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广州青年研究会、广州社会科学联合会和香港城市理工学院应用社会科学系联合主办的"穗港中学生人生价值观对比研讨会"于今年3月在广州举行,穗港两地的青年工作、青年研究和青年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共三十多人出席了这个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吴冬华 《青年探索》2016,(3):106-112
穗、港青少年交流历史由来已久,尤其是香港回归后,穗、港青少年的交流机会更频繁,交流平台更广阔。本研究通过定量调查方法,深入分析穗、港学生对两地交流活动的现状,发现穗、港两地学生参加交流活动均以学习交流和休闲娱乐为主,其中广州学生参加交流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丰富生活获取信息,而香港学生参加交流活动主要是为了丰富生活、结交新朋友,扩宽朋友圈。据此进一步探究影响两地学生交流的结构性因素,并从文化趋同的视角提出完善穗、港青少年交流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由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主办、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协办的穗港青年辅导研讨会,于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在广州召开.与会的穗港两地的专家、学者、青年工作者以及上海;西安等地的特邀代表共35人.与会代表围绕穗港青年辅导的现状与发展情况、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对策两大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热烈的讨论.现将其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从穗港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资料上看,我们看到很多相近的东西,而不是太多的差异.我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些个人的体会.第一是两地中学生对生活的感受问题.调查资料显示:广州中学生对自己生活感受明显比香港学生高.调查问卷  相似文献   

5.
比较与分析穗港两地学校社会工作现状,我们发现:尽管穗港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但因社会文化与制度不同,将香港学校社工模式"移植"广州存在诸多"水土不服"问题:学校社工服务内容虽受到广泛认可但仍面临资金制度缺位、人才流失、专业化发展不足等现实困境。因此,应进一步呼吁政府加强引导、推动和整合青少年服务资源,打造青少年综合服务体系,同时加快穗港两地青少年专业服务人才队伍的融合,进而建立适宜广州本土的专业化青少年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今年六月二十八日至七月二日,广州市青年研究会召开年会,总结了研究会成立一年来的工作,规划了今后青年研究工作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项目,与此同时,还与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的师生联合举行了穗港青少年工作研讨会,对两地及台湾青少年问题的成因与现状、青少年工作的对策与措施进行了建设性的探讨,较好地促进了穗港两地青少年问题研究工作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10月30日上午,由广州市团校、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主办的"穗港澳青年价值观比较研究"课题成果交流会在广州市团校顺利举行。来自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澳门基督教青年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香港天大研究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参与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以“艳照门”事件为例,对穗港两地部分中学进行调查,从教育时间、动机、内容、形式、效果、教育者六个方面建立媒介素养教育比较体系,比较两地在该事件中媒介素养教育的差异。与香港相比,广州中学普遍欠缺媒介素养教育的意识和有效教育机制,因而教育形式、内容比较单一,并暴露出师资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报告是对穗、港、澳青少年压力释放及形式的实证研究.调查发现,在面对压力时,三地青少年普遍倾向于采取情绪调适的释放方式,社会支持和合理化是穗、港、澳三地青少年都较少选择的压力释放策略.大学生群体比中学生群体更多使用问题解决的释放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一)导言随着香港步入后过渡期,香港与大陆的关系更为密切,再加上大陆坚持改革开放路线,两地文化汇流将会进一步增加。由于广深两地与香港相距甚近,彼此语言更以广东话为主,青少年价值的互为影响是必然的现象。这篇文章旨在介绍香港一项近期的青少年价值系统的探索研究,剖析香港青少年的价值观在中西文化汇流下的特性。此研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香港青少年在殖民统治下,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中国传统价值观念是否不复存在呢?香港青少年价值观是否有其独特之处,有异于西方青少年的价值系统呢?这篇文章除了将研究结果发表外,亦会讨论上述的问题,期望这些讨论对中港两地青年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及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青年探索》2016,(5):0-0
正主编:徐柳张强副主编:孙柱王婵娟叶兴仁涂成林执行主编:邱服兵涂敏霞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广州青年价值观比较研究(2016)》(蓝皮书)从穗港澳青年的人生价值观、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法律意识、科技观、发展观、婚恋家庭观、志愿服务参与动机、社会信任、组织认同、幸福感等十一个方面展开深入系统的实证性比较研究,从社会学、社会工作、心理学、教育学、犯罪学、政治学  相似文献   

12.
焦琪 《人大研究》2023,(2):52-57
<正>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国家治理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在中国传统社会就曾强调过“明德慎罚”“德主刑辅”“礼法合一”。马克思主义强调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要素的内在关联。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开始重视法治建设,推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法治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方面做了一系列重大部署。  相似文献   

13.
未来是历史与现在的延续.本文试图从以往青年,特别是80年代青年的心灵历程,以及90年代青年将面临的社会环境,对90年代青年的价值观走向,作一简要分析.一、我们有过什么样的劳动价值观劳动价值观,是人们对劳动在生活中的意义的基本看法.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劳动的价值,以勤奋著称于世界.恶劣的自然环境,贫瘠的土地与生存、发展欲望的强烈反差造就了我们祖先吃苦耐劳的品格.只有勤劳才能换取收获的牢固观念,深深地印入了我们的文化传统.本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革命,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传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非常重视人的价值问题。尤其是对共产党人的价值问题有过丰富的论述。发掘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思想,无论对于毛泽东哲学思想和党建思想的研究,还是对共产党人言行的价值导向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毛泽东的共产党人价值观思想作一粗浅探讨,以期达到弘扬毛泽东思想和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抛砖引玉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自2009年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大讨论活动开始,学术界及警界就对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相关问题展开了研究和论述。该文从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概念界定、重要意义及其培育构建几个方面对当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归纳,并指出在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90年代国内理论界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展开了多层面的研究.张岱年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价值观精华和吸收借鉴西方价值观先进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建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价值观基本问题上,坚持义利并重、理欲兼顾、德力结合及德法统一;在价值观根本问题上,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统一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在人格价值问题上,提倡健全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人格价值观.张岱年提出并阐述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不仅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提供有效的文化资源,而且能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积极的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17.
深港所处的地缘关系是无法选择和难以改变的客观存在,两地文化流动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以文化流动的视域,基于深港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比较,需要对深港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问题进行战略考量,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高文化的辐射作用;主动实施青年文化大发展大融合战略,引领深港青年同心同向同行;有效利用地缘关系去筹划深港发展,深圳青年应有更大担当。  相似文献   

18.
国内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政策关注、价值诉求与应对国外价值观挑战等因素作用下,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渐成为国内学界的热点,也是学界的难点,至今还没有凝练出普遍认同和共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以致于有学者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世纪性”、“世界性”价值难题.学界就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多视角的研究,主要涉及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解读与辨析;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论原则、多重路径及相关尝试等方面.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注重历史实践、文化建设实践有助于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由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与广州市青联、香港杰出青年协会联合主办的“1993年穗港杰出青年系列交流演讲会”于6月12日到14日在广州花园酒店举行。演讲会以“创造卓越、迈向成功”为主题,设“穗港之社会经济合作发展”、“中港工商法律基础并同”和“文化接榫期——穗港青年的共同任务”三个主题报告,“领导基本功”、“管理技巧”、“中小型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三类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的实证对比分析,认为性道德教育对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和性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无性道德内容的性教育不仅不会对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的引导发挥积极作用,相对从未接受过性教育的青少年来说,反而产生了更为负面的后果和影响,当前青少年的性教育必须坚持性道德价值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