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日本对东南亚传统的以经济关系为主的政策日益受到挑战,日本在东南亚的影响有所下降。因此日本基于冷战后新的国家发展战略,重新调整了对以东盟为主的东南亚的外交政策,尤其是试图在政治与安全等方面加强与东盟的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日本在推动东亚合作一体化进程、积极应对全球性问题、深化与经济盟友关系、加强与中韩等东亚大国的合作、提高对东南亚国家的援助水平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2.
李樵 《前沿》2012,(16):38-39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由于传统和历史的因素,中日关系错综复杂,牵涉其中的两国国民对彼此的认识.中国青年如何定位日本国家形象,直接关系到中国今后如何发展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民族关系等重大问题.因此,研究和探讨中国青年视野中的日本国家形象,对其进行定位和重塑,对发展中日关系、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旨在破解历史上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修昔底德困境",其中亚太地区成为构建新型关系的实验田。源于地缘政治和自身利益,日本因素成为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变量。日本外交策略尤其是安倍二任首相后的外交行为,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日本第三方因素作为分析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切入点,在梳理宏观视野中的日本因素影响比重后,重点探讨安倍上任后的"冲击波",提出新形势下日本实用主义外交的战略错位,归纳中美应对日本因素影响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日本在追随美国对抗中国大战略下持续强化日台关系,“挺台抗中”,不断宣扬中国对台海及周边安全威胁,将日本安全与台海安全捆绑,升高对台支持力度。台湾当局则在“倚美媚日抗中固独”战略下持续加强台日关系,双方官员往来交流,互动平台有了新发展。同时,日台经济关系取得新进展,日台安全防卫交流合作成为重中之重,“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意识成为新发展。一、日本持续以强化日台关系作为对抗中国大陆有效手段随着美国对华战略重大调整与转变,日本追随美国也走上了对华强硬与对抗路线,2022年不仅延续这一路线,而且表现得更为激进与突出。  相似文献   

5.
确认识和评价日本殖民统治的历史,以及如何就此进行补偿是影响战后日韩关系的重要因素.战后日韩关系的各种曲折都是由此引起的.由于日本在道歉和补偿问题上缺乏应有的诚意,使得韩国民众无法化解对日本的历史积怨,时有两国关系恶化的情况出现.政治关系的冷淡与地理上的接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两国互为近而又远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从日本对华外交实践上看,采取的是一种双面接触战略:既合作又防范,既和中国建立一种对等合作的关系,又要对中国进行牵制。所谓对等,是指“日本承认历史上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明确表示不支持台湾独立、‘一中一台’和两个中国。作为回报,中国不再纠缠于历史旧账,在日本出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及美日安保体制方面给予充分的谅解。”…所谓合作,就是日本在迈向政治大国的过程中得到中国的充分合作与支持;在打造以日本为主导的东亚新秩序与在国际新秩序中充当多极化中的一极的过程中得到正在崛起的中国力量的平衡;在日本经济转型、回升及构建东亚经济区域,与欧美经济区域抗衡的战略上得到中国的合作与融入。  相似文献   

7.
名刊要览     
6月14日《东洋经济周刊》(日本)日美同盟不应过分担忧中国威胁日本人对日美同盟关系表示不满。这与日本人对美国没有在朝核和绑架等问题上充分地为日本利益代言的担心有关。出现这样的担忧,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但是,美国不会看重中国而抛弃日本,理由是价值观和威胁。与  相似文献   

8.
由于历史、文化、经济、地缘战略等因素,日本一直以来都怀有浓厚的"台湾情结"。新中国成立后,日台关系经历了"正式外交关系"、断交后的"非官方关系"及冷战后的"准官方关系"三个历史阶段。冷战结束后,东亚形成了两强并立的国际关系格局。日本将中国的发展与强大视为对自身的威胁,为了用台湾来遏制中国崛起,其政府一改以往对台政策的低调态度,开始发展同台湾的非民间关系。特别是新世纪后,日本深度介入台湾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正常化,而且构成了威胁东亚安全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日本矢内原忠雄的殖民地教育论与日据时期台湾教育实态为研究对象,分析日本对殖民地进行文化侵略的实质,特别指出日本殖民教育政策与日本天皇制国体观念的内在联系,并列举大量事实材料说明日据时期台湾教育同化主义教育方针与差别教育的对立.通过殖民地教育的历史证明殖民主义与文化霸权的内在关系,以警惕现实中文化霸权主义的发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10.
日本在台海安全格局中的角色受到历史情结、美日关系和中日关系的制约。日本对台海安全的关注在于“海上生命线”安全、“国土安全”、亚太地区战略态势和军事平衡等。日本通过强化日美安保体制,加入美日台三边安全对话,加强与台湾的实质关系,积极发展军事力量等来防范和应对台海危机。日本的战略短期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台海局势的稳定;日本如果军事介入会使台海局势更加复杂和恶化;从长远看为中美日之间的战略摩擦埋下隐患;最终会危及台海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相似文献   

11.
孟晓旭 《人民论坛》2014,(8):228-231
日本外交安保智库政策性强,与政府关系密切,有独特的运作路径,对决策影响大。当前面临资金相对不足、研究对象分散、缺乏竞争活力等现实挑战;呈现成果增加、危机推进改革、新型智库萌发等新趋向。其对中国问题密切关注,大多认为“中国是威胁”,对日本的对华外交政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日本地处东亚,深受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封贡体系影响。就其与封贡体系关系而言,日本起初与封贡体系若即若离。明治维新后,随着国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蚕食东亚封贡体系。至中日甲午战争的获胜,日本亲手摧毁了东亚封贡体系。  相似文献   

13.
日本外交安保智库政策性强,与政府关系密切,有独特的运作路径,对决策影响大。当前面临资金相对不足、研究对象分散、缺乏竞争活力等现实挑战;呈现成果增加、危机推进改革、新型智库萌发等新趋向。其对中国问题密切关注,大多认为"中国是威胁",对日本的对华外交政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三、对我国经济的启示虽然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的发展水平差距不小,体制也截然不同,但两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日本过去是赶超型经济,中国过去是计划经济,现在两者都要减少行政干预,使政府的作用逐步降低;两者都要启动内需;两者都要改变政企关系和银企关系、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两者都要裁减人员、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两者都要加强防范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因此,日本经济模式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经济有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日美关系经历了日本从属美国、半占领状态到相对平等的伙伴关系一系列变化。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日本一跃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经济大国之一,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又开始强化日美同盟关系,谋求成为"政治大国"。2001年"9.11"事件后日美同盟关系的重新调整,既是后冷战时期美国全球军事战略重新部署在亚太地区的客观体现,又是日本借机实现国家利益,欲达成其角色重要嬗变的主观诉求。这不仅为日本的安全防卫和政治外交政策带来了变化,而且还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战略态势产生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二战以来,与美国结盟的日本必然会受到美国对外战略及对华政策的影响。因为日本与世界最强者为伍的结盟政策导致其总是处在同盟中的弱势地位,从而产生了对盟主国家的依附性与从属性。从中美日三边关系的角度观察,日本这种对美依附性与从属性的大小,往往取决于三个因素的相互影响:一是日  相似文献   

17.
文章着眼于对构成东北亚动荡三角关系的每对双边关系进行考察,并深入探究影响三国当前和未来关系的重要国内和双边关系因素,对我国应如何处理与日本、韩国的关系、维护东北亚稳定提出政策建议。未来中日韩的关系只有在东北亚新秩序的构建中,在地区一体化进程中,在地区多边主义框架下,三国协同发展,才能使"动荡三角"向"稳定三角"演化。  相似文献   

18.
一、美国、日本、德国市场经济体制模式比较美国、日本、德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迄今世界各国中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尽管他们同属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范畴,但其体制关系的重点、组合状况、政企关系的处理、宏观调控的模式与手段等,都有所区别。这些区别,既是各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殊内容,也是各国相关经济理论、国情和历史状况的折射。比较上述三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对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美国、日本、德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主要有:(一)政府沛场、企业三者组合关系的重点不同。美国体制关…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后,日台关系迅速升温。日本当权者出于自身战略利益,在维持“1972年框架”的同时,逐步放宽对日台官方往来的限制,加大对台湾渗透的力度,试图影响岛内的政治走向以及台海两岸关系。新世纪日本当权者大幅度调整对台政策,是其走向“正常国家”过程中调整对外战略的重要环节,反映了日本某些政治势力试图将台湾问题作为牵制中国发展的战略筹码的意图。由于内外种种因素的制约,日本在提升日台实质关系方面还不能不有所顾忌,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尚不至于达到美国目前的水平。但是,对未来台海两岸博弈中日本所扮演的角色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  相似文献   

20.
战后初期日台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结束初期 ,美国不仅通过“盟总”和“旧金山体制”将日本置于半控制状态 ,左右日本的内政与外交 ,而且还使日本与台湾的关系从属于美国的全球战略。日本选择“中华民国”为媾和对象 ,确立日台关系框架的“日台条约”也是在美国半控制和冷战形势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