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和难点。笔者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调研报告和相关高校的经验交流情况 ,试着从高校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践入手 ,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原则、目标以及几点成功做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核心,是高校实现良性运转的关键,但目前高校的计划经济模式还很严重,还存在着“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等现象。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认为,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首先从精简机构、合理确定编制、实行全员聘用制等方面谈起,不断强化岗位意识,建立“按劳分配、优劳优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模式,健全考核制度,加强聘后管理,正确处理高校人事分配制度实施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在高等学校人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的步伐,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4.
李建军 《重庆行政》2007,(3):110-111
高校体制改革是我国机构改革的重要部分,近几年来,更是人们议论的热点,高校内部管理改革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近年来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以转换机制和提高效益为目标的新一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正如火如荼的开展。高校教师绩效管理关系到高校教师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整个高校的整体发展,必须加快改革。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领导干部对2006年哪些方面的改革最关注?据《北京日报》报道,“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对在中央党校学习的百余名地(厅)级领导干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第一关注”一栏中,2006年领导干部最关注的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其次是“机构人事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医疗体制改革”。(1月10日中新网)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高校工资分配体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必须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前提,以机制转换为核心,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同时开源节流,落实转岗分流,科学考核,努力建立一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7.
优化高校人事制度管理是构建和谐校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本文提出了在构建和谐校园背景下,高校人事制度优化的目标,分析了当前高校人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必须破除身份界限,强化岗位管理,促进高校人才的优化配置,推进高校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高校三支队伍协调发展机制等措施来促进高校和谐人事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湘潭市教育系统严格控制编制,1991年-1998年全市共减少中小学145所,清退代课教师2000余人,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 湘潭市在深化教育系统人事编制改革方面主要分以下三步走: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人事编制工作的管理与宏观调控 组织全系统政工人事干部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科学论述,把学习理论与指导工作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加强中小学人事编制管理,既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又是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  相似文献   

9.
山西矿业学院系列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新华社记者薄先锋通讯员郝建功1992年3月,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确定山西矿业学院为煤炭高校教育改革试点单位。近年来,这个学院在办学体制、教学领域和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创出了一条学院与企业、科研单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领导干部对2006年哪些方面的改革最为关注?“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对在中央党校学习的百余名地厅级领导干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于近日披露。医疗教育改革关注度提高问卷中列出了10项改革,请被调查者从中选择自己最关注的三项,并依重要性排序。数据显示,在“第一关注”一栏中,2006年领导干部最关注的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29.4%),其次是“机构人事改革”(26.6%)、“政治体制改革”(17.5%)和“医疗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丁志同 《求索》2011,(4):165-167
高校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是当前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焦点内容之一。随着改革的渐次深入,高校推进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实践中,我们需要在对高校绩效工资制度进行多维视角考量的基础上,探求进一步完善高校绩效工资制度的对策,以调动高校教职员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相似文献   

12.
人事制度改革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在地方高校人事改革中,一要树立效益观念,优化配置办学资源;二要树立人才强校观念,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要转变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模式;四要建立健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民主法制机制;五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努力营造宽松的改革环境。  相似文献   

13.
<正> 要想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就必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行劳动用工、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必须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途径很多,但从企业内部的分配制度这一敏感问题入手,是比较稳妥和有效的。我国现行的工资分配制度明显不利于企业职工积极性的发挥,企业内“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挫伤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是我国实行劳动、人事、分配三大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  相似文献   

14.
过去几年,北京理工大学朝气蓬勃,高速发展,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这源于我们坚持了党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了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了正确的、科学的学校基本定位,明确了切实可行的学校发展目标,并已超额实现了早先确定的上个世纪末的奋斗目标和各项指标。 要确保学校持续快速发展,肯定会面临一系列的改革发展课题,诸如与目标定位相关联的发展战略问题;包括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内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以需求为牵引,以内在规律为基础的学科布局调整与完善问题;厚基础、重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问题;繁荣学术氛围,重视基础研究,提高科研水平问题;以人为本,以素质为重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以满足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需  相似文献   

15.
试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校后勤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志宏 《前沿》2003,(8):74-76
高校后勤改革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而后勤社会化的最终目的是建立既适应服务于高校的教育规律 ,又适应服务于市场的经济规律的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校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本文就高校后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6.
“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相适的分配模式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原有分配制度已不适应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必须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分配制度。我国高校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相结合的工资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王永庆 《北京观察》2013,(12):16-17
按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国有企业管理层应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员工应完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即真正建立起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  相似文献   

18.
公安高校实施学分制的外部社会条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公安科技和公安学科的进步与发展 ,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与公安人才市场的形成 ;内部条件是转变思想观念 ,进行人事分配制度、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保障、图书及实验管理等一系列配套改革 ,要有一支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 ,要有相应的财力、物力保证。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同意国家教委《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报告》,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  相似文献   

20.
为使内部分配与人事制度改革相适应,安康市人事局在巩固完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稳步实施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适时切人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从搞活事业单位津贴分配试点工作抓起,以成功经验引路,以点带面,加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各级人事和主管部门,根据单位或行业的特点,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多种形式的内部津贴分配方案,并稳定实施,目前,全市30%的事业单位搞活了内部分配。石泉县全面完成了县直59个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中国人事报》介绍了该县的经验。旬阳县在推进此项工作中,在乡镇试行年薪制,把个人工作的职、量、质、绩与分配挂钩,使其在其位、谋其事、负其责、受其益,昔日的保障工资变成了“风险工资”。其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