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每个人都有"第三只"眼,您相信吗?也许您会说:"不相信!"但是无论您相信与否,它是的确存在的!"第三只"眼动物需要的眼睛有多少,是由眼睛的质量和动物的生活方式决定的。有些现存的动物曾经有过非常好的眼睛,但由于它们到了完全黑暗的环境里生活,眼睛也就逐渐退化了。  相似文献   

2.
1、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通过对超新量的研究发现,宇宙中存在着一种反引力,正是这种力与引力相抗衡使得宇宙不断地加速膨胀。这种观点不同于某些天文学家提出的理论,即宇宙是从“大爆炸”中诞生的,最终会走向“大收缩”。 2、科学家发现果蝇、老鼠和细菌具有类似人体生物钟的守时基因,也许正是这种基因决定了许多有机体包括人类为什么能在白天醒来晚上入睡。 3、科学家发现神经系统里有能够使化学信号以每秒100个离子的速度从一个神经元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结构。这一发现有助于人们从根本上理解神经系统如何工作。 4、日本进行的实验表明中微子具有质量,这一发现与传统的理论相悖。天文学家认为夹杂在宇宙射线里来到地球上的中微子,在构成宇宙的质量中可能占有一定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一、12月1日,由英、美、中、日等国216位科学家组成的人体基因组计划联合研究小组正式宣布他们已经完整破译出人类第22对染色体的遗传密码。 二、俄罗斯科学家首次研制出通用流感疫苗,各种流感有了共同“克星”。 三、美国科研人员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了宇宙中一个距地球130亿光年的古老星系,这是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年代最久远的天体。 四、美国“火星极地着陆者”探测器在火星着陆失败。 五、美英科学家宣布在太阳系外又发现六颗行星,使  相似文献   

4.
正人的面部有几个结构,从上到下依次是额头、眼睛、鼻子和嘴唇。而这些结构中,眼睛是最关键的特征部位,因为眼睛本身多变,不仅是瞳孔颜色的差异,还包括眼的形状,以及眼神。就像大家常说的"给你一个眼神自己去体会"一样,眼睛的动作可以传递人的诸多想法,比如喜悦、悲伤或指令信息等。眼睛也是人体一个非常奇怪的器官,它的大小变化较小,婴儿的眼球有16~17毫米,成人也不过22.5~23毫米,而且过了13岁就完成发育维持不变。  相似文献   

5.
活动背景: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蔚蓝的大海,碧绿的群山……这就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相似文献   

6.
庞忠生 《求贤》2011,(6):31-31
大与小是辩证的两个方面.从自然界来看.地球很大.但在宇宙之中它只是一个小小的星球而已.就目前来讲宇宙之中仅地球有人类生存并发展至今。我们人类相对地球而言只是一个小小的生命.人虽然弱小但他的能量博大.他就像宇宙中的太阳能释放出无限大的能量出来。就我们人身体中的某些器官来说.如心脏和脑细胞组织.如果论分量充其量也仅仅是半斤...  相似文献   

7.
"眼色"说     
人长一双眼睛,是看人瞧事的。这"上边毛,下边毛,中间夹个黑葡萄"的咱国人的眼睛很会看"眼色"行事。小孩子家为讨得大人喜欢,总是看大人"眼  相似文献   

8.
正在实际工作中,认清形势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础,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能力之一。那么,怎样才能认清形势呢?这就需要领导干部用好"三种眼"。善用"蚂蚁的眼"见微知著。蚂蚁的眼睛是由成百上千个单眼构成的复眼,而每个单眼结构就像一个简单的眼睛一样发挥作用。这样的眼睛结构,使其在观察细小颗粒物时非常清晰,能够准确找到需要的东西。这就启  相似文献   

9.
眼者,视觉器官也。这是《辞海》的解释,有点文雅,不那么通俗易懂。“人为啥长眼睛?”恐伯三岁小孩都能回答:“看东西。”“为什么要长两只眼睛?”这就不是小孩子能够回答问题了。长两只眼睛,看人看事看物时,才能不偏不斜,端端正正。作家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就更深了一层,把眼睛同人的心理、灵魂、思想联在了一起。也就是说,眼睛不光是用于看东西,还有着审视、探视、监视的功能,即评判是非、辨别善恶、衡量美丑的功能。凡五官健全的人,都有两只眼睛。除去睡眠时间,每时每刻都在看人看事看物。然而,同样的人,同样的事…  相似文献   

10.
到底“这世上是先有人还是先有世界”?我相信是先有人. 我不否认地球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了,然而,那时的世界只是一种存在,没有语言、文字、媒介,没有思想.世界是人类出现并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对生存环境的定位,包括宇宙、时间、感情、哲学等.  相似文献   

11.
文涛 《求实》2002,(Z1)
一五 .四时期 ,中国现代意义的大学认识到科学的巨大功能 ,开始用怀疑、批判、否定的态度对正常事物进行科学的分析。这从本质上说明 ,科学是不在于确定什么 ,而在于发展已有的被确定的东西 ,科学要创造出新的内容和形式。知识是人们能够看到的已经被确定了的思维和行为的结果。这从根本上也说明 ,科学的结果是不存在绝对的可靠性。因为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从以地球为宇宙的中心 ,发展到以太阳为宇宙中心 ,继而又发现太阳只不过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在这过程中 ,人类的认识始终是发展的 ,总被新的更先进的认识替代。其它领域也是如此 ,现在…  相似文献   

12.
<正>"除了南极、北极,地球上各地的菜,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制作的方法。这里的每一本书,都是一个能把人带入美食殿堂的秘笈和钥匙。只要按图索骥,每一个顾客就可以登堂入室探得宝贝。"这是位于伦敦城2区小街上的一家"烹饪书店"的电子广告屏幕上,打出的一则吸人眼球的宣传语。在素有"世界书城"的伦敦,"烹饪书店"号称众多书店中的"翘楚"。在谈及成功的秘诀时,书店老板埃里克只说出一个字:"炒"!  相似文献   

13.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元宇宙"。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2020-2021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认为,2020年是人类社会虚拟化的临界点,而2021年已成为"元宇宙"元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积极地在"元宇宙"中抢占自己的位置,并且相信,"元宇宙"将会是一个与我们的现实世界平行共存的世界,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两栖生物"——同时栖身于现实与虚拟的这两个"平行"世界。  相似文献   

14.
钟爱芸 《当代党员》2014,(10):77-77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疲劳可通过小动作来缓解。 眼睛酸痛:打个哈欠。用眼时间过长,眼睛就会千涩、疼痛,而打哈欠可以刺激泪腺分泌泪液,湿润眼睛,缓解因千涩而引发的各种不适。打完哈欠后,还可以闭上双眼,轻柔按压眼球20秒。  相似文献   

15.
正谈青年地位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说过,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相似文献   

16.
美国摄影家L.米索内将照相机的镜头、人的眼睛和人的独创性的想象力形象地比喻为摄影创作中的"三只眼睛",并阐述了这三者在摄影中的位置和作用.具象的"第一只眼睛"(镜头)和"第二只眼睛"(肉眼),都是在抽象的"第三只眼睛"(独创性的想象力)的掌控操纵下工作,并最终按照"第三只眼睛"的意志完成了拍摄.独创性的想象力又称之为心理知觉定势,它决定着摄影创作的成功概率和迥然不同的作品风格.  相似文献   

17.
李洪志宣扬"地球爆炸"、"世界末日",只要勤修苦练"法轮功",在人类行将毁灭时,他能度信徒上天。真是白天说梦活,可竟有人对此深信不疑。科普工作者很有必要向大众普及天文知识。宇宙天体中出现过星体爆炸,爆炸的星体质量都比太阳大八至十倍。地球的质量仅是太阳的三十三万分之一,内部温度也不过几千度!与太阳的一千万度相比,微乎其微。太阳本身就是巨大的气体球,  相似文献   

18.
修身 《学习导报》2014,(2):48-48
小托蒂效应 意大利小男孩托蒂有一只十分奇怪的眼睛:这只眼睛看上去完全跟正常人一样,医生诊断也没有什么病变。但是,这只眼睛就是看不见。一只完全正常的眼睛为什么会失明呢?原来,小托蒂在出生时,这只眼睛受到轻度感染,医生给它缠上了两个星期的绷带。  相似文献   

19.
_、百年科技发展史表明,知识创新是推动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的不竭源泉和动力人类即将走完20世纪的历史进程。回顾这100年的历史,可以说20世纪是科学革命的世纪,是科学革命不断推动技术进步从而不断推动科技产业化和社会变革的世纪,同时,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20世纪是科学革命的世纪。量子理论、相对论、信息理论的创立,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地球板块构造结构模型、宇宙大爆炸假说的提出等,堪称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标志着人类对于物质、时空、信息、生命、地球和宇宙认识的新的革…  相似文献   

20.
一、科学家首次大批量制造反物质并首次观察到反物质原子内部结构。这对准确比较物质与反物质的差别、解答宇宙构成等问题有重要意义。 二、科学家破译老鼠基因组。人类与老鼠共享着80%的遗传物质和99%的基因,因此了解老鼠非常有助于了解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