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人们利用互联网的交流逐渐增加,网络语言随之迅速发展了起来,尤其是其中的符号网络语言由于其方便直观快捷的特点使用率很高,这一现象为语言学研究开拓了新的空间.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出发,具体分析数字网络语言的意义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2.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上流行的、年轻人喜欢的简单又能说明一定道理的时尚词汇或语言文化现象。语言具有社会功能,网络语言是网络时代在网络虚拟社会中产生并传播的语言,也具有社会功能。针对近十年来的网络语言现象,运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论述网络语言在网络社会的整合功能、交流功能、导向功能和继承发展功能,并基于网络语言阐释网络语言用语的社会事件、社会现象和社会心理的三大焦点,以期为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严春艳  ;廖鹏程 《世纪桥》2008,(10):140-141
网络语言是随着因特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兴的语言现象,网络传播中的语言运用研究成了大家颇为关注的焦点。网络语言影响学生规范语言知识的学习、阅读能力的提升、书面能力的表达及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使用网络语言,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论当代网络语言的社会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网络传播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语言的风格。网络语言对汉语的语言表达、语文教育以及社会现实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应该辩证地看待,既看到它对语言表达的益处,也要合理地进行调整,尤其要注意网络语言背后反映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祺 《世纪桥》2008,(10):153-154
网络语言稀释了传统书面语言的准确、精炼,丧失了传统书面语言的意蕴、意境和韵律美,打破了传统书面语言的规范性、逻辑性;作为当代一种重要交际工具,要在使用范围、教育引导、建立监督保障机制等方面加强调节控制力度,使网络语言规范化建设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网络语言是基于网络环境及网民文化背景创造出来的词语或用法,其社会负效应包括对文字规范性产生冲击、对青少年教育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及让民众更多地关注社会负面事件等。面对网络亍吞言的侵袭,我们应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对青少年进行网络文化素质培养、积极正确地引导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7.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对网民心理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会娟 《理论学刊》2006,(11):125-126
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民在网上交流时使用的由文字、符号、数字、图形等组成的网络语言形式。网络语言不同于现实交流中的语言的特点。本文在总结网络语言的特点的同时,也对其中反映出的网民心理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语言变异研究是社会语言学的核心问题。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伴随维吾尔语互联网的出现,就像其他语言一样,维吾尔语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它的发展势头强劲,出现了种种陌生的语言现象,如大量的新词、语素出现,表达方式随意自如,语义的变异,语序的变化,语法的变异等等。网络上使用的维吾尔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出现了变异现象,这些现象是语言内部和外部原因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黄艳军  刘玱 《求实》2012,(Z1):235-236
随着与网络语言相伴成长的80后、90后成为青年官兵的主体,带有非主流文化特点的网络语言走入了军营,成为青年官兵网络交流和网下调侃的特有语言。据某师级单位调查显示,基层连队官兵中有90%在军营里使用过网络语言,使用区域主要为军营网络。然而,网络语言时尚性、非规  相似文献   

10.
徐晶  刘春玲 《世纪桥》2010,(7):136-138
互联网的出现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络语言是广泛应用于虚拟世界的信息符号。网络语言与现实语言相比,它受现实语言的制约,同时又反作用于现实语言。本文试图从词汇层面对网络语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网络创造并衍生出许多新的网络语言。这些网络语言以其幽默、朗朗上口的优势满足了大学生渴望新奇、时尚、简约、潮流的心理,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针对大学生热衷于使用网络语言这一现象,需要辩证地分析和理性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网络创造并衍生出许多新的网络语言。这些网络语言以其幽默、朗朗上口的优势满足了大学生渴望新奇、时尚、简约、潮流的心理,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针对大学生热衷于使用网络语言这一现象,需要辩证地分析和理性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张春艳  谢涛 《世纪桥》2011,(9):120-121
网络的普及使网络语言成为了当代社会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这种现象正以其不同于传统语言的鲜明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重大影响,面对网络语言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利用网络语言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迎接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本文在阐述网络语言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网络语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针对这种影响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网络语言是随着因特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兴的语言现象,网络传播中的语言运用研究成了大家颇为关注的焦点.网络语言影响学生规范语言知识的学习、阅读能力的提升、书面能力的表达及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使用网络语言,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经历了从正统性向生动性,从权威性向交互式,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转变。这种转变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适应性特征。网络的出现及网络语言的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与大学生平等的对话意识,要关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合理运用网络语言,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16.
网络语言已成为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浸润中对大学生的思维与价值观念产生着重要影响。但是,目前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体、内容在大学生网络语言生活方式中几乎处于缺席状态。针对大学生网络语言生活方式的特点与规律,应努力做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主体在场、内容融入,并在社会层面优化网络语言环境,从而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车继雁 《世纪桥》2010,(7):147-148
模因论的核心是模因(Meme)。模因靠模仿复制而进行传播,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网络语言快速传播的原因及其文化传承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以互联网为媒体的交流日益普及,网络语言现象由此产生,而网络语汇是网络语言现象的核心成分,标志着语言发展的程度。本文从分析网络语汇的词语基本类型和特殊现象出发,归纳了网络语汇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语言逐渐形成并发展为一种新的语言范式,作为网络虚拟世界的沟通交流媒介,网络语言因其独特性而备受当代大学生的追捧。网络语言是思想观念的外在表征,折射出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及婚恋价值观,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把握机遇,在网络语言语境下必须针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依托现代网络优势,采取有效教育引导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语言广泛渗透到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它具有易变性、亲民化、创造性、情绪性等特点,成为大学生之间沟通的新媒介。大学生网络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促进交流,体现大学生主体价值,同时也对大学生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探究大学生网络语言多样化的成因,主要是大学生鲜活的创造力,社会高度的信息以及价值观变化的助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