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农业人口大国,指导农民科学创业对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等都具有较大理论和实践价值。从资源视角锲入,选取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农民创业典型案例,提出资源拼凑型创业、人力资本积累型创业、特色资源开发型创业和外部资源嵌入型创业四种农民创业模式。资源要素与农民创业者的互动机制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以创业资本理论为基础,构建创业农民的创业资本与其创业收益关系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和路径分析方法对CLDS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创业资本对农民创业收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物质资本的影响最大;在影响机制分析中发现,三类创业资本在直接影响农民创业收益的同时也存在着中介效应,物质资本在人力资本和部分社会资本与创业收益之间、部分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本与创业收益之间都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坚持完善物质资本支持机制,提升农民人力资本积累的基本战略,促进农民优质社会关系的建立,对于提高农民创业收益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农民创业是农转非一种重要途径,既有利于引导农民创造更多社会效益又能很好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过程中所做出的一系列理性决策与其所拥有的资源禀赋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本文将构建一个以创业机会识别为中介变量的理论模型,研究资源禀赋和创业决策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创业能力是一个包含知识应用能力、机会把握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等多因素的综合能力,其各个构成能力不能通过简单的创业技能培训课程习得,或通过创业竞赛的强化来获得。根据创造力系统观,个体的创造力除了受内因控制以外,还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如个体的生活学习背景、人文环境背景乃至整个社会大背景等。在考察个体创造力培养时,应看到文化和社会环境因素的重要性,把文化和社会环境因素提到与个体因素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研究大学生创业能力时,学生群体的校园学习环境、人文环境、制度环境等均应列为影响因素,本文把上述一系列环境统称为学校教育环境,重点探讨学校教育环境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找出当前校园环境对创业能力培养不利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民创业既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切入点,又是加快农民增收、富民安民的着力点。目前,农民创业普遍存在着创业意识不强、资金短缺、本领缺乏、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应着力抓好激发农民创业热情、推进“就业培训”向“创业培训”转变、破解创业融资难题、加强保障激励农民“大胆创业”、改善农民创业“软环境”等工作,积极推动农民创业,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乡村产业发展是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衔接基础,而创新创业则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因此,创新创业可以成为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为此,需要涉农重大创新和一般创新的点面结合、充分挖掘和运用农业院校的创新创业资源、扶持农民立足乡村资源的微型创业三个方面的综合发力。  相似文献   

7.
资源缺口、经验缺口是创业风险形成的根源,是创业风险感知的依据。在团队创业过程中,围绕资源缺口、经验缺口的修复,存在着投资人、经理人的角色博弈。基于此,通过计算实验等量化分析的研究手段,进行创业团队风险感知形成的竞合驱动机制的探讨,发现:劳动的投入产出比、经理人分享得益的比例、经理人不努力工作阐释的愉悦感系数、经理人不努力工作的罚金、投资人创业投资额和投资人消极投资影响系数等因素影响创业团队风险感知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大学生创业倾向作为指标来衡量大学生参与创业的可能性,从内部与外部挖掘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对广东在校大学生的实证分析,试图构建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模型。联系大学生创业教育需求,探究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瓶颈,并提供建议和对策。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创业倾向与个性心理倾向、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环境有较强的相关性且相关性显著;大学生创业倾向与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的相关性不显著,但正向相关;大学生对创业教育需求大,但目前的创业教育存在问题,亟待完善创业教育体系,推动大学生创业。  相似文献   

9.
乐山市的民众创业表现为创业观念不强,抓机遇意识和创新创优不足,创业环境不理想等,为此要抓宣传发动、思想解放、观念转变、激励民众创业;抓政策、产业、服务支持,扶持民众创业;抓项目、资金、人才,启动民众创业;抓城乡互动、强工哺农、劳务创业,帮助农民创业;抓法律制度、国际惯例、商业道德以及政府监管,搞好民众创业的信用建设。  相似文献   

10.
组织话语研究将组织要素、现象以及组织本身看作是话语性社会构建,基于此,文章将创业视为新企业的话语性构建过程。在该过程中,创业者基于话语的协调、沟通、认知等基本功能,在特定的创业情境中积极地运用口语、书面语以及相关的非语言资源与不同的利益相关群体进行话语互动,通过创业身份认同、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资源整合等关键活动推动新企业的话语性构建。文章将詹姆斯?保罗?吉的话语“七项构建任务”分析框架与Timmons的创业管理模型相结合,剖析创业者如何通过话语构建创业机会的意义、塑造创业者身份、整合创业资源等,并援引创业语料及实例佐证理论性与概念性探讨。以此为基础,文章提出“新企业话语性构建过程模型”,以启发后续创业话语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迄今为止国内青年创业相关研究的现状,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CNKI中1991年至2016年的论文进行内容分析,并针对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经研究得出结论: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关于青年创业的相关研究陆续经历了萌芽、持续发展和多学科融合的成熟等三个阶段,围绕国内外青年的创业模式、青年创业的影响因素、创业环境、特点,以及出现频率较高的大学生、农村青年群体的创业活动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但目前的研究在研究内容、理论建构、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研究的学科分布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长期存在,今后的研究应重视基于互联网的青年电商创业、青年创业影响因素的拓宽研究以及青年创业的纵向动态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政策支持引导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不完善、培育资源严重匮乏、培育环境欠佳、培育效果不彰等现实困境,与国家农业现代化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冲突和张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整合培育资源,优化培育环境,强化培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推进青年创业是解决我国当今青年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在相关政策措施的扶持下,我国青年创业态势良好,活力明显,活动规范,但仍存在资源不足、能力较低和环境不良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创业资金缺乏、知识欠缺和社会经验不足几个方面。经济的发展为创业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但需要加强青年的创业培训,改善社会心理环境,健全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城乡一体化发展亟需培养大量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新型农民,要加大对新型农民的教育培训,创造优质的生活和创业环境,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城乡一体的公共基础设施,制定和落实相关扶持政策.福建省莆田市作为全省第一个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城市,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为培养新型农民,在教育培训、创业环境、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扶持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国农民工出现了回流现象,回流的原因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因素、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保障因素等。农民工回流之后的就业形式包括务农、创业、打工,但是,农民工回乡后就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种地收益少且风险大、创业环境差、乡镇企业就业待遇低等。要想促进农民工回流,需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善农村创业环境,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不断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温州272名高职学生作为样本,就高职生创业倾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的个人特质、个人背景和社会创业环境对高职生的创业倾向有着重要影响。高职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深入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营商环境的便利与否直接关系企业家创业活力,进而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对影响企业家创业的营商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是促进地区营商环境改善的有效途径。文章聚焦营商环境外因,以贵州企业家为调查样本,希望厘清营商变量与企业家创业的关系,挖掘主要影响因素,以此有效改善贵州地区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家创业,最终促进贵州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创业意向是指创业者对创办新企业或实施创业行为的一种主观态度,其产生与发展水平主要受主观因素与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研究了影响自主创业意向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中的人格特质、认知特征、个体情感,以及环境因素中的人口学特征、学业经历、创业教育与实践、人际关系以及社会支持等因素对创业意向具有重要的影响。今后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主客观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过程,以期构建更加全面的创业意向理论。  相似文献   

19.
当前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环境抗争事件此起彼伏,环境抗争已成为民众表达环境利益诉求的一种常态形式。国外环境抗争的研究重点是环境公正问题,而国内的研究热点则是环境抗争中集体行为发生的原因及策略。从集体行动理论理解环境抗争中农民的集体行动可以分抗争心理、制度结构和文化情境三个层次。具体而言,怨恨心理和维权心理成为环境抗争中农民集体行动的心理动机;日渐开放的政治机会结构为环境抗争中农民集体行动创造了制度空间;抗争话语与符号等文化情境影响环境抗争中农民集体行动的成败。  相似文献   

20.
在农民组织化蓬勃发展的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关于资本下乡的研究须突破传统的资本与农业的视野限制。下乡资本通过重构村庄生活、俘获乡村精英和引入农民组织来影响农民组织化发展,造成农民社会服务性组织日益衰落、农业组织异军突起和准政权组织的功能消解,进而造成农民组织资源的结构型失衡。整合农民组织资源的路径在于利用以权力、市场与信任为机制的合作整合模式,构建农民综合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