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实际上,"铁打的营盘"里,兵是"流水兵",官也是"流水官"。人事代谢是一个普遍的规律。"营盘"式的组织机构,可长期"铁打"不动,而组成"营盘"的兵与官,则是一股活水,长"流"不断。  相似文献   

2.
民事义务的"拘束性"是由国家强制力赋予的,是权利"法律之力"的体现."约束性"、"强制性"及"制裁性"是义务"拘束性"的基本内含,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强制性"和"制裁性"隐含于"约束性"之中,只有义务负担者违反了"约束"的界限,"强制性"和"制裁性"才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水货",一般指的是走私货,虽然不特指"水客"走私的货品,但其定义确确实实是伴随着"水客"而来。按"水客"走私的不同方式流程,可将其细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走私集团直接雇佣"水客"进行走私,这种形式的走私,处于整个走私活动"购、运、储、销"一条龙环节中的一个;另一种是以单独雇佣"水客"或专门"水客集团"的形式进行走私。这两者是通关涉税走私,所不同的是整个"水客"带私货行为是否与购销相脱离。  相似文献   

4.
"fans"来自拉丁文fanatics,意思是"对神的崇拜所导致的疯狂".台湾作家余光中说,fans译成"粉丝"很贴切,因为"丝"体现了群体性.同样是仰慕,"知音"只能是少数,而"粉丝"必须是多数.  相似文献   

5.
列举<陶希晋文集>中"法治文论"里存在的七处对陶希晋关于"公法""私法"论述的失实修订,总结出其修订的规律:第一,凡涉及社会主义民法的指导原则,是"公法,而不是私法的原则"或"公法原则"的论断,均改为是"公法与私法相结合的原则"的判断;第二,凡涉及社会主义民法的性质的论断,"我们的民法是公法,而不是私法"则变为"我们的民法是公法,也是私法"或"社会主义的民法不是纯粹的私法"或被删除;第三,两处删掉陶希晋对列宁关于"公法""私法"论述的引证.并从陶希晋关于"公法""私法"的全部论述之论点、论据和论证等方面,考证了陶希晋并没有也不可能提出"公法与私法相结合的原则"、"我们的民法是公法,也是私法"之类的观点,还原了陶希晋的社会主义民法"公法"性质观.  相似文献   

6.
检察官相对独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孝清 《法学研究》2015,(1):137-153
法学界一般认为,"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中的"独立"是指检察院作为整体的独立,而非检察官独立.但实际上,检察官相对独立具有检察制度内在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必要性:它是检察院整体独立的基础,是"检察一体"的前提和防止"检察一体"弊端的重要措施,是检察官法律地位、活动原则、司法规律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检察官相对独立是依法独立,是党的领导、人大监督和"检察一体"下的独立,是"独立"与"受制"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北方法学》2019,(1):24-34
对"法律是什么"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法理学。哈特"法理学"的特点是"描述性"与"中立性",是关于法律的"二阶"理论,其无涉道德评价;德沃金"法理学"的特点是"评价性"与"证立性",是关于法律的"一阶"理论,其关涉道德评价。哈特"法理学"的最大问题是,从法概念中剥离道德,导致不能为法律合法性提供辩护;德沃金"法理学"的关键问题是,用道德对法律合法性进行审查,易于消解法律的独立性,丧失法律的权威性。故此,为维护法律的合法性与独立性并存与统一,可借鉴富勒的"法律内在道德"观念,尝试性地区分法律的外在道德与内在道德,将法律的合法性审查标准限缩在法律的内在道德之中,并借鉴康德的"可普遍化检验"原理,将通过普遍化检验所形成的可普遍化原则作为法律的内在道德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8.
"主、客二分"和"主、客一体"这两种范式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基本观点是"主体=人、客体=物",后者的基本观点是"主体≠人、客体≠物"。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一体"的范式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彻底克服"主、客二分"范式的逻辑弊病,发扬"主、客一体"范式理论优势的需要;是发展环境资源保护事业,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告别旧时代,信任和投入新时代的需要;是学科健康发展、深化科学研究和创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毒品犯罪主观“明知”的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毒品犯罪主观"明知"的内容第一,嫌疑人"明知"是毒品不等于"确知"是毒品,也包括其知道、认识到、意识到或者怀疑到"可能"是毒品,更不要求确切地知道是哪种毒品、毒品数量、毒品含量、具体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重在以人的自由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学》2007,(9)
"以人为本"是执政者的政治理念和行为准则,而不是一种权宜的手段,或只是对公民和社会组织的要求。其现实针对性是要改变长期以来的"以党员为本"、"以领袖为本"、"以官为本"的积弊,转到"执政为民"、"以民为本"。要坚持以人为万事万物的最高主体,以人的价值为根本尺度,以人的需要为最终目的。"以人为本"是以人的"最高本质"即人的自由发展为本,自由是高于其他人性需要的核心价值和社会动力,也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无为而治"政治思想是老子学说的核心内容。老子认为"道"是无言的存在,天"道"自然无为,因此"治"也应该符合"道"的自然特性,无为而治是唯一可取的道路。无为而治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主要包括:无为即无事,无为即善为,治大国若烹小鲜。  相似文献   

12.
张爱岩  王伟 《河北法学》2005,23(11):140-144
"无罪推定"作为现代各国的刑事司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司法理念中法律价值观的发展方向,是由"国家本位"、"义务本位"向着"个体本位"、"权利本位"前进的,体现在刑事司法中,其追求的目标是以"人体公正"为中心的司法公正."无罪推定"原则,以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合法权利为核心,以人权保障为理念,反映了现代司法现念的价值取向."无罪推定"原则,首先确立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主体地位,为其各项权利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控方承担举证责任"、"反对强迫自证其罪"、"非法证据排除"、"疑罪从无"等规则,是"无罪推定"原则的衍生物,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得以全面实现的必要保障,同时,也是对抗制诉讼模式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现代法学》2015,(6):3-13
政府部门面对一个具体的公民时,是先信任他,还是先怀疑他,这不仅关系到彼此合作的状态,也影响到国家与公民关系的政治架构。前者可称之"先信",后者可称之为"先疑"。在"先信"之下,除非政府办事部门能证明该申请人是不诚信的,否则不得拒绝。而在"先疑"之下,除非该申请人能证明自己是诚信的,否则政府部门对于其请求事项可以拒绝。"先信"采用信用减分制,"先疑"采用的则是信用加分制。"先信"是"信任+严惩","先疑"则是"怀疑+监督",从而"先信"提升了社会信任,而"先疑"则加剧了社会的不信任。一个国家是采用"先信"还是"先疑",往往与其工业文明和民主化程度有着较强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人民共和"既是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也是和谐社会的国家制度基础;和谐社会是"人民共和"观念的集中体现,也是"人民共和"的社会表现形态。"人民共和"写在我国的国号上,是我国国家的基本制度。和谐社会的"以人为本"精神是人民共和的"人民民主"精神的价值体现;人民共和的"人民民主"精神是和谐社会的"以人为本"精神的具体化、民主化和法治化,两者相辅相承、相得益彰,和谐社会和人民共和在制度建设上也互为长进,共同发展,和谐社会的制度建设立足点是自小而大,从微观方面切入;人民共和的制度建设立足点是自大而小,从宏观方面切入;两者互补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当前,在和谐社会和人民共和的制度建设方面,有必要从部门法和宪法性法律两方面大力推进。  相似文献   

15.
谢晖 《现代法学》2014,(2):54-66
"应当"的规范指向是弱强行性规范,而"参照"的规范属性是限制任意性规范。强行性规范不论强弱,都不应修饰、也不能修饰、更不能改变任意性规范的属性,因此,"应当"无法修饰并改变"参照"的规范属性。这样,把"应当"与"参照"搭配在一起,就在形式上是非理的,实践上也不可能是有力的。合乎逻辑的搭配结构应是或者"应当依照",或者"可以参照"。这一有关规范词的微观研究说明关注法律虚词中规范词(关键词或"法眼")及其运用的研究,是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的共同要求。  相似文献   

16.
儿童观是不同时代国家或民众对儿童的基本看法与态度,它反映出特定时代对儿童群体的地位和价值等认识考量。纵观新中国70年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首先是新中国初期作为"社会需要"的儿童,这时候的儿童主要是"接班人"和"建设者"。到了"文化革命"时期,儿童观发生错位,"政治化、成人化"是其主要价值取向,儿童被异化。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始"重新"认识儿童,这种认识其实质是"发现"儿童和重新确立儿童本位论。21世纪以来的儿童观念是对改革开放以后"儿童本位论"的进一步深化与研究,表现为"解放儿童"和"向儿童学习"。由此,新中国近现代儿童观念改造得以确立并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17.
好的文学批评应该具有"正义"与"及物"的内在属性:好的文学批评不仅是在"寻美",更是一种敢于冒犯、体现知识分子批判理性的"求疵"过程,是散发着知识分子正义的"及物"活动,是批评者"不低于"批评对象的对话与"问诊"——这是我所理解的高明、有效的文学批评应该具有的品质和向度。当前文学批评中流行的"不及物"批评形态包括"化简为繁"式义理叠加、"邻猫生子"式的伪问题、"砍头割脚"式的阉割批评模式和"求全责备"式的错位标尺判断,其共同特征在于看似充满了各种"理性"和"问题",实是"不及物"或是非理性的胡搅蛮缠。  相似文献   

18.
永远的乡愁     
正乡愁,是一个亲切、温馨而略带伤感的字眼。在余光中的笔下,它是"窄窄的船票"、"浅浅的海峡";在席慕容的诗中,它是"长河大漠的落日"、"英雄豪杰的怅惘";在庄奴的歌中,它是"小城故事"、"又见炊烟"……一个人最初的情感是在故乡孕育的,看惯了故乡的田野、故乡的山水,熟悉那里的气味、那里的风情。即使在梦中,也觉得这一切是那么亲切;  相似文献   

19.
开埠     
"开埠"一词,让人纠结的是那个"埠"字。街头巷尾,随便找几个上海人问问:"埠"字何解?相信少有人弄得清爽。查辞书,埠有三解。解一,码头;解二,城市;解三,特指商埠。开埠一词成为上海人的熟语,是从170年前上海依约开放为国际通商口岸为起点的。斯时之上海,恰好把"埠"字的三大义项全部囊括了。码头?是。城市?是。商埠?也是。既然都是,那还"开"哪门子"埠"?没错,"埠"之成立,的确是要以"开"字为前提的。没  相似文献   

20.
迪尔凯姆是社会学的奠基人,也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他坚持以对待"物"的方法来研究"社会团结",并以具有"符号性"的法律为手段;认为"社会团结"是社会存在的基础,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法律在维护"社会团结"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道德与法律具有"自我同一性",是法律功能有效发挥的前提,这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