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公安工作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各方面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近年来,我国警察执法公信力之所以受到各方的关注,其原因不仅在于公安机关本身,还在于公安工作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如行政权力干预、民生问题、公众的认知、新闻媒体的报道等都会对警察执法公信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警察执法公信力是警察信用体系的核心,提升警察执法公信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警察执法过程和结果涉及执法公正性、执法规范化、执法者职业素养和执法透明度等四个维度。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执法公正性、执法规范化和执法者职业素养对警察执法公信力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执法透明度对警察执法公信力无显著影响。据此,增强警察执法公信力需要在优化顶层制度设计、提升警务人员综合执法素质的同时,完善监督体系和加强舆论宣传引导。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环境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环境的变化带来执法环境的复杂化,在复杂的执法环境下,警察执法公信力明显下降.我们必须全方位提升警察执法公信力,以实际行动赢得公众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警察执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警察执法行为的过程与结果在认知与评判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信任和尊重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和信任关系。警察执法公信力危机日益凸显。民众误读为似乎警察无所不能、警察权行使的边缘化、警察参与非警务活动.模糊了警察权的边界和职责、警察执法方式的偏差、警察职务犯罪案件的频发等因素会对警察执法公信力造成影响。警察执法公信力危机损害了政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使公众失去对法律的信仰,损害警察在公众中的形象。面对警察执法公信力危机,要坦然面对,缩减与消除引发警察执法公信力危机的诱因,恪守公正、规范执法的职业操守.通过事先、事中、事后的应对措施,将危机隐患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围,弱化或降低其对警察执法公信力的桶窖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信服度和对其公正性、法律权威性的评价。执法公信力的高低受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应从执法理念、执法能力、执法运行机制和执法环境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以提升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公安执法规范化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是尊重公民人权、保障公民权利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执法公信力、维护执法形象的重要举措。但是,当前公安执法工作中还存在执法不公、执法随意等问题。因而,如何深入地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探究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就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是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执法行为及结果的认同感和信任度,它决定了公安机关执法工作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是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应从坚持执法为民理念、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执法监督、强化公安宣传和加强执法培训等方面入手,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  相似文献   

8.
警察具备高的执法素质是国家综合国力得以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公安机关要提升警察执法素质,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理念开展针对性执法理念教育和实效性执法培训,采取打造阳光执法体系、规范警察执法行为等措施,才能有效提升警察执法素质,确保执法机制长效运行。  相似文献   

9.
公安执法公信力是指其在日常的执法过程中所获得的被公众所信任的一种能力。在普通民众眼里,公安执法公信力是公安通过其执法活动被公众所信赖,所尊重的一种体现。它表现了公众对公安合理正常执法的心理价值认同。然而,当今社会却出现了公安执法公信力下降甚至缺失的问题,因此,文章主要分析公安执法公信力缺失问题原因,以及提出简要措施,以能够为促进公安执法公信力的提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在全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检察机关的执法活动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这给检察执法公信力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更带来挑战。一方面,检察权运行不完善之处在个案的报道中会被放大,检察机关回应全媒体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全媒体对公众的司法期待也有推高作用。因此,加强检察执法公信力建设,首先应健全检察权运行机制,保障检察机关依法规范行使检察权,让全媒体无懈可击。利用好全媒体,开展多层次的检务公开,将检察改革的蓝图和思路、检察执法的依据和过程展示给公众。一旦发生了涉检网络舆情,积极推进检察执法的公关活动,及时向全媒体和公众传递重要的信息,争夺舆论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11.
民法文化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规则和社会成员对权利的向往和追求。民法文化可以变革警察执法观念 ,限制警察公权力的滥用 ,规范警察自律  相似文献   

12.
提升基层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有助于降低执法难度、提升执法效果,也有助于提高执法效率、降低执法成本。基层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由执法水平、工作作风、执法主体和民众评价等因素决定。基层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面临着新媒体时代、检察执法专业性、社会信任危机以及个人腐败问题等方面的现实挑战。对此.我们应从提升执法水平、保障执法效果、加强媒体应用、增强法律宣传和人文关怀等方面提升基层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是一支具有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肩负着保护人民、打击犯罪、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人民警察是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宗旨。警察执法口语是言语交际的一种形式,属于口语交际的范畴,人民警察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人民警察的执法口语有不同于一般口语的特征,如交际的功利性、内容的多元性、表达的灵活性等,警察正确使用口语,是宣传法律法规的重要手段,是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是打击和惩法犯罪的有力武器,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执法水平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4.
影响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主要问题是公安机关执法效率低下、公安机关执法质量有待提高、社会成员对现代法治基本要求认识较低等。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公安机关执法效率低下、公安执法质量相对较低社会成员对现代法治基本要求认识较低、非公安机关因素等。要提高公安机关执法能力、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应强化公安机关的行动力,提高公安机关执法效率;通过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迅速提高办案机关、办案人民警察法律辨识力;强化现代法治理念宣传;政治建警,多管齐下做好民警的思想工作;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形象;强化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对互联网及媒体传播功能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对强化公安职能作用、提升公安工作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认清当前影响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主要因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公正执法是党和人民对公安队伍的永恒要求。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警察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公正执法能力越来越重视,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如何改进司法和执法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恢复性司法作为一种关注执法人员和当事人之间的正向互动的司法理念,在提高和完善警察公正执法能力等方面均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正是力图从恢复性司法的视角来分析警察执法理念的改革和完善,进而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即两者在公安执法中的完美融合—“恢复性警察执法”理念。  相似文献   

17.
警察是国家的公务人员,是国家公权力的行使者,肩负着打击犯罪、保护公民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利益主体格局发生重大转变,社会矛盾较为集中,当人们的诉求得不到解决的时候,都将矛头指向了冲锋陷阵的警察,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恶性袭警事件令人震惊,警察权益受损问题在社会转型时期更为突出。警察权益的保障需要内部机制与外部土壤共同作用得以实现,公安执法环境是警察工作的土壤,是警察权益保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当前,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结构转型造成各类矛盾不断凸显和尖锐.公安执法公信力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考验着各级公安机关的能力和智慧。提升公安执法公信力,最根本是要尽快转变职能,明确责任分工,有选择地履行职责,将主要警力和精力放在核心职能上.真正履行好警察职责。核心是要坚持依法行政,推行科学民主决策和警务公开,实现警务活动由封闭走向开放.打造阳光警务.满足公众知情权。关键是要健全和完善执法制度、执法方式,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取得公众的执法认同感。提升公安执法公信力,还要狠抓公安文化建设.提升队伍整体形象,向公众展现公安机关的良好作风和精神状态,赢得公众的信赖和支持,获得社会的认可和肯定。  相似文献   

19.
人民警察在执行警务活动中,往往会被人情关系所困扰,直接影响到执法的公平正义,也侵犯了人民的合法利益。应正确看待礼尚往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优化公安机关权力组织结构,使警力合理配置和充分发挥;进一步建立健全警务公开制度,依法拓宽执法公开管道;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促进警务活动健康开展;通过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减少人情关系对警察执法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民法》是一部权利法,民法理念对警察端正执法思想、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公信力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结合我国的立法及执法实践的现实,探讨民法理念引入警察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将民法理念引入警察执法是规范警察执法难题的一种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