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总结了近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又快又好发展的哲学。它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什么”、“怎么发展”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从1978年始,到现在整整30年了。弹指一挥间,京华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筹办、举办奥运会,大大加快了北京改革开放的步伐,使北京发展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开放30年,是北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大发展的30年,是北京融入世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30年.是民生显著改善的30年。也是北京城市全面发展的30年。鉴此,本期特设“北京改革开放30年巡礼”专栏,文章由本刊记者采写。我们总结历史,回顾成就,同时,我们更期待首都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上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也可以称作“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所谓“中国模式”,实质上是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周峰 《理论建设》2012,(3):15-20,26
当世界发展仍然为新自由主义的遗害而担忧时,“中国道路”却正在走出一条平衡的发展模式,虽然它也仍然有着种种的问题。但显然,这条道路绝不会是福山意义上的“终结”。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起以“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谐社会”、“市场经济”为根本内容的实践道路,这条缘自于邓小平的“中国式的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正散发出积极的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魏石 《唯实》2008,(10):61-63
有效的管理体现在国家资源的合理配置,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资源配备是否恰当更为重要。如果说,天下之本在国,国家之本在家,那么,管理之本在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是安邦兴国的主要方面,是振兴经济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进程中重大决策的主题,其地位可以从民生、民智和民富的“三部曲”决策角度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改革潮涌浪急,党带领着人民闯过一道道艰难险阻,突破一个个传统“禁区”,使中国经济社会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穿越30年,历史留给了我们无数难以忘却的记忆,也承载着中国人的生活变迁,相信每个人都感同身受。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日子里,本刊特开辟“改革开放30年”栏目,内设“辉煌30年”、“大事回眸”、“亲历30年”等子栏目。其中,“辉煌30年”将选择部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作系列报道,并对改革开放30年来各地取得的成就作巡礼报道;“大事回眸”将选择30年中的大事加以回放;“亲历30年”则以散文、随笔等形式着重刊登一些改革开放亲历者的情感和见证者的思考。欢迎广大读者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7.
裂变轨迹     
黄佳渝 《当代党员》2008,(12):48-49
改革开放30年,是“计划”升级为“市场”的30年,是国家机构“精兵简政”生命力进发的30年,更是党内民主得以逐步舒张的30年。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人》2009,(1):F0002-F0002
改革开放30年,建设发展30年,也是银川供电局创造辉煌的30年。从上个世纪40年代银川亮起第一盏电灯起,电力就伴随着“凤凰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脚步……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形成,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而逐步得到丰富和发展的。通过对这一理论发展过程的梳理和总结,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党的文化建设理论,必须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论方向,坚持与时俱进;必须始终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坚持文化立国和文化强国战略;必须始终坚持“双百”方针、“二为”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0.
樊一蓓 《湘潮》2015,(4):80
201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模范代表座谈会,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体面劳动”概念在1999年由国际劳工局局长提出,在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中,在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体面劳动”一词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说变化,最大的是农村.说发展。最快的是农业,得实惠,最多的是农民: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业发展快速推进。农民生活日渐丰裕……“高寒冷凉”、“订单种植”、“一村一品”、“良种工程”、“新型农民”、“集约化经营”……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名词、引入的新理念、创建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党史期刊要全面研究和宣传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这3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一往无前,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这是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变化、大繁荣的30年,值得大书特书。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那样,“实事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李庆刚 《唯实》2009,(4):41-43
“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1月中旬在无锡召开。会议围绕改革开放30年历史,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的建设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其研讨主要内容综述如下:关于改革开放的缘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历史阶段和历史经验;关于30年来理论创新、党建制度创新问题;对30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转型、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苏南模式”的探讨等等。  相似文献   

14.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的历史;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最可宝贵的就是解放思想。回顾30年的历程,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发展上的每一个重大跨越,都离不开解放思想。正是由于有了解放思想这个法宝,我们才能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钢、打开“姓资姓社”的枷锁、消除“市场与计划”的鸿沟,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三十年 民生视角看巨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立民 《党建文汇》2008,(10):30-31
如果要给30年改革开放写一首壮丽史诗,“民生”必然是意蕴丰富的“诗眼”;如果要给30年风雨历程谱一曲时代华章,“民生”必然是最撼人心魄的“强音”;如果要给改革开放描绘一幅远景画卷,“民生”也依然会是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16.
1978年以来的30年,是强国富民的30年,是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30年.在这波澜壮阔的30年里,勤劳勇敢的巴渝儿女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一部改革开放的传奇。为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本刊从本期开始推出“我这30年”征文专拦,由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从一个个侧面展示重庆改革开放30年的壮丽画卷,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7.
朱岩 《求贤》2008,(12):1-1
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辉煌,举世瞩目。回顾30年的发展历程,各类人才蓬勃涌现并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无疑是重要的时代特征之一。从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唱响“科学的春天”到新世纪初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部署“人才强国”战略,从响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大力倡导“尊重劳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也是中国特色发展观不断创新的30年。30年里,中国特色发展观经历了改革发展观、“三位一体”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的过程,展现了科学发展观继承前人,又发展前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首钢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30年,新中国成立后30年,改革开放30年,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之路,为中国工业和首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十一”前夕,在“首钢纪念建厂九十周年暨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首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继民这样总结首钢走过的辉煌岁月。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南部崛起了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东莞市。它不仅因160多年前发生“虎门销烟”揭开中国近代史第一页而闻名于世,更是由于30年来创出“东莞奇迹”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进典型而举世瞩目。中央领导评价东莞“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精彩而生动的缩影”。分析东莞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之路,总结东莞成功的实践经验,对于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的发展规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