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化进程中古代吏治文化的借鉴分析,就是对中国古代吏治文化的批判继承。中国古代吏治文化内容博大而精深,其吏治思想、官吏的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监督等诸多方面,都有不少可资批判性借鉴之处。结合时代特征,立足现代化进程的需要,批判地继承古代吏治思想,掘取其合理内核,抹去其历史的尘垢,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以及加强干部廉政建设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国人重修身,修身思想是儒家圣人自我修炼的体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治理模式的基础,在古代社会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儒家修身思想博大精深,尤其是在现今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趋势下,修身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治理模式,对构建法治社会更有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
董仲舒是西汉一代重臣,他在为官从政期间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廉政思想,如:廉政的根本在于统治者要爱护人民;强调为政者要崇尚节俭廉洁,反对侈糜奢华;重视“义’’在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今天,学习、研究这些思想,有助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有助于各级领导干部强化自律意识和为官从政的官德;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廉洁朴素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乡村管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传统乡村管理思想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其“教养兼施、先教后刑”的总体性原则,“官治”“民治”的有机统一,政法情法与动静宽严的治理手段与技巧,构成了一个简约、实用的思想体系。晚清以降,尽管传统乡村管理思想发生了现代转变,但对当今新农村建设仍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廉政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干部管理的指导思想。它既为我国的廉政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南,同时也是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要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 ,就必须正确理解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包括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地为群众谋利益等。其中体察民情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 ;了解民意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前提 ;集中民智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环节 ;珍惜民力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要求 ;凝聚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尤其是仁爱、谦让、恭敬、礼让为主的传统礼学思想,对于培养现代警察的职业素养,形成优秀的警察礼仪,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对于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我们应当在正确把握其思想内涵基础之后,批判其中过时的封建糟粕,古为今用,吸取其中优秀思想,为现代警察文化建设所用,与时俱进,培养警察队伍的优良作风,优化警察队伍的整体素养,指导警察礼仪文化的建设与养成,达到尚礼崇仪、立警修身的目标,增强警察队伍的文化软实力,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现代新儒警,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的不断革新,满足新时期公安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来重视官员的修身立德。在官员个人修为方面,要求做到立志乐道、淡泊宁静,勤于自省、反求诸己,践行三慎、知行相资;在官员家庭美德方面,要求做到孝敬父母、教好子女、管好家人;在官员治国理政方面,要求做到心中有民、廉洁奉公、勤政务实、谏诤敢言。汲取古代官德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对于现代加强领导干部官德建设,提高领导干部官德修养有着重要启示: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之基的需要,是提升党在群众中形象、引领社会风尚的需要,也是从源头上拒腐防变、为政以廉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宪政是一种通过制定宪法划分政府和个人行为的界域,以实现保障人权为终极价值的制度。胡适、罗隆基、张君劢、萧公权等民国时期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是中国宪政思想史上的积极倡导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和历史资源。他们对与宪政建设紧密相关的人权、法治、公民素质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考察并反思民国时期的宪政思想为当前的宪政建设仍具有一定启示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吏治是个普遍现象 ,但吏治不仅是个法律问题 ,而且还是个政治问题、历史问题、社会问题甚至是文化问题。从吏治的具体运作看 ,各个王朝自然有其各具特色的吏治 ,但其又是古代普遍吏治制度文化中的一环 ,从而既具有特殊性又具有贯通性。本文选取明初重典治吏为切入点及解构背景 ,对中国传统吏治力求进行一种既特殊又贯通性的法律文化解析。在传统体制语境下 ,一方面 ,专制体制文化使得道德在本质上只是君主和臣子们维护自身利益的一层面纱 ;另一方面 ,由于道德对法律领域的人为越占 ,使得法律在狭小的时空得以非良性的生长。道德的虚张声势和法律的萎缩生长 ,不仅明代如此 ,其他封建朝代也大凡如此。于是 ,在传统语境中 ,即使在明初重典治吏这种较为极端的方略下 ,由于法律和道德的双双衰微 ,吏治永远只是古代君王心中的“痛”。  相似文献   

11.
崇尚和谐,是人类发展所必须的精神品质,和谐是中华丈化的精髓,全方位体现了中国传统丈化的价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既承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涵,又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中的主体价值及其现代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自觉反思和关注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本文撷取其一个侧面,从传统文化与儒家文化关系之界说、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及传承途径、传统文化的三位一体结构与主体价值问题,以及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与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入手,对传统文化中的主体价值问题及其现代转换从宏观上做一描述和阐释。  相似文献   

13.
吉祥文化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之中,代代传承,表现了民族心态,体现了时代特色。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通过谐音、象征和表意的手法,渗透到各种表现形式中。"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现代设计同样也延续和传承着中华民族这一鲜明的个性,无论是在企业形象设计中,还是在服装、环境、标志等各类设计中,中国传统吉祥文化都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经济模式已不再被列入“计划经济体制的范畴”了,人们正在想方设法寻找新的理论概念来重新概括中国的现状。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组合主义制度就是一个现成的概念,尽管这一概念无法从理论上涵盖当今中国的一切变化,但在解释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要倾向时却是十分有用的。  相似文献   

15.
信德思想是《论语》中非常重要的思想。孔子提出,诚信是个人提高道德境界的基本前提,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为政之道、立国之本,这种以诚信思想为核心的信德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具有巨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历代统治者施政的参照系,它的内容主要包括"爱民"、"惜民"、"教民"、"从民"、"信民"五个方面,民本思想对中国传统社会存在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在中国现代民主化进程加速发展的今天,民本思想所蕴含的合理因素对我国当代民主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经由对理性主义政治的反思与批判,导出政治之真谛乃是追求传统的暗示,并对传统做颇具哲学意味的阐发,欧克肖特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走进现代政治世界,去疏解其中的迷信与困惑。欧克肖特主张从传统中寻求智慧,并不是说要回到一个已死的过去,而是提示人们好好去理解和把握现在,不把眼光盯住浮华的政治理想,而是切切实实地活在当下,在现实中反思政治及社会安排中不连贯和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探寻现在所蕴涵和提示的种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录囚、直诉与会审均是中国传统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在传统司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明确该制度的运行机制后,应当洞悉该制度的精神意蕴和此种精神意蕴对现代法治建设的价值。录囚、直诉与会审制度的核心价值是“仁”,换用现代法学的语汇是对“人”的关注。解析传统法律中对人的形塑与关怀,与现代法治文明中的人的地位进行合理性通约,乃是传统司法文化古为今用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9.
《大学》是一部在中国传统社会后期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儒家经典,它系统地阐述了儒家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圭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治理模式,展现了古人对实现和谐有序社会的向往。时至今日,《大学》中修、齐、治、平的社会治理思想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其中修身为治乱之本的思想启示我们个体道德境界的提升是实现社会整体和谐的起点;齐家为治国之基的思想启示我们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紧密相连;国治而后天下平的思想启示我们和谐社会的实现离不开矩之道的运用,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离不开正确的用人准则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从1840年起到现在一直在领悟和实践一个重大主题: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个主题随着中国人文化批判的深化逐渐清晰起来,其实质就是农业文明的文化模式向工业文明的文化模式的转变,即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的文化转型和现代文化建构虽然也遭遇了后现代主义文化或者批判现代理性主义文化的观照和干扰,但是这一过程的主要障碍还是来自于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文化转型的动力来自于本民族文化中自为文化与自在文化的张力,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由于自身早熟所引发的血缘和家族本位的超稳定结构,恰好缺乏这种张力。因此中国现代文化建构必然需要以西方现代文化为参照,对传统农业社会进行深刻的重组,对个体进行全方位的现代启蒙,以形成自为文化和自在文化的张力,推进社会文化模式的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