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逐步建立统一的司法鉴定新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草案)》的制定,是我国在法治的高度上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所确立的司法体制改革目标,逐步建立统一的司法鉴定新体制所走出的极为关键的一步。《决定》对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进行了规划和设计,我国司法鉴定中最为突出的管理体制问题将被纳入法制化轨道。我国司法鉴定体制的最终完善,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渡期。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司法鉴定体制改革,必须强调平稳过渡,即从现行体制平稳过渡到理想模式。在现行司法鉴定体制下,在保持现有司法鉴定队伍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通过立法,通过…  相似文献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颁布,在我国司法鉴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它标志着我国司法鉴定改革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决定》确定了我国司法鉴定实行按领域的统一管理新体制,标志着按环节的分散管理旧体制应当结束;确立了我国实行鉴审分立、鉴管分立的司法鉴定运行体制,标志着传统的鉴审合一、鉴管合一的旧体制的结束;确立了我国司法鉴定实行设管分立的司法鉴定运行体制,标志着传统的设管合一的旧体制的结束。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息结浙江省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提出“统一管理和行业管理相结合、司法机关鉴定机构和面向社会服务鉴定机构并存”的司法鉴定管理模式。构建“服务诉讼为主、兼顾社会需求”的司法鉴定管理新体制。  相似文献   

4.
司法鉴定是司法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诉讼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司法鉴定质量,即司法鉴定意见是否准确、客观、公正,直接影响到司法公正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保护。《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贯彻实施以来,新体制下的司法鉴定质量问题,正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只有找到影响司法鉴定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保障司法鉴定质量,实现司法鉴定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5.
司法一线     
司法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建立独立、科学、规范、高效、公正的国家司法鉴定新体制,明确司法部负责管理的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工作职能为:1、研究制定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有关的法规、规章、制度;2、管理与指导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的审批登记  相似文献   

6.
《中国司法鉴定》2004,(1):64-64
专家论坛司法鉴定管理立法势在必行秦剑411司法鉴定应实行统一管理杜春411逐步建立统一的司法鉴定新体制王雪梅411建立统一的司法鉴定职业准入制度杜志淳411司法鉴定的基本属性与制度定位卞建林 郭志媛411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应遵守的原则樊崇义411司法鉴定与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田文昌411司法鉴定制度中的司法权与行政权的配置问题韩秀桃411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价值目标陈卫东411加强物证鉴定标准化建设刘耀411制度改革全国人大内司委负责同志答记者问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司法鉴定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本刊编辑部18司法鉴定若干论点评价…  相似文献   

7.
关于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宪丹 《证据科学》2007,15(1):84-89
本文对我国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背景、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司法鉴定管理的基本定位等基本问题进行了介绍和论证。对于我国司法鉴定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于改革前景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论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司法鉴定结论作为证据形式之一在现代司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司法鉴定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还十分欠缺。由于对司法鉴定在理论上认识的不足,以及深受我国职权主义传统诉讼模式的影响,致使我国司法鉴定在理论上存在着许多误区、在体制上存在着诸多弊端。从理论上深刻揭示司法鉴定的内涵、性质,给司法鉴定以准确的定位,同时借鉴国外司法鉴定体制的成功经验,分析我国司法鉴定存在的缺陷,从理论上和体制上重建我国司法鉴定制度,以期实现我国司法鉴定体制的科学化、合理化,充分发挥司法鉴定在实现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立科学规范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务院关于司法行政机关机构改革的"三定方案"表明,在国家层面上已经启动了改革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宏大工程,肩负起这项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是司法行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通过对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历史回眸与反思,分析了当前司法鉴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对司法资源的耗散效应、鉴定结论的冲突效应,对司法公正的衰减效应以及对监督体系的对抗效应"等弊端,论述了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司法改革的瓶颈,而法治建设必然要求建立起"职责明晰,结论合理,管理有序,运行高效,独立统一,公正新型"的司法鉴定管理新体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国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背景、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司法鉴定管理的基本定位等基本问题进行了介绍和论证.对于我国司法鉴定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于改革前景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王军明 《行政与法》2007,3(4):104-107
犯罪是一种特定的危害社会行为的符号,是反社会的行为方式之一,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法律现象,该行为包括刑事违法性的法律内容与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刑罚处罚性的社会内容。在形形色色的犯罪现象中,对某些犯罪而言,其犯罪主体除须具备一般刑事立法中要求的具有自然人与刑事责任能力两个基本条件外,特殊身份作为主体的内容,影响甚至决定着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有无及大小。身份与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关系,决定着其在特定犯罪构成中的地位,特别是涉及共同犯罪中的身份犯问题,身份对共同犯罪的定性及各共同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承担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身份问题是现代刑法理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与有着“绝望之章”称谓的共犯论相交叉时。本文拟就共同犯罪人与身份的相关问题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12.
高毅 《中国司法鉴定》2009,(1):54-56,60
本文着重从刑事诉讼过程中的证据运用比较密集的侦查阶段,讨论了足迹鉴定结论的证据价值。在综合各种观点的基础上,明确说明了对不同种类的足迹,采用不同鉴定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在刑事侦查和审判过程中的不同证据价值。力图成为司法和公安机关在评价足迹鉴定结论证据价值时的参考依据,提高司法工作人员对足迹鉴定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3.
"医事刑法"应作为规范化名称加以确立。其研究乃刑事法应然视域,不必超越和游离于现有刑法基本理论体系。当前研究主要应围绕如何在充分运用好既存刑事法律规范的同时,理性检讨并修正其不足,及时确立新型医事刑法法益。对当前医事犯罪刑罚体系尚需进行必要延展,并注重在刑事一体化视域下重构医事刑事鉴定与审判机制。国内医事刑事立法应在坚持中国刑事法品质基础上,理性借鉴我国台湾地区和国外相关立法经验,注意立法的衔接性、动态性、包容性与超前性。  相似文献   

14.
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程序在涉案财物认定、程序性和实体性处置规则等方面存在一定区别,在行刑衔接过程中,对涉案财物的处理一般应遵循刑事优先原则。对于行政机关移送的案件,公安司法机关应根据行政机关处置涉案财物的进展分别处理。为进一步完善有关程序,应明确供违法犯罪所用之物的认定标准、统一涉案财物的实体处置措施,并填补对违法所得产生的孳息予以行政没收的漏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格责任论和动机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在精神障碍患者刑事责任能力鉴定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机构2013年及2014年实施鉴定的101例精神障碍患者的刑事责任能力,分析指标包括:精神症状对人格基本特征的反映;作案动机;被鉴定人对违法行为的评价;刑事责任能力。结果不同的症状反映了人格整体性、一致性和特殊性的异常;当症状不同时,患者实施违法行为的动机也有现实和非现实的差异;人格整体性受损者不能正常和正确地评价违法行为,几乎全部人格一致性、特殊性受影响者能认识到行为的违法性;人格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受影响者刑事责任能力不完全;人格特殊性受影响者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结论人格责任论与动机理论相结合应用于精神障碍患者的刑事责任能力鉴定,有实用的临床意义。以行为人作为行动者的同一性进行界定,辨别患者对行为是"不能控制"还是"不予控制",值得在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犯罪认定是一个动态的价值判断过程,司法三段论是这一判断过程的逻辑体现,在寻找大前提、确定小前提以及大小前提涵摄判断的过程中,犯罪构成理论并不能发挥实际的作用,因为犯罪的认定与犯罪构成理论之间并不具有必然的关联性,采取何种犯罪论体系也不会影响犯罪认定的结果。犯罪构成理论只是针对刑法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进行理论解读和体系建构的结果,作为解释结论它被解释对象和解释主体的前见所决定,在解释对象即刑法规定不变的前提下,不同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只是不同解释主体从不同逻辑前提出发所作的不同解释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机动车车体潜在标识符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庆芳  郭茂欢 《政法学刊》2009,26(3):124-128
机动车的发动机和车架等商品序列号是其原始标识符,一般是通过对金属表面冲压的方式形成的,是表明商品唯一性的代码。对已损毁的机动车车体原始标识符的检验鉴定,是侦破机动车盗抢案件的关键性技术环节。了解并掌握损毁、篡改机动车车体标识符的常用方法,改进并优化对潜在标识符的显现技术,进而提高此类案件的侦破率,是刑事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形式客观说并未丢弃实质,故其本为形式与实质相结合说。是否立足于构成要件行为是法益侵害紧迫危险性的刑法定型,决定了形式客观说和实质客观说各自是否为犯罪着手认定提供了明确标准,且是否导致犯罪着手认定的过于提前或推迟,进而决定了是否背离罪刑法定原则。犯罪着手的认定标准,应抛弃脱离形式限制的实质客观说而仍坚持形式客观说,但其“开始命题”应通过“基于大数法则的类型化危险形成说”而将犯罪着手的认定标准予以实质性落实。通过“基于大数法则的类型化危险形成说”,形式客观说对结合犯、隔离犯、徐行犯和原因自由行为型犯罪的着手能够做出妥当解答。  相似文献   

19.
刑事技术、刑事技术鉴定与司法鉴定作为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和阶段的产物,因其自身技术手段应用的结果被理论与实践模糊与混用而衍生弊害,影响了"侦查的科学化"、制约了"审判的科学化",甚至阻碍了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深化。对其模糊而混用的成因与流变进行追溯、考察发现,对它们在技术涉及的范围、可靠程度及其结果的功能上的差距,应当予以区分。在深化司法鉴定制度改革过程中,除应对刑事技术、刑事技术鉴定与司法鉴定在理论上作出初步界分外,还需要建立司法鉴定技术准入制度及淘汰制度、刑事技术鉴定向司法鉴定的转化机制以与之调适。  相似文献   

20.
高原 《证据科学》2013,(5):554-565
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大通过了经过全面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在新《刑事诉讼法》中,辨认笔录第一次以法定证据的形式出现在了我国的刑事立法中.随后出台的配套司法解释以《刑事诉讼法》为依据,构建了较为完备的人身辨认证据规则体系,这改变了长期以来辨认笔录作为证据于法无据、作为侦查线索运用混乱的失范局面,是一个显著的进步.但规范层面的概念界定并没有完全消除理论上对于人身辨认证据种类方面的争论,人身辨认在证明对象、心理机制和证明方式上与相关言词证据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人身辨认证据规则的适用增加了困难.因此,有必要从人身辨认证据种类界定入手,探究辨认证据在证据规则适用上的特殊问题,力图强化辨认证据的审查判断,以降低错误辨认的可能性及其对案件实体结果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