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5月19日,是刘永福领导的中国黑旗军取得援越抗法的“纸桥大捷”一百周年。当年,黑旗军同越南人民一道,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痛歼法国侵略者,在近代反侵略斗争史上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今天我们重温一百年前的这一段历史,缅怀黑旗军在纸桥之战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可以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同时,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越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随,是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建立起来的,有着牢固而深厚的基础,什么力量都将破坏不了。  相似文献   

2.
1883年8月25日法国强迫越南政府签订不平等的《顺化条约》。按照条约,法国夺取越南的外交权、司法权、官吏任免权、征收关税权以及其他许多特权。可是,事隔不到一年,1884年6月6日,法国再次胁迫越南政府签订《顺化条约》(俗称第二次《顺化条约》)。人们不禁会问,法国为什么要逼迫越南签订第二次《顺化条约》?它是怎样签订的?与第一次《顺化条约》有何差异?下面拟就这些问题谈谈笔者一己之见。 1883年,法军继在纸桥惨败之后,又受挫于怀德,时值顺化朝廷君主亡命、权臣和王室争权夺利,法军于是决定趁机采用武力迫使顺化朝廷屈服。早在这一年3月,法军业已封锁越南中圻和北圻的海域,这时突然攻占顺化河口的顺安炮台,继而进攻越都顺化。在法国侵略者的心目中,“顺化是冲突与斗争的策源地。从那里发出了(一切)在东京继续战斗的命  相似文献   

3.
《大南实录》越南阮氏王朝的官修史书,也是越南最早记载黑旗军的史籍之一,虽然其中记载了黑旗军前期的抗法斗争,如一八七三年的第一次纸桥之战和一八八三年的第二次纸桥之战的战绩。但该书着墨最多的是把黑旗军写成掳掠和杀戮成性的强盗.大肆渲染的是下面两件事:一、所谓黑旗军因“三杨县前耕乡、玉耕乡、和耕乡人民拒绝驻扎,则烧杀一千多  相似文献   

4.
在黑旗军援越抗法的河内纸桥大捷一百周年之际,1983年5月19月至24日,由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通志馆、区文化局主办的《中法战争史学术讨论会》在广西钦州县举行。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历史工作者、以及当年黑旗军部分将领的后代共一百多人出席了讨论会。提交讨论会的论文有:刘永福与中法战争——纪念纸桥大捷一百年、论黑旗军援越抗法战争的历史功绩、刘永福的黑旗军与中越人民的战斗友谊、评刘永福入越抗法的几个问题、黑旗军在援越抗法中的作用、黑旗军援越抗法的功绩永放光芒——兼驳越南某些人对黑旗军的诬蔑、中法战争失败的原因、李鸿章与中法战争、李鸿章是如何认识处理中越关系的、近百年来中法战争史研究概况、中法战争的结局与战争指导浅释,以及:论冯子材、试论中法战争中的唐景松、中法战争为民族捐躯的陈嘉、南关大捷的骁将——杨瑞山、关于孤拔拔死……等共60篇。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国派远征军攻占越南北圻,并将魔爪伸向我国西南边疆,中越两国一同成为他们在远东的掠夺目标。越南阮氏王朝在向法军妥协的同时,又不断吁请清廷救援,遏止法军北犯。清政府虽派兵出关声援,但鉴于列强环视,自顾不暇,又暗中寻求体面妥协,严令援越清军“不准衅自我开”。以致北圻各地官军云集,却不见一支敢于与法军针锋相对的队伍。正当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越人民心急如燎的关键时刻,出现了一个震  相似文献   

6.
越南史学家谭春玲的这篇文字,发表于一九六二年的越南《历史斫究》杂志。这一年越南史学界开展了评价刘永福和黑旗军在越南近代史上的作用的讨论。谭春玲的文章看法客观,并批驳了当时讨论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观点,对我们今天研宄刘永福和黑旗军有一定参考价值,特将全文译出。]  相似文献   

7.
中外史学界对于黑旗军的讨论,意见纷纭,褒贬有之。我认为要正确评价黑旗军,要有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应该分析黑旗军当时所处的社会条件,在援越抗法中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这样才能作出符合历史真实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评价黑旗军历史功过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末叶,当中越两国都面临法帝国主义的侵略之际,避居越境的黑旗军,肩负两国人民的重托,奋起抗法,并以农民军特有的机智勇敢,屡败法军,威震中外,深受中越人民赞扬。但因置身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相互交错,军事斗争、外交斗争分头并进,清朝军队、越南军队貌合神离的复杂旋涡中,黑旗军的殊死拼搏,往往被作为外交谈判中的筹码,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他们虽然屡败顽敌,却不能乘胜追击;他们虽然战斗在最前哨,却不能自定战斗部署而坐失戎机;他们虽然远离驻地长期流动作战,却没有固定的军需供给,不时枵腹上阵。以致常胜之师,因外交谈判失策而不断后撤,最后,连保胜一隅也不能保全,被迫含恨回国。  相似文献   

9.
关于刘永福和黑旗军的评价问题,近年来,我国史学界颇为重视。而越南史学界的某些人则肆意歪曲与篡改历史,大做反华文章,对刘永福和黑旗军尽多诬蔑之词。日本学者大泽一雄在《横滨商大论集》1973年3月第12卷2号上发表的《越南嗣德朝对土匪与黑旗军政策之探讨》一文,对黑旗军抗法斗争的正义性以及刘永福个人的历史贡献所作论断,亦欠公允。  相似文献   

10.
1995年7月1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正式宣布同越南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两国长达40年的对立,本文拟从四个阶段对美越关系的发展历程做一个简要的回顾。 一、敌视对抗阶段(1955—1975年) 越南在历史上曾是法国的殖民地,后被日本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后,胡志明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1946年法国为了重返越南发动了一场侵略战争,遭到了越南人民的有力还击。法国溃败后,美国正式介入越南事务。1954年6月,在美国的策划和支持下,组成了以吴庭艳为总理的南越政权。随后又废除了法国的傀儡——保大,成立了所谓的越南共和国,吴庭艳成了当然的总统。对南越政权,美国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予以扶植。在1955年至1975  相似文献   

11.
1884年6月23至25日,侵越法军与驻越清军在谅山附近观音桥发生冲突。法军被清军击溃后,败退屯芽。这一事件,中国称之为“观音桥事件”(或“谅山事件”),法国则称为“北黎事件”。事件发生后,法国政府先发制人,立即照会清朝政府,指责中国破坏中法《简明条约》,要求立即撤回北圻驻军,并赔偿损失。清朝政府当即复照法国政府,指出衅端开自法国官兵,理应中国向法国要求赔偿。那么,究竟谁是“观音桥事件”的挑衅者?为何要重开衅端?这就是本文所要阐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883—1885年中法战争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原载越南《历史研究》1991年第1期。中法战争是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引起的,清朝政府应越南顺化朝廷再三请求,出兵北圻,援助越南抗法斗争。中法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国对越南的侵略。作者却把中法战争的根源说成是“清朝与法帝国在越南的权利之争”,把“越南战场上爆发的各次战役”归咎于清朝主战派“主张抗法的斗争”,甚至把法军突然袭击驻守北黎村(观音轿)清军,破坏天津条约、重新挑起中法战争,说成是“由于北京朝廷……不执行天津条约,并等待北黎事件发生”,“导致中法战争的再起”。这些观点,显然是我们所不能同意的。刊登的目的,在于介绍越南的中法战争史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13.
1883年12月爆发的中法战争,是由于法帝国主义侵入越南,法军大举进攻驻防在越南山西的中国军队而引起的。全国人民极为愤慨,海外各地侨胞也纷纷起来声讨法国侵略者,支援抗法斗争。居住在越南的华侨和毕人也纷纷拿起刀枪火炮和法国侵略者作你死我活的斗争,华侨在这场反侵略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华侨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讴歌和颂扬的。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60年代法国侵占越南南圻6个省。1873年向越南北圻进侵,并欲把罪恶的魔掌伸入中国的云南和广西,造成中国西南边疆的危机。当时越南和中国已保持有几百年的藩属关系。当法国殖民者出兵侵略北圻后,越南阮朝曾几次向中国求援。清朝承担爆发中法战争的风险,派遣几万清军赴越,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援越抗法。但清朝不敢大张旗鼓的援越,尽管如此,清朝的援越抗法仍产生一些良好的效果,为近代中越关系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可是,在黎笋掀起反华、排华恶浪的日  相似文献   

15.
1930年,越南在印支共产党的领导下,爆发了“宜、静苏维埃运动”,产生了工农赤卫队,但很快就被法殖民当局镇压下去。1940年日军入侵印度支那,驻守在中、越边境的法军仓皇败退,印支共产党利用这一时机在越北山区发动“北山起义”,组织了由朱文晋领导的“越南救国军”,其成员大部份是岱族、侬族人,可以说它是越南第一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式装队伍。1944年12月22日,在胡志明同志的授意下,武元甲出面组织了“越南解放军宣传队”,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越南当局及史学界接二连三地散布奇谈怪论,说什么1954年中国“出卖越南人民的民族利益,……迫使越南签订了日内瓦协定”(越《历史研究》1980年第2期文章:《中国领导人在1954年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上的背叛》),“在日内瓦会议上,……就一项有利于中国和法国,不利于越南人民、老挝人民和柬埔寨人民的解决办法达成协议”,“日内瓦解决办法阻拦了越南、老挝和柬埔埔三国人民在抗法战争中取得完全的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纵横》2001,(1):29-31
1953年胡志明智胜纳瓦尔法国佬兵败奠国府游击战 地道战法军要塞成废墟 胡志明曾预言,当他的损失超过法在越南的损失十倍以上时,法国将会光投降。胡的预言在1954年奠边府战役后变为事实。 亨·纳瓦尔将军深信在常规战争中他能打败胡志明。此前,他力图诱使胡的军队放弃游击战而开展大规模进攻。作为诱饵,他下令在奠边府建立要塞。要塞地处山谷中,临近西北与老挝的边界,这样一个要塞可防御当地鸦片军队的进攻。1953年11月、法国伞兵夺得这个小村庄并开始建造堡垒。 一旦胡的军队进入峡谷地区,他们将遭到法军的屠杀。 纳瓦尔…  相似文献   

18.
1874年,法国胁迫越南签订了不平等的《法越和平同盟条约》,(又称“第二次西贡条约》)8月,又签订了《法越通商章程》,从而不但强迫越南政府承认他们侵占越南南方六省的合法性,而且在越南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等殖民特权,控制了越南的外交和海关。他们虚伪地承认越南为“自主之国”,妄图割断中越宗藩关系,从而把孱弱不堪而又孤立无援的越南变成法国的殖民地。为了达到这一罪恶目的,从1875年到1883年的9年中,法国政府及其  相似文献   

19.
(接上期) 二 纳瓦尔计划与奠边府战机的出现 武元甲将军的<历史的交会点--奠边府>一书,讲述的是越南抗法战争最后决定性的一战--奠边府战役.当时印支战场的情况大致是这样:接受西北战役和上寮战役的教训,法军利用空军、炮兵的优势,建立集团据点群,赖以阻挡越军的进攻.而越军则必须加强重炮火力和建立高炮部队,提高部队攻坚素质,才有可能歼灭困守之敌.  相似文献   

20.
越族     
越族,越人,又称京族,自称越族,是越南的主体居民,在越南境内共计5270万人。在山区和少数民族杂居,有时形成亚民族集团(戈族和其它民族)。越人还分布于泰国(4万人)、老挝(5万人)、柬埔寨(32万人)、美国(27万人)、中国、加拿大和其它国家。总人口5390万。属南亚人种。使用南亚语系越—芒格语族的越南语和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在教徒中,大多信奉同道教、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