霞、张贵建、潘离、赵吉昌等10名特教老师获得2004年度该奖项。本文主人公张贵建本身也是残疾人,他克服困难、献身特教的事迹,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6.
我是個中學教師,廣東台山人,今年四十四歲。我出生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一九六○年回國定居。一九六四年從廣東汕頭華僑補習學校高中畢業,同年九月考入廣州暨南大學。大學畢業後,一九七○年八月,我被分配到離台山縣城五六十里地的一所偏僻的農村中學教書,直到現在。我剛來到學校時,看到這裹許多農家的孩子都不上學,文化很落後。我就經常利用家訪的機會,動員他們讓孩子去讀書。  相似文献   

17.
我虽然到了生育的年龄,要不要宝宝,我犹豫不决。要小孩子吧,一怕小孩子被遗传耳聋(本人听力不好),二怕养不起(培养小孩的成本太高)。不要孩子吧,我很寂寞无助,听力不便时很需要他(她)来帮助照顾。我的某一亲戚忠告我,要生孩子要三思而行,万一他(她)被遗传耳聋,他  相似文献   

18.
《中国保安》2013,(14):80-80
编辑者师: 我做保安员已有3年多了。近期在执勤时,发现有一个6岁左右的小女孩颈部疑似有伤痕,但我又不太确定,没有上前询问,后来又一次看到她胳膊上也有多处明显的大块的青紫伤痕,便上前询问,小女孩说是她爸爸打的。于是我向街区派出所报警,后来警方介入后,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孩子遍体的伤痕让医生很震惊。医生询问随同来的父亲程某,孩子身上的伤痕是怎么回事,程某声称,是孩子不小心摔伤造成的。而医生认为,孩子身上的伤应是遭受过严重殴打所造成。在接受警方询问时,程某承认有一些伤是他打的。但孩子胸、腹、头部及四肢有十几处留有内伤,反应出程某手段粗暴,涉嫌虐待罪。请问,虐待罪具体应该如何认定?  相似文献   

19.
从事特教工作5年来,在与聋生的交往过程中,我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对他们也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一)聋生具有独特的世界观及心理特征由于听力的欠缺,也由于环境的影响和受教育程度的欠缺等,部分聋生会表现出幼稚、思维简单等特点。这部分孩子大多内心有自卑的一面,但隐藏得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特教教师,我深感自己肩负的重任,要使聋儿开口说话,就必须用慈母般的爱温暖聋儿的心。从我走进特教领域的那一刻起,就决心把自己满腔的情、真挚的爱,奉献给聋儿康复事业,奉献给心爱的孩子们。”说这话的是新疆奎屯市实验幼儿园聋儿语训中心特教老师范素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