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刘婉秋  苏倪 《法制与社会》2012,(36):297-298
伴随着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动漫角色商品化的问题.动漫角色商品化是新兴的知识产权.但是商品化权的概念还未在我国知识产权立法中予以确立.应此,应当借鉴国外动漫角色商品化权立法经验,完善动漫角色商品化权保护的对策,保障动漫角色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国家对动漫产业给予大力政策与资金扶持,促进动漫创意产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拥有广阔的动漫市场与动漫衍生品市场,但是往往会被美、日等动漫大国分掉一大块市场蛋糕。而我国著作权法未对动漫角色以及动漫角色商品化权作出相关规定,这明显不利于维护动漫角色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与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因此文章将对动漫角色与动漫角色商品化权进行相关界定以及对动漫角色商品化权的著作权法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晶明 《法学杂志》2012,33(3):160-164
二十一世纪是东西方文化不断交流、融合的时代。由于我国动漫产业落后,使得我国在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侵袭时有些无能为力。我们需要通过对动漫角色的法律保护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需要的动漫角色法律保护体系,为中国的动漫产业保驾护航,此举对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借鉴国内外有关学说和判例,参考国内已有研究成果,介绍了商品化权领域中的“角色”、动漫角色与虚构角色的联系,即动漫角色是虚构角色三种类型中的一种以及美国对虚构角色的界定理论,深入讨论动漫角色的配音是否属于动漫角色、动漫角色与真实人物的界限、两个动漫角色界定的问题,并对美国、日本在动漫角色保护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动画卡通、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卡通形象衍生产品等为代表的动漫产业已成为21世纪创意经济的核心产业.中国动漫产业以自主创新为基础,其发展需要多个层面的政策和法律制度的激励和保护.目前盗版、恶意抢注、衍生产品的仿制等侵权行为的存在让中国动漫产业陷入困境.基于我国动漫产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现状,借鉴国外经验,以角色商品化权法律体系的构建来加强对动漫产业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5.
角色促销:商品化权的另一种诠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银良 《法学》2006,(8):22-33
我国知识产权法学界对“商品化”的概念界定是一种误译。“角色商品化”和“商品化权”分别是对英文“charactermerchandising”和“merchandisingright”的误译,它们的本意仅是“角色促销”和“利用角色进行促销的权利”。“商品化权”的设置没有必要,也不需要专门立法;取而代之,我国只需适当地延伸我国现有知识产权法和人格权保护法即可。研究者应深入、正确理解世界范围内的相关立法和实践活动,避免夸大相关问题的严重性,从而避免我国立法实践中的弯路。  相似文献   

6.
对于将知名角色的图案或名称、知名人物的人格标识进行商业化使用,有学者主张应创设商品化权来调整。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商品化权说,均与我国现有的民事法律体系和民事权利结构模式不匹配,亦脱离我国民事审判实际。我国在立法上不应创设商品化权制度,可通过知识产权制度调整知名角色的商业化利用问题,通过扩张人格权以保护人格经济利益来调整人格标识的商业化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7.
商品化权是指权利人将自己的姓名、形象及创作的作品、角色、标志等通过商业性使用而取得经济利益的可能性的权利。目前我国还未规定独立的商品化权,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对商品化权保护的法律缺失,提出了商品化权保护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祝建军 《知识产权》2008,18(2):45-49
角色商品化是指行为人将卡通角色、文学作品角色或臆想角色投入商业性使用的行为.形象经济是角色商品化产生的根源.著作权法对角色商品化提供的版权保护,源于角色的可版权性.著作权法对角色商品化的保护具有不足之处,角色权利人应利用现有的各项制度充分保护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化权进行保护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目前我国知识产权理论界对该问题的研究并不充分,学者在论述时更多集中在用传统知识产权法对其采取保护的不力性,而具体要由何种法律进行保护却是语焉不详。本文通过分析世界上其它国家商品化权保护的情况和我国商品化权法律保护的现状、存在的缺陷,认为在目前没有专门立法的前提下,商品化权的保护需要借助反不正当竞争法。  相似文献   

10.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法律保护刍议——美国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毛"漫画形象纠纷案引起了我国知识产权法学界关于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广泛讨论。由于缺乏法律的规定和理论的支撑,此种权利纠纷案件的审判结果或有失公平,或有失统一。本文通过对美国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由来的历史介绍及其保护的现实考量,认为我国应借鉴美国实践中所采取的综合保护模式,参考美国判例法中所形成的保护标准,关注与研究典型案例,必要时以司法解释的方式确立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标准。  相似文献   

11.
形象代言制度是以真实或虚拟人物形象的商品化权为基础,是知识产权法与经济法领域的进一步交叉和拓展延伸。本文以中国动漫产业现状及发展和广告业开拓思路为基点,对比反思目前明星代言制度以探讨由此将产生的新的法律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国内动漫角色广告代言的法律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莫旻丹 《法制与社会》2013,(19):296-298
如今中国的动漫产业虽已蓬勃发展了十多年,但在动漫角色真人化产业中,动漫作者著作权的保护及表演者财产权的保护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同的国家对此制订了相关的法律,但由于动漫作品本身的地域性及时代性,相关法律规范不仅缺乏统一,更缺乏立法上的前瞻性。因此,建立统一的国际动漫作品著作权保护机制,及在扶持文化产业基础上的立法完善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试析动漫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艳 《法制与社会》2010,(22):118-119
动漫作为知识经济的核心朝阳产业,在我国的法律保护不够完善,盗用、滥用和搭便车现象严重。本文指出完善立法,为动漫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我国有必要借鉴美日等动漫产业大国对动漫的保护方式,引进商品化权的概念,综合运用著作权法、商标权法、外观设计专利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动漫产业加以保护,加强市场监控,为动漫产业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知名形象商品化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机制的加剧,商家想尽办法去推销他们的商品或服务,比较典型的就是利用知名人物的形象去推广宣传自身的商品,于是大量有关商品化权的纠纷不断涌现。然而我国目前的法律对商品化权的适用范围和保护方法尚无明确的定论。本文通过比较现有法律对商品化权保护的优缺点,提出知名形象商品化权应受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时代已进至不保护商品化权就难以合理解决个案纠纷的节点.在立法不可能及时跟进的情况下,对该权利的保护将在很长时间里主要依靠司法对法律的灵活解释和权衡.目前,我国司法中保护商品化权,最合理的法律基础是反误认,而非授予专有财产权.不同客体的商品化权,可依据不同的法律给予法律效果大概相同的救济:真人的商品化权仍可通过灵活解释民法中的人格权制度予以保护;虚构形象和其他形象的商品化权,司法将不得不设立一种“商品化权益”,保护这种民法中没有明确列举,但却必须予以保护的利益.适用不同法源的商品化权,由于保护的是相同的利益,其保护要件基本相同,其中最为本质的,是存在“稳定对应关系”;侵权认定标准也基本相同,都是构成“认可关系”的误认.  相似文献   

16.
商品化是经济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而目前法律对其规定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发生纠纷时只能通过援引已有的知识产权和传统民法对其进行保护,但这种保护方式往往捉襟见肘。本文将从商品化权的提出谈起,类比传统知识产权对商品化权进行界定;从现有对商品化权保护的模式中总结不足,借鉴民法原理和知识产权理论对今后商品化权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时代已进至不保护商品化权就难以合理解决个案纠纷的节点.在立法不可能及时跟进的情况下,对该权利的保护将在很长时间里主要依靠司法对法律的灵活解释和权衡.目前,我国司法中保护商品化权,最合理的法律基础是反误认,而非授予专有财产权.不同客体的商品化权,可依据不同的法律给予法律效果大概相同的救济:真人的商品化权仍可通过灵活解释民法中的人格权制度予以保护;虚构形象和其他形象的商品化权,司法将不得不设立一种“商品化权益”,保护这种民法中没有明确列举,但却必须予以保护的利益.适用不同法源的商品化权,由于保护的是相同的利益,其保护要件基本相同,其中最为本质的,是存在“稳定对应关系”;侵权认定标准也基本相同,都是构成“认可关系”的误认.  相似文献   

18.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产生是现代住宅商品化的结果,是一种复合形态的所有权。其中,成员权是不同民事主体基于同一空间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对成员权的法律保护,才能进一步维护区分所有人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体现广大业主的意愿。本文拟从成员权的内涵、行使机构与管理方式、成员权立法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成员权的法律救济等方面,全面分析对区分所有人成员权的法律保护,并进一步思考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成员权的立法、司法,尤其是现代住宅商品化进程中成员权保护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商品化权之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文英 《行政与法》2003,13(7):83-8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型权利———商品化权。而我国目前的法律对此的适用范围和保护方法尚无定论。本文通过对现有保护方法的局限性的论述,提出商品化权应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  相似文献   

20.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作为一种新型的知识产权,其存在是有法理支持的,本文通过分析知识产权法哲学研究的四种主流思想,即效益主义、劳动论、人格论和社会规划论,最终按照社会规划论的思路对虚拟角色享有商品化权保护的法哲学基础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