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十年来中国青年价值取向的演变”,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计划重点科研项目——“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价值观与社会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中国社会这十年来的变化超过了近代的任何时期。最震撼人心的变化又是价值观的演变,其中青年的变化又是最活跃的部分。正如该课题的课题论证报告中所说,对青年的“价值观的演变过程,运用社会学的方法,进行实际的调查研究,掌握青年一代思想发展的动向,有助于结合实际对人的价值、个人与集体、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理论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当代青年的职业价值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业对青年人来说,不仅意味着实现经济自立,更是完成向成年人过渡的必要条件。青年人通过就业谋生,也通过就业谋取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表现其社会责任感,从而走向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青年对职业的评价和择业因素的考虑,是了解和研究青年价值取向的重要指标。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变革必然影响青年的职业价值观。现将“十年来中国青年价值取向演变”课题组1988年和1990年两次调查中有关职业价值观部分的统计数据作初步整理和分析。一、新旧观念交错的职业评价据1988年春夏之交的抽样调查,2552名16岁到35岁各种不同从业身份的城镇青年,对问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3)
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变革过快必然引起强烈的社会转型,社会的转型又会引起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与冲突。尤其是处于价值观形成与定型的青年,在这场市场经济的洪流冲刷之下,价值观经历着明显的演变和分化并出现新的特点。人与人之间出现冷漠怠责、信任危机,青年人仇富心理,拜金主义等人际异化现象层出不穷。如何正确引导青年价值观已成为当代社会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这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沛沛对CSSCI关键词标引次数和论文被引频数两组数据的分析表明:1998-2008年间青年研究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青少年内各种群体的研究,青少年人的教育问题,青年人的心理、行为、性别与人际关系研究以及青年群体中的文化与价值观研究等。而从关键词标引变化表明,青年研究热点与社会变迁尤其是政策演变紧密相关,而且还与社会热点相联系。另外,对《青年研究》中的作者进行分析,展示青年研究中的核心作者群。  相似文献   

5.
无论农业现代化还是乡村建设行动,都寄望于青年农民承担更加积极的角色。基于对国内外青年农民研究现状的初步梳理,发现:国内青年农民研究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呼应,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性、阶段性和政策导向性;青年农民文化与价值观、新型职业农民以及青年农民返乡创业是排名靠前的三大研究主题。未来关于青年农民的研究可在青年农民的规模、类型与特征,青年农民与农业现代化,青年农民与城乡社会,青年农民的社会生活,国外青年农民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化和拓展。对青年农民研究的深化也有助于"十四五"规划真正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6.
青年价值观是决定青年行为的心理基础。青年是社会变革中最活跃的力量,青年价值观的变化发展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改革有着重要影响。从价值观的视角研究青年,能较准确地了解青年在选择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交往方式上的变化趋势,这对指导青年的社会活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贺璐  颜咏雪 《学理论》2011,(10):320-321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必然引起价值观念的分化与冲突,而价值观念的分化与冲突又必将深化社会转型。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年,其价值观正经历着演变和分化,各种矛盾与冲突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8.
展望新人类--全球化与青年价值观的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互动关系,探讨被称为"新人类"的青年及其价值观有哪些新意?在全球化加速的今天,这些价值观的演变对形成人类的共同价值会有什么关系?在生产力空前发展、各国都面临价值转型的重要时刻,又有哪些新的价值追求在萌芽?本文试图由此探寻在全球化进程中青年价值观演变的某些轨迹.  相似文献   

9.
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忧喜并存的局势。一方面,繁杂社会思潮、消极社会心态、杂芜网络信息,以及机制建设滞后、活动华而不实、思想行为中转化不足等延缓培育实践的推进;另一方面,已有的研究与实践成绩、社会历史条件、青年特有优势,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此,积极引领青年正确对待社会思潮,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引导青年正确思想,在青年中培养积极的社会心态,利用已有条件深化研究与创新实践,合为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陈剑 《理论导刊》2022,(8):117-121
当代青年人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正在由“垂直集体主义”向“水平集体主义”转型。青年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转型带来了全新的价值观表征,青年人在对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认识上经历了从“权威”到“平等”的转型,在对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态度上经历了从“服从”到“主动”的转型,在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行为上经历了从“要求”到“创造”的转型。“水平集体主义”价值观向度下青年的价值判断心理机制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中包括对集体身份的识别和认可、对集体主义层次性的理解以及对个人利益牺牲效能的评估。青年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转型需要教育者调整教育策略,强化青年对“虚假的集体”的批判和对“真正的集体”的认识,系统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科学内涵,选树青年群体中无私奉献集体的“平凡英雄”典型。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38名青年的深度访谈,以价值观产生的个体性和社会性路径为分析框架,探讨青年群体理想取向工作价值观的产生机制。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理想取向的工作价值观产生于个体主观意愿和社会文化结构力量的协同作用,其本质是对工作的价值赋予。年轻人通过理想取向价值观对持续性的工作进行自我合理化;而社会文化通过二元符码的话语叙事创造出典型形象框定工作的"理想价值"。在此框架下,当年轻人能够认可社会文化赋予其工作的理想价值并感知到通过工作可以实现个人价值时,理想取向的工作价值观得以建立和维持,这为引导和保护年轻人的理想取向工作价值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试论当代青年与社会思潮的互动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年是最易受社会思潮影响的群体。但伴随着青年主体性的成熟,他们对社会思潮由传播逐渐走向选择和创造,形成了二者间的互动。本文认为自90年代以来,对青年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思潮未能形成,这和青年价值观的多元取向有关。  相似文献   

13.
第五代青年价值观特点和变化趋势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本文对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第五代青年的总体特征、优势与缺陷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同时剖析了第五代青年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趋势、价值观的分化与趋同、以及对社会的“反哺”趋势 ,最后提出了第五代青年价值观教育需把握的着重点。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十年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对青年价值观产生影响。研究青年价值观的现状及其变化可及时地把握青年的思想脉搏,了解当代青年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趋向,从而有效地帮助青年形成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我们的青年工作更具针对性和预见性,为培养一代跨世纪的人才,为加强改革开放的步伐,为上海的振兴和腾飞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周宣辰 《理论导刊》2022,(9):123-129
青年集体记忆建构是凝聚青年群体力量,树立青年群体“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价值观的培育过程。面对网络场域社会思潮的意识形态风险和媒介的“短视频转向”变迁,有必要从视觉、情感、价值三重向度实现对青年集体记忆的建构。视觉向度以短视频视觉修辞为路径,借助短视频的视听叙事书写、议程设置引导、符号意义建构,强调短视频对青年集体记忆建构的实践作用;情感向度强调短视频的情感空间建构、情感动员建构、情感仪式建构、情感共同体建构,以实现青年集体记忆情感“连接——凝聚——认同——记忆”的发展演变;价值向度是青年集体记忆建构的框架和内核,能够通过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培育和践行,推动青年“强国一代”的记忆刻写。  相似文献   

16.
英格尔哈特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认为,在后现代社会,人们不再关心经济增长,而是更加强调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更加强调个性自由和自尊。互联网是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青年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在这一价值观的影响下,网络虚拟社会中的青年道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道德意识方面的个人主义色彩浓厚;道德行为方面的自律能力不足;道德准则难以约束网络言论方面的自由民主权利。在网络虚拟社会中,青年道德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网络本身的多元性、开放性对青年认识产生误导;网络立法和网络监督等方面比较滞后;“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对青年网络道德的影响。针对网络虚拟社会中青年道德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治理:健全针对青年人的价值观导向机制;完善网络立法和网络监督体制;重建公开、参与、积极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10)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价值观对青年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对青年进行价值观教育意义非凡。对青年价值观教育又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完成,而且价值观教育本身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因此,在青年价值观教育面临诸多现实困境时,把其置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来讨论有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青年价值观研究的价值青年价值观成为西方国家研究的热门课题发生在60年代。70年代日本兴起了研究青年价值观的热潮。我国对青年价值观的研究直到1983年才终于受到了理论界比较广泛的重视。之所以说“终于”,是因为从青年价值观研究伊始,在从事青年研究的学者队伍中就存在一些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价值观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青年价值观演变的轨迹 (一)经验描述 第一阶段:人生价值大反思(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 社会思潮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七十年代末期中国思想领域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文化大革命”后期两个“凡是”的束缚,形成了思想解放的社会潮流,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刚从“文化大革命”思想禁锢氛围中走出来的青年,面对一个新的社会环境,在思想解放的推动下,开始了一系列的反思。这包括对红卫兵运动的反思、知识价值的反思、爱情的反思、家庭婚姻的反思、心灵伤痕的反思,最后以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青年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主要载体,青年价值观的形成与嬗变也越来越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环境日趋复杂,引导培育更为困难,价值目标的实现充满挑战。为此,要积极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建设,切实净化现代媒体的社会环境,强化当代青年的网络观教育,着力增强青年的媒介素养和媒介辨识能力,多渠道多途径地推进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