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农村中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90年代初开始,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如今已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他们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正常运转中不可缺少的力量,但由于心理失衡和种种原因,造成了农民工的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本文从介绍农民工的现状入手,分析了造成农民工犯罪的心理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和遏制农民工犯罪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前城市农民工群体内部的代际分化已经形成,新生代农民工逐步成为了农民工群体的主力。而新生代农民工在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由他们所滋生的违法犯罪问题也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对引发新生代农民工违法犯罪的原因作必要的深层次的心理剖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是消减新生代农民工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整个社会平稳、和谐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当代农民工价值观的矛盾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民工内部已出现代际分化和更替,当代农民工在思想认同、价值观上矛盾性更突出,心理失衡感较大。分析当代农民工在价值目标、价值信念、价值认知上的矛盾和困惑,分析他们价值观矛盾形成的内外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帮助实现农民工价值观正向转型的措施、对策,应该成为我们的职责。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农民工群体的主力,但由于国家制度、经济、社会关系等客观因素以及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取向等主观因素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受到阻碍,很难融入主流社会。为了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必须强化政府的主体作用,加速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落实企业社会责任,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发展平台;加强学习培训,引导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高自身素质,多管齐下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政府、企业和新生代农民工之间形成合力,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子女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社会群体,某些客观因素导致农民工子女社群心理出现边缘化趋势,这种群体心理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入。要采取措施及时遏止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过程中社群心理边缘化趋势,避免生成影响社会稳定的心理温床;迅速加强有利于城市融入的功能性建设,避免农民工子女因城市融入障碍出现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通过制度化建设加强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融入过程中对公平正义的内心确证,避免削弱社会稳定的根基。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非政府组织的组织心理深刻反映了这一组织的许多细微特征,是深化对农民工非政府组织进而社会组织研究的新的切入点。伴随农民工非政府组织的组织心理研究的破题,分析方法的创新(包括对传统分析方法的创新型运用)也应提上议程。借助实证调查研究方法,农民工非政府组织的组织心理在群体与个体的心理差别、通常状态下的倾向型表现性格、与社区民间组织的心理关系等方面均有不同于传统看法的揭示,尽管这种揭示是经验的、有限的。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心理适应——以广西南宁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心理适应是城市适应的最高等级,是真正融入城市的标志,也是农民工实现由“农民”向“市民”身份转变的关键。文章通过对广西南宁市农工的城市归属感、现代价值观念等心理层面进行考察,揭示城市生活经历对他们的自我认同和价值观产生的某些影响,亦即他们对城市社会的心理适应程度。同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促进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心理适应。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改革开放30年的城乡互动,使新时期农民工社会融入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与希望。部分农民工个体层次的心理融合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完成,社区层面融合在实践中早已破冰,而这两者为最终的制度融入提供了社会条件和心理条件。如何从高层制度协调着眼,切实推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共享经济发展的红利是政府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上海市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农民工子弟教育正朝着规范化的方向迈进。同时。农民工子女教育在实践中仍存在着流入地政府财政困难、户籍制度造成升学困难、公办学校中农民工子女面临心理困境、办学水平低等问题。应从建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财政分担机制、构建符合国情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制度、理性对待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等方面入手,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流动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碍。在物质上,由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以及自身劳动力资本层次较低,农民工难以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而只能在次级劳动力市场从事工资较低、低流动性的职业。在心理上,由于农民工不合理的社会网络资本和“内卷化”的社会群体认同,使他们容易遭受城市居民的歧视与排斥。这些都使得农民工对城市缺乏心理认同与归属感。  相似文献   

11.
思想道德问题是新生代农民工思想问题的重要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如身份认同的混乱,存在“过客”心理;心理预期与心理承受能力反差大;精神生活匮乏,对政治缺乏热情;某些道德标准混乱,部分道德行为失范。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加强共享理念,消除城市歧视和户籍歧视;加强城市管理,把新生代农民工思想道德建设纳入所在城市公民道德建设的总体规划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素质,增强他们对城市生活的适应力。  相似文献   

12.
失权是青年农民工犯罪的重要动因,扭曲的自救式维权造成了农民工更大的悲剧。预防青年农民工犯罪,增权理论的运用可以帮助青年农民工了解自身权利,提升融入城市社会能力,增强维权效力,进而改变弱势心理,削弱犯罪动因,起到社会"安全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违法犯罪数量不断增长这一社会问题已引发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更大程度地预防和降低农民工的违法犯罪率,则需要在分析农民工违法犯罪特点和原因的基础上,完善与农民工有关的各项制度,不断加强对农民工违法犯罪心理的矫治力度,同时采取社会综合治理措施,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现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军 《理论前沿》2006,(2):44-45
我国的农民工承担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重要角色。农民工的出现,从客观方面来看是城市工业化对农民需求形成拉力;从主观方面来看,农业中的劳动力过剩形成农民外出务工的推力。目前,农民工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社会角色错位。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农民工现象,对旧的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加强对农民工文化素质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民工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农村流动儿童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农民工进城子女社会融合的因素主要包括制度、家庭、个性和社会接纳等,其中,制度障碍是影响农民工进城子女社会融合的决定性因素;家庭是农民工进城子女社会融合的重要基础;个性心理影响农民工进城子女社会融合的进程与深度;社会接纳是农民工进城子女社会融合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从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家庭及子女教育状况、社会生活状况、文化心理状况可以看出,农民工在城市社会尚处于底层地位,是城市社会的边缘群体,具有农民与市民的双重特征。要改变农民工现状,必须改革现有户籍制度,消除户籍身份的差别;加强对进城农民工的组织与管理;提高农民工的自身素质,增加与城市居民的交往,增强对城市生活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化”倾向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经济、社会和心理三方面的融合困难是导致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化”倾向的直接原因.应尊重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特征与利益诉求,从理论研究与现实政策两方面继续探索破解我国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进城农民工生活方式现代化问题是逐步实现城市化问题研究的核心问题。对于农民工消费行为现代化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和把握农民工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进程。由于我国农民工消费的现代化转型只是一个开端,其追求高消费的心理冲动却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做保障,同时其群体内部消费水平两级分化,消费结构不合理,公共产品消费程度低。农民工就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工资标准偏低、社会保障不到位等原因,影响农民工消费现代化进程。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民工现代消费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厦门市农民工调查数据研究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信任。文章基于因子分析将社会信任分为亲密信任、熟人信任和一般信任三个不同的维度,通过分别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的方法考察了农民工的社会交往、心理认同、公共事务关注程度以及城市适应等因素对社会信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对其社会信任具有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越高,他们的社会信任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融入过程中,农民工的角色没有得到强力的各项政策的支持,出现角色认同的困境。本文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角色认同困境,并认为,各项配套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农民工称谓的弱化、文化建设与价值引导、个体心理调适等是消解困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