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社会建设事业大发展成为全面建成小康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医疗卫生工作是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支撑,是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民生的重要基础,医疗卫生工作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十八大报告中有关卫生工作的论述为卫生事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强调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医疗卫生工作中去,充分关注民生民意,揭示医疗卫生工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公共卫生事业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3.
正宁夏医科大学作为自治区唯一一所医学高等学府,担负着为宁夏医疗卫生机构输送合格医学人才,为回汉群众健康保驾护航的神圣使命。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顺应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围绕解决"办什么学、怎么办学,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重大问题,突出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坚持内涵式发展,着力打造"两个一流"(西部一流,国內一流),建设西部地区有特色、现代化、高水平综合性医科大学。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央苏区医疗卫生管理的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善玖 《党史文苑》2004,(10):23-24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央苏区军民在缺医少药的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开创了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新篇章,积累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宝贵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5.
马忠 《共产党人》2006,(14):42-43
近年来,医疗卫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广大人民群众对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寄于深深的期望。党中央确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都将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全社会的共同呼声。  相似文献   

6.
傅连璋(1894—1968),原名傅日新,福建省长汀县人,医学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奠基人、创始人之一。他在发展中西医、普及祖国医学、培养医学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解放军和人民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中央领导的保健工作领域建立了杰出的功绩。新中国成立之初,傅连璋成为新中国唯一一位医疗将军,也是一位从没统兵打仗的开国将军。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邓小平把医疗卫生事业看作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对医疗卫生事业更是高瞻远瞩,他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把人口增长和计划生育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和基本国策,把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他的这些思想,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宴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目标.即“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病有所医”,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国策之中.这一目标充分彰显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重视卫生、重视医学科学事业发展的魄力与决心.也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邓小平把医疗卫生事业看作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对医疗卫生事业更是高瞻远瞩,他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把人口增长和计划生育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和基本国策,把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他的这些思想,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丁向阳 《前线》2013,(4):6-8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病有所医”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基本标志之一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康目标。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们把深化医改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作为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从解决“群众看不起病、社区看不了病、大医院看不上病”的现实问题人手,按照改革与管理、社区与医院、防病与治病“三个一起抓”的思路,全面落实完成了国家部署和本市确定的260项医改任务,实现了“推动发展、提高效率、减轻负担、促进健康”的第一阶段目标。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筑中国梦,离不开人民的健康,有健康才有未来。过去五年,巴东县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攻坚克难、破浪前行,如期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目前,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73家、五年来参合率都稳定在99%以上、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4.22万份、累计建成"五化"村卫生室391个……一系列真实的数据,诠注着一份温暖人心的答卷。  相似文献   

12.
刘剑波 《唯实》2023,(2):75-7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扎实推进健康江苏建设,大力发展优质医疗资源、推动均衡布局。近年来,泰州市海陵区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主动作为,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但与此同时,该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在人才队伍、基础设施、诊疗业务等方面存在突出短板。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逐步显现,“健康江苏建设更高质量惠及全体人民”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对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多方面的重大贡献,包括把医疗卫生工作确定为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确立“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医疗卫生方针;领导人民消灭血吸虫病等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疫病;倡导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支持发展合作医疗,号召“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等等。这些重要思想和贡献,对于今天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7,(9)
正每当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都会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承担着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事关党和国家事  相似文献   

15.
最近召开的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是在我省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打响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战的动员会,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战的雄壮号角。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的报告,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光辉的纲领性文献。十九  相似文献   

17.
曹丽萍 《世纪桥》2013,(12):91-92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医药卫生人才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然而,面对伊春市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任务,以及人才竞争的新特点,伊春市区医药卫生人才总量仍然不足,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结构和分布尚不合理,政策环境亟待完善,特别是基层卫生人才严重短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此,对伊春市中心区卫生人才情况进行调研,为改变全市卫生人才状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次大会,对于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涂小亭 《当代贵州》2011,(20):74-74
到目前为止,学校共有1000多名学生参加了业余党(团)校的学习,近100名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 近年来,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政班子不断探索创新,将学校的发展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始终坚持"教学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医疗帮校、文化建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中高级卫生技术人才,为贵州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一字之改,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由"建设"到"建成"的目标,在全国人民面前把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呈现地更具体、更生动,也把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展现出来。形势在发展、事业在开拓、人民在期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