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这里保存着良好的原生态自然环境,是不可多得的生态绿洲;这里民风纯朴,原生态侗族文化底蕴深厚。我们积极立足这些优势.全力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新侗乡。  相似文献   

2.
丹棱地处成都平原经济圈,这里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民间唢呐艺术之乡、全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示范县、四川省首个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卫生县城;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治安良好、社会和谐,是居家、创业和投资的理想之地.  相似文献   

3.
<正>贵阳奋力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大胆探索,深入实践,以强生态不断提升“强省会”绿色发展能级,书写省会贵阳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这里是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天然的“绿色氧吧”,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这里被誉为“千园之城”,1025个大小公园遍布其间,山林、河流、湿地、珍稀植物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4.
《当代党员》2010,(5):F0004-F0004
近年来,特别是2006年重钢集团环保搬迁启动以来,大渡口区坚持规划先行、生态优先,积极推进经济、城市、社会“三个转型”,着力建设生态和谐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5.
殷宝平 《江淮》2012,(4):30-31
当前,我省正处于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需要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安徽。努力打造经济强省,夯实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一是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二是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  相似文献   

7.
建设生态城市:我国城市建设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华 《唯实》2007,(6):47-50
生态城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大力推进城市化和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同时推进城市的生态化建设是21世纪赋予我们的伟大历史使命,是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赵洪祝 《求是》2012,(3):24-26
在"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努力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是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始终坚持的发展理念,也是浙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台历     
《当代党员》2014,(11):9-9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9月16日,中共重庆市委召开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会议强调,要把“五个决不能”作为全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底线要求,到2020年,努力将重庆建成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  相似文献   

10.
建设和谐文化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当前,针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情况,加强和谐文化建设,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用一元化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文化的魅力在于自身的…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化以生态价值观为核心,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文化可以分为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次;生态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这三个层次进行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08,(18):I0002-I0002
肇兴:鼓楼下的真正公民社会 “肇兴个是一个非常独立的生态,人最理想的居住环境也就在这些地方。在山中走来走去,能够感觉到诗意的居住。肇兴将来值得世界各地的人来看的就是这里的生活结构,因为它提供了一个生态标本,并不单是原生态引起大家的兴趣,是整体引起大家的兴趣,肇兴让人看到了整体意义上的美好原生态的诗意居住生活。”  相似文献   

13.
杨果 《当代党员》2024,(3):49-50
<正>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指出:“新征程上,必须把美丽中国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4.
于晓雷 《前线》2013,(8):48-49
社会主义社会从根本来说是一种追求生态良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形态。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五位一体”整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突破,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城市开始成为人们聚焦的一个热点。生态城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城市的生态化建设是21世纪赋予我们的伟大历史使命,是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今天的贵州,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充分感受到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福祉。守护好家园,保护好每一片蓝天、每一滴水、每一寸土地,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需要加强立法保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多年来,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加强生态立法,出台30余部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初步形成贵州省生态文明法制体系,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先行先试守住绿色贵州"门槛"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化是和谐福州的灵魂,发展生态文化为和谐福州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条件和精神支撑.为和谐福州的构建提供理念保证.构建和谐福州要以确立生态道德观念为立足点,培育和谐福州的生态意识;以确立和谐理念为切入点,建设生态型的和谐福州;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根本点.建设_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福州.  相似文献   

18.
郑联合 《学习月刊》2009,(12):44-44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是旅农林生态经济产业链的龙头,更是推进神农架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产业。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实现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原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尽快把神农架旅游产业建成特色鲜明、发展成熟、配套良好、运作规范的大产业。  相似文献   

19.
林震 《前线》2022,(11):116-119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生态文明专章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题,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绿环生碳”四大举措,致力于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期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20.
正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首先一条就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原则对新时代构建人与自然的关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是"三江之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称;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只有做到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全方位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才能建设更加美丽新青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