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情溢天池     
《江淮》2007,(8)
越野吉普在长白山麓崎岖的山路上七弯八绕地向上攀爬,一直爬到山巅再也无路可走的地方,在一片砾石坪中停了下来。下车后的第一个感觉便是寒气袭人。这里海拔已超过2000米,虽是盛夏季节,却仍有残留的积雪,该是"高处不胜寒"的地带了。导游不无夸张地炫耀这里的不测风云,再三再四地催促我们抓紧时间向顶峰攀登,趁着  相似文献   

2.
<正>迎面吹来的雪片打在脸颊上,针扎般刺痛,零下30℃的低温让积雪变得又硬又脆,踩在上面"咔嚓咔嚓"响。不知是因为过度疲劳还是环境不适,秦桂芝感到阵阵心慌胸闷,喘不过气来。这是距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4000公里的新疆阿勒泰地区,她几乎横跨中国来到这里,为了一次家访或者说一次"探亲",因为她班里的"孩子们"大部分都住在这里。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人》2010,(5):I0003-I0003
中卫香山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地带,"十年九旱,靠天吃饭"是这里的真实写照,乡政府所在地三眼井,地名的由来据说就是因为这里只有三口井然而,就在自然环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5,(8)
<正>背景资料: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应该包含四条古通道:一为"沙漠丝绸之路";二为北方草原地带"草原丝绸之路";三为东南沿海"海上丝绸之路";四为西南地区通往印度的丝绸之路。另外,还有一条古商贸通道是自福建武夷山起,从二连浩特贯穿蒙古、经西伯利亚通往欧亚大陆腹地的"茶叶之路",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提到的"万里茶道"。  相似文献   

5.
农历二月的塞罕坝依旧白雪皑皑,寒风呼啸着穿梭于松树枝间,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大自然的协奏曲。 这里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5℃;这里冬季漫长,年均积雪日数169天,最低气温达到-43.3℃,滴水成冰。 在建场以来的52年里,塞罕坝人用自己的坚守和执着在这里创造了奇迹:塞罕坝的人工林,按一米的株距排开,可绕地球赤道12圈。  相似文献   

6.
李婷婷 《江淮》2011,(3):37-38
以党总支书记、居委主任夏世芳为"班长"的半山花园社区,始终坚持情系社区,情系居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不断为马鞍山"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添光增彩。又是一年春草绿,阳春时节天气新。2月22日傍晚,华灯初上,家住半山花园社区雨东村39栋401的李德柏老人早早地带上茶杯和板凳赶往社区广场。原来,今晚这里要上演一场由社区居民自编、自演的"黄梅戏文艺汇演"。李德柏说:  相似文献   

7.
正3月5日,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3周年的纪念日,也是第17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更好地弘扬"雷锋精神",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变成"身边好人",当日上午,一三一团以"精准关爱·志愿先行"为主题,在全团上千名志愿者中开展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现场,400余名学生志愿者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为绿荷里小区清理道路积雪,帮助李克珍等86位生活困难孤寡老人打扫室内卫生,温馨送暖服务。医院百余名志  相似文献   

8.
正铜鼓山寨是一座远离了城市喧嚣的寨子。距离荣昌城区40公里,离最近的铜鼓场也有5公里。处于荣昌、大足、安岳3个区县交界地带。这里曾经有过一场战役。重庆解放初期,李德生率领的解放军,在这里将逃窜的敌军彻底歼灭。解放军也付出了代价,原籍山东的刘骥连长等人长眠于此。也因为这段历史,铜鼓山寨所在的村,被命名为"刘骥村"。纪念革命烈士的英雄纪念碑,高高耸立在铜鼓山寨对面的山顶上。相对而言,山寨的古  相似文献   

9.
李坤 《当代贵州》2014,(26):32-33
正在贵州高原的第二梯级地带、乌江中游、黔南北部,有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瓮安。在这里,气候温润、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被称为生命曙光的瓮安动物群化石享誉世界,以水东宋氏为代表的千年土司文化璀璨夺目,被誉为"伟大转折前夜"的"猴场会议"彪炳史册,世界上最大的砖木结构戏楼猴场千年古邑大戏楼翘楚黔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江界河景区、国家森林公园朱家山风光旖旎。自然、人文、生态景观交相辉映,红色、土司、龙狮文化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0.
<正>2002年,北京晚报曾报道,皖南石台县仙寓山中的大山里有一个"野人",他因为身患癌症,在大山里野居6年后,身上的病症奇迹般地消失了。一石激起千层浪,诸多科研研究机构走进大山村,研究它的土壤和环境。经专家检测发现,这里竟是全国罕见的富硒地质区域,是中国三大富硒地区之一。随着研究深入,专家发现这里还是"长寿村"、"瘦子村"。50年来,在这一区域没有发现一例癌症患者。一切奇迹都缘于这里的山民长期喝自家的"富硒茶"。从此,闲居富硒村落,喝上生态健康的富硒好茶,成为众多城里人的梦想。现在开始,"认领一亩富硒茶山,喝上自  相似文献   

11.
吕德文新著《边缘地带的治理》提出,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存在一个广阔的边缘地带,在这里,对于国家权力而言,意味着专断性的权力受到限制;对于社会而言,这是风险与活力并存的领域,只有国家权力与社会治理相互合作,才能创造"善治"。此书的分析建立在长期饱和的经验调查基础上,描述了在边缘地带,国家与社会是如何互动的。本文通过认真研读原书,对相关思想观点加以梳理,以便我们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2.
邯郸市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地带,17条国、省干道在这里交汇。据管理部门介绍,这里货车超载现象非常严重。最近仅在省道永河线上的一次检查中发现,绝大部  相似文献   

13.
刘新丹 《实践》2007,(3):39-39
"乾坤万里剪中出,世态炎凉纸里留。黄发垂髫皆俊秀,和林格尔最风流"。寥寥数语,道出了和林格尔这个"国际民间剪纸艺术之乡"在国内外剪纸界的地位.以及和林格尔剪纸传承与发展的美好前景。和林格尔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悠久的历史为这块土地带来了灿烂的文化。和林格尔与山西省杀虎口交界,这里是中原  相似文献   

14.
《党史纵览》2015,(4):57
<正>2002年,北京晚报曾报道,皖南石台县仙寓山中的大山里有一个"野人",他因为身患癌症,在大山里野居6年后,身上的病症奇迹般地消失了。一石激起千层浪,诸多科研研究机构走进大山村,研究它的土壤和环境。经专家检测发现,这里竟是全国罕见的富硒地质区域,是中国三大富硒地区之一。随着研究深入,专家发现这里还是"长寿村"、"瘦子村"。50年来,在这一区域没  相似文献   

15.
《学习导报》2014,(5):46
1952年,华盛顿发生了史上罕见的雪灾,一千多公里电话线因暴风雪形成"冰挂",有些地方的电话线被积雪压断,造成通讯中断。为尽快恢复通讯,电讯公司召开紧急会议,希望通过集体的智慧找出对策。讨论开始了,有人提议沿通讯线路安装加温装置以融雪,但要耗费大量的电力、人力和时间;有人提议安装振荡器,通过振动抖掉积雪,但这同样费时费力。大家七嘴八舌地提出了很多办法,却都不尽人意。这时,一个声音从角落里响起:"还不如用最简便的方法呢,拿把大扫帚沿线清扫吧!"说完,会议室里一片哄笑,连发言者自己都乐不可支地承认是"开玩笑"。  相似文献   

16.
正隆冬时节,朔风砭骨,包长运踩着厚厚的积雪,在他的"地盘"上巡道保洁,不时从道路两侧、路边沟里清理出杂物,装进垃圾袋里。"村里照顾我是贫困户,把这个活儿交给我,我可不能昧着良心糊弄大伙儿。"看着身后干净整洁的路面,包长运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今年69岁的包长运是丹东凤城市宝山镇岔路村一名老实本分的村民。前些年,他在城里打工,妻子周淑兰操持家务、种地种菜,日子虽不大富裕,倒也安宁祥和。然而,  相似文献   

17.
李旎 《当代贵州》2014,(19):32-33
正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这里,是兴义国家地质公园主景区,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这里,游历过千山万水的徐霞客曾写下了"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形胜"的诗句。这里,四处揽胜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将之誉为"云贵高原上最美的心跳"。这里,被众多游客评价"来了就不愿走,这个天然的氧吧美得让人发呆!"万峰脚下一个个布依村寨如同一颗颗明珠镶嵌,蜿蜒流淌的纳灰河自峰林的西北端流出,将颗颗明珠串联,在其中最亮的一颗明珠——纳灰村,岸边随风轻摆的垂柳、淡定垂钓的渔客、田坝上玩耍闹腾的小孩、古  相似文献   

18.
<正>驱车从京沪高速公路沿"河北廊坊"出口驶出,拥有25年建区历史的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便近在眼前了。以廊坊开发区为中心,在100公里半径的国土范围内,囊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这里是产业和城市高度密集、交通便利的黄金地带,是环渤海乃至整个中国北方市场的重要枢纽。2016年,廊坊开发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2亿元,同比增长8%;全部财政收入迈上70亿元台阶,达到72.5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9.7  相似文献   

19.
正"老郭,上次咱们看到庭院养殖了,今儿咱是不是该看特色种植了吧……"五师八十九团五连的农家书屋里,两个50来岁的老人坐在一起看一本《特色种植一点通》。在这间不足60平方米的书屋里,坐满了前来看书、下棋的职工群众,有些还边看边在本上记录着。"群众们都愿意到农家书屋来,他们不光在这里看书,还在这里交流农业生产和致富经验……"该团五连党支部书记宋天林说。"地里的农活忙完后,我们家那口子是每天撂了饭碗就往  相似文献   

20.
<正>常常想起一个和"马"有关的地名——"马号",兵团的老一辈对这个地名大都很熟悉。在六七十年代,每个团乃至每个连都有一个畜牧养殖点,这个地方远离团部或连队常常被人们称之为"马号"。在这里居住的人们被称为在"马号"居住,兵团有多少个这样的团场,就有多少个像这样的地方。这也许是兵团的专利了。这里是兵团一个团场的边缘,准噶尔盆地的边沿地带。再向深处就是中国的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